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照射联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2016-06-15闫桂玲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厦门361012
闫桂玲(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 厦门361012)
红外线照射联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闫桂玲
(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 厦门361012)
目的 观察红外线照射联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择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行以常规针刺+电针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以红外线照射+穴位注射+电针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即P<0.05。 结论 对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行以红外线照射联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红外线照射;穴位注射;电针
本文择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其行以红外线照射联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1],发病时间均介于1-7天,排除因外伤而造成的面神经损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继发于糖尿病、带状疱疹、腮腺炎等疾病引发的面神经麻痹患者等。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参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介于20-70岁,平均年龄为(40.2±4.8)岁,均为单侧麻痹;研究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介于21-69岁,平均年龄为(40.3±4.7)岁,均为单侧麻痹。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行以常规针刺+电针治疗:取阳白穴、颊车穴/颧髎穴、牵正穴、下关穴、翳风穴、太阳穴、地仓穴、四白穴,通过酒精(75%)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选用华佗牌32号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1.5寸)针灸上述穴位,每天行针1次,每次留针时间为30分钟。快速进针得气之后,使用电针治疗仪进行治疗,其频率设置为0.2-0.3Hz,通过断续波进行电刺激,患者舒适感为准,在牵拉作用下,患者患侧面肌归位为宜。研究组患者行以红外线照射+穴位注射+电针治疗:即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循环交替注射以上穴位,每次取1ml注射液,内含甲钴胺0.5mg,在进针得气之后进行注射,1次/2天。通过红外线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治疗探头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40cm,照射患侧耳后茎乳孔、面部,以温热舒适感为准,15分钟/次,2次/天,1个疗程为10天,持续2个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治疗效果分为以下等级: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饮食,表情自如)、显效(正常状态下面部表情正常,但作鼓腮等极度牙动作时可见轻微口歪)、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但额纹不对称,语言表达过程中口眼歪斜情况明显)、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通过改良Por tmann评分法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侧与健侧对比:闭眼3分、微笑3分,皱眉3分、鼓腮3分、动鼻翼3分、吹口哨3分;安静状态下印象2分,共计2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不良症状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针对红外线照射联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即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性缺损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性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性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即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性缺损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性缺损评分比较
时间参照组(n=48)研究组(n=48)t P治疗前2.98±1.672.93±2.05 0.131 0.896治疗后11.22±3.2519.22±2.75 13.019 0.00
3 讨 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同时也是多发病症,按照发病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2]:发病时间为1-7天为急性期,8-15天为静止期,15天以上为恢复期。周围性神经麻痹主要发病原因是因非特异性或病毒性感染等对面部血管产生一定刺激[3],使得局部血管发生痉挛,面部神经出现肿胀、面部神经周围组织出现水肿等,面部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4],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留下多种后遗症[5],给患者面部机能和容貌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6]。电针治疗过程中,疏密波的正确应用,在不损伤神经的前提下[7,8],使受累分支在兴奋作用下,有效调节面部神经功能,对局部营养代谢有改善作用,肌纤维收缩增加,吸收炎性渗出,缓解和消除血管痉挛、炎性水肿,从而实现阴阳平衡、疏经通络等效果[9,10]。而红外线照射治疗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定时精准、输出稳定等优势,可依据患者病情对照射强度进行调节。红外线可直接穿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以及肌肉等产生热效应,使血液循环、肌肉松弛程度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具有一定的按摩效果。穴位注射是针灸结合药物,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红外线照射可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穴位注射疗效有增进作用,使得治疗效果提升。
[1]吴华,户玫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近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2):54-56.
[2]杨运周,胡雯霞.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3(2):16-17.
[3]包大鹏,金泽等.电针配合学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6):164-165.
[4]黄海博,李进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5):635-636.
[5]张建平.电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93例[J],江西中医药,2010,9(41):70-71.
[6] 张大鹏,潘世奇,侯明明,等.周围神经损伤后最佳修复时间时机的选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0):3726-3729.
[7] 郭佩宣.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4):234.
[8] 周章玲,姜岳波,李高波,等 . 面神经急性期患者头面部的远红外热像特征分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1):1221-1225.
[9] Yookyung Jung,Joanna H Ng,Cameron P Keat ing et a l.Comprehensive Eval uat ion of Per 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the Acute Healing Phase Using Tissue Clearing and Optical Microscopy in a Rodent Model[J]. PLOS ONE . 2014.
[10] Yan Wan,Ming Ma,Qiang Tang, et al.The Ef fects of Di f ferent Tensi le parameters for the Neurodynamic Mobi l iza t ion Technique on Tr ic/pi tal Musc le Wet Weight and MuRf-1 Expression in Rabbi ts wi th Sciat ic Nerve Injury[J].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 ing and Rehabi l itation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