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生殖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6-06-15焉彩霞刘志敏龙千祥
谢 婧 焉彩霞 刘志敏 龙千祥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生殖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谢 婧 焉彩霞 刘志敏 龙千祥
目的 观察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生殖支原体(Mg)和解脲脲原体(Uu)的检出情况,从而分析其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自然流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PCR检测宫颈分泌物中Mg和Uu情况,并纳入同期50例自愿人工流产者的临床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48例RSA患者中Mg和Uu DNA检出率分别为18.8%(9例)和29.2%(14例),其中Mg合并Uu感染者6例,构成比为12.5%。对照组其Mg检出率为4%(2例),Uu检出率为22%(11例),Mg合并Uu感染1例,感染率2%。2组M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7,P<0.05),而Uu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19,P>0.05)。结论 Mg感染和RSA密切相关,而单纯Uu感染可能并不是导致RSA发生的因素。
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复发性自然流产
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异常、遗传免疫因素以及微生物感染是RSA发生的重要原因[1-2]。研究表明,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弓形虫、支原体感染可能是RSA发生的重要因素[3],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后发现,以往认为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某些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发酵支原体等可能是人体的正常菌群或机会致病菌,因此其在RSA中的确切作用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RSA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的检出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在RSA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7月衡阳市中心医院产科收集的48例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9~36岁,平均(24.6±5.5)岁,孕周7~15周。自然流产3~5次。所有纳入患者均无生殖器官畸形、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代谢与免疫性疾病。同时选取同期前来本院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这些孕妇既往无自然流产史,年龄22~38岁,平均(25.5±4.5)岁,孕周6~11周。人流1~4次。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Mg和Uu DNA。宫颈标本的获取选择在流产前1 W(自然流产)或流产后1个月(人工流产)内进行。外阴采用常规方法消毒后,用无菌棉签擦拭宫颈口分泌物,随后用专用拭子插入宫颈口内1~2 cm并停留20~25 s后,旋转2~3圈后取出,置于含有1.5 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内,随后按照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PCR反应试剂盒检测Mg和Uu DNA。本研究所采用的引物如下。Mg(MgPa):5’-AGTTGATGAAACCTTA ACCCCTTGG-3’,5’-CCGTTGAGGGGTTTTCCATTTTTGC-3’,产物长度为282bp;U u(尿素酶基因),5’-A C G A C G T C C A T A A GCAACT-3’,5’-CAATCTGCTCGTGAAGTATTAC-3’,产物为429 bp。DNA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紫外检测仪上观察结果,若在Marker对应的位置出现条带,则判定为结果阳性。
同时,获取刮宫后的绒毛及蜕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比较2组绒毛膜炎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SA患者宫颈分泌物中Mg和Uu检出情况 RSA组患者中共检测出Mg阳性9例,Uu阳性14例,分别构成比为总数的18.8%和29.2%。对照组中Mg阳性2例,Uu阳性11例,分别构成比为总例数的4%和22%。经统计学分析,2组Mg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7,P<0.05),而2组Uu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19,P>0.05)。见表1。
表1 宫颈分泌物中Mg和Uu阳性例数(n)
2.2 2组患者绒毛膜炎症与Uu感染情况比较 RSA组的14例Uu阳性标本中,9例病理学检查绒毛膜炎阳性,34例标本Uu阴性标本中绒毛膜炎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7,P>0.05)。而对照组11例Uu阳性标本中绒毛膜炎标本3例,29例Uu阴性标本中绒毛膜炎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05),表明Uu与绒毛膜炎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分泌物中Uu阳性与绒毛膜炎症关系(n)
3 讨论
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连续发生2次或2 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导致RSA的重要因素,Uu属支原体目脲原体属,微生物是由Shepard于1954年首先从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有研究表明,Uu为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男女泌尿生殖道有很高的携带率(60%~70%),主要通过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可引起NGU、前列腺炎、附睾炎、女性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男女不孕、不育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生殖道Uu感染可引起自发性流产、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同时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支气管肺炎及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致死性的感染[4]。尤其是妊娠期孕妇由于体内内分泌改变,机体固有免疫功能有所降低,因此大大增加了Uu等菌群的感染几率。但目前有关Uu与RSA的观点仍存在争议。支持Uu导致RSA的观点认为,Uu上行感染后,可诱导子宫内膜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与介质,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影响胚胎植入以及母体耐受,从而导致自然流产的发生[4-5]。而相反的证据则表明,有研究显示,Uu感染与RSA并非因果关系,且并不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在本研究当中,我们发现RSA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中M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与文献报道一致,表明Mg是引起RSA的重要因素[3]。而Uu在2组人群中的检出率并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Uu感染可能并不是导致RSA发生的原因。本文同时也证实,RSA患者与正常人群中Uu感染与绒毛膜炎也无统计学意义。因此,Uu的确切致病作用需要重新评估。这表明Uu可能是下生殖道的条件致病菌,孕妇在孕期抵抗力较低,寄生于生殖道的Uu可由正常携带状态变为感染状态[6]。但单纯的Uu可能并不足以导致RSA等不良妊娠的发生。有研究发现,Uu感染的同时可能伴有其他细菌感染,因此造成了Uu是导致RSA的假象[7]。此外,Uu的不同学清型、感染浓度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状态等也是直接影响了妊娠的结局。因此,对于无临床症状的Uu感染,并不一定需要抗生素治疗[8]。而对于有症状患者,建议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以免造成RSA。
[1] 张华坤,刘庆芝,谢建生,等.封闭抗体缺失与不同类型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0):787-789.
[2] 钟小烨,崔艳萍.复发性自然流产 150例病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3):86-87.
[3] Nigro G,Mazzocco M,Mattia E,et al.Role of the infections i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1,24(8):983-989.
[4] Naessens A,Foulon W,Cammu H,et al.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ureaplasma urealyticum in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early preterm labor[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1987,66(6):513-516.
[5] Donders GG,Van Bulck B,Caudron J,et al.Relationship of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mycoplasmas to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J].Am J Obstet Gynecol,2000,183(2):431-437.
[6] Brion L,Alexander S,Clercx A,et al.Fatal ureaplasma infection in second twin born 60 days after delivery of the first in a patient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a case report[J].J Perinat Med,1986,14(3):201-204.
[7] Ahmadi A,Khodabandehloo M,Ramazanzadeh R,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Ureaplasma urealyticum endocervical infection and spontaneous abortion[J]. Iran J Microbiol,2014,6(6):392-397.
[8] Nigro G,Mazzocco M,Mattia E,et al.Role of the infections i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1,24(8):983-9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32
湖南 421001 衡阳市中心医院产科(谢婧 焉彩霞) 衡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刘志敏 龙千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