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6-06-15朱学鹰
朱学鹰
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朱学鹰
目的 探讨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胃癌的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并行活检,均无进展期胃癌、胃息肉、消化道出血等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内镜检查的基础上,采取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诊断。比较2组患者病检结果。结果 观察组48例患者中,早期胃癌3例,3例胃癌术后证实,病变位置仅限于黏膜层,未出现淋巴结转移。观察组检出率为56.25%(27/48),对照组检出率为30.61%(15/49),2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2,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5,P<0.05,χ2=6.571,P<0.05)。结论 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可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早期胃癌;内镜;靛胭脂;美蓝;染色;诊断
胃癌是消化科常见肿瘤之一,患者往往因病症隐蔽而延误治疗,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影响预后[1]。研究有效的诊断措施对于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采用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胃癌的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内镜及活检指征;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存在粘膜缺损、粗糙不平、凹陷或隆起病灶。排除标准:明确诊断为进展期胃癌或胃息肉者,有胃底静脉曲张或消化道出血症状者,有腹部手术史者以及不能独立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男33例,女15例;患者年龄29~76岁,平均(57.29±5.14)岁。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患者年龄29~75岁,平均(57.37±5.66)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并行活检。均无进展期胃癌、胃息肉、消化道出血等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内镜检查的基础上,采取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诊断。常规内镜检查后,采取生理盐水100 mL冲洗胃黏膜,将喷洒管从活检孔插入,在胃黏膜可疑病灶处喷洒靛胭脂35 mL(0.2%)。对于正常胃黏膜小区清晰可见,对于可疑病灶,则会发现小区呈现凹凸异常的情况。可疑染色病灶被发现后,继续喷洒美蓝20 mL(0.4%),染色5 min,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结果。对于未病变的黏膜,不被染色;对于肠化生区,则呈现淡蓝色,表现为多发性弥漫状或单个病变;对于不典型增生情况,则表现为淡蓝色,性状不规则;对于癌变位置则着色明显,表现为黑色或深蓝色。根据染色结果,取可疑病灶位置黏膜组织6块行病理活检。比较2组患者病检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病检结果比较 观察组48例患者中,早期胃癌3例,3例胃癌术后证实,病变位置仅限于黏膜层,未出现淋巴结转移。观察组检出率为56.25%,对照组检出率为30.61%,2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2,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病检结果比较[n(%)]
2.2 2组患者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5,P<0.05,χ2=6.571,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比较
3 讨论
胃癌在全球肿瘤发病范围内属常见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4]。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难点问题之一。色素胃镜是一种新的诊断方法,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色素或染料,使得一些不能够被普通胃镜发现的病灶得以呈现,提高诊断结果[5-6]。现阶段,多采取靛胭脂、美蓝、刚果红等染色,进行诊断。通过靛胭脂和美篮的联合使用,可以使得病灶更清晰地显现[7-9]。将靛胭脂喷洒在胃黏膜后,能够使病变部位显色,通过颜色比较,判断病变情况。当发现病变后,再喷洒美篮,则能够进一步判断病变结果。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种基因和蛋白均参与了整个过程[10-11]。胃癌的发展经历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几个过程。胃癌的癌前病变,指的是胃黏膜发生病理改变。肠化生、异型增生是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是浸润前阶段,需要及时治疗,避免发生浸润性癌。临床对癌前病变进行诊断,可通过内镜诊断、生物学指标等方法。关于内镜诊断,常规白光内镜检查、随机活检是最为常用的诊断方法。然而,该方法在确诊方面,依然不够准确。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内镜技术观察逐步转变到更为精细的水平,甚至可以观察到黏膜体层扫描和组织学成像。
内镜下靛胭脂染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操作,其价格较低,应用前景较好。配合美蓝染色,对于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胃癌及其早期病变的诊断,能够使得病症早发现,及早作出治疗和预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胃癌的发病和发展。关于胃癌的早期发生、发展、逆转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从蛋白、基因等方面着手,勾画胃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血清学方面入手,提高基因标记水平,使得病症发生发展达到可控制的程度,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常情况下,正常的胃黏膜和鳞状上皮是不吸收美蓝的,所以,将其作为一种不典型增生的重要检测方法。癌前病变包括肠化、不典型增生等。研究认为,随着正常细胞转变为不典型增生,再发展到癌细胞,这个过程中DNA的含量在不断增加,含量越高,遇到美蓝后染色就越深。
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能够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48例患者中,早期胃癌3例,3例胃癌术后证实,病变位置仅限于黏膜层,未出现淋巴结转移。观察组检出率为56.25%,对照组检出率为30.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可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周彩芳,刘铁梅.黏膜下切除术联合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8(1):62-65.
[2] 范东风.胃癌的癌前期病变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1,17(12):102-103.
[3] 陈思杰,黄中华,周旋光,等.多方法序贯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J].莆田学院学报,2014,11(2):33-37.
[4] 张春霞,董杰.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诊治的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9(10):1365-1372.
[5] Turkoz FP,Solak M,Kilickap S,et al.Bone metastasis from gastric cancer:the incidence,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and influence on survival[J].J Gastric Cancer,2014,14(3):164-172.
[6] 杨旋彪,许茂杰.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2,18(7):5-6.
[7] 吕培华,彭琳,徐阳,等.染色放大胃镜结合肾上腺素对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11(5):523-525.
[8] 张勇,张铭,张文斌,等.NBI+放大联合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J].肿瘤学杂志,2014,5(4):320-322.
[9] Tsai MM,Wang CS,Tsai CY,et al.Potential prognostic,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arkers for human gastric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 ol,2014,20(38):13791-13803.
[10] 吴浩,邹文斌,刘枫,等.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5):530-538.
[11] 周平红,彭贵勇,杨仕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14(14):1507-15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36
江西 335000 鹰潭市人民医院 (朱学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