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产品消费终端的思政实践教学思考

2016-06-14刘雪飞冉江兰

速读·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生中心

刘雪飞 冉江兰

摘 要: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用户为中心,把握学生需求偏好,打造更好的课程体验,以真正实现思政课程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产品终端 ;学生中心;思政实践教学

教育产业化的口号被诟病许久,而其中极具价值的将教育视作产品(商品)的思路却被淹没了。教育为什么不可被视为一种服务类产品,是一种为满足用户需求,由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及用户(接受方)之间在接触时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呢?据此推理,可将思政教师视为连接政府思政教育服务与学生思政教育消费的一种媒介角色。

教师成为受雇于政府,研发思政课程产品,学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受教育对象,而成为思政教师开发的课程产品的消费终端。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掌握产品目标用户特征。高校思政课程产品目前的用户群体是90后。90后在人们的心目中的标签化的形象是“草莓族”,他们被认为是一个生活贪图安逸、工作眼高手低、外表非主流、无尊卑没礼貌、疏远父母、宅、游戏控的一个群体。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共有特征是反叛、自我、自轻自贱和标新立异(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每一代年轻人都拥有的特质)。2014年百度《90后洞察报告》[]、腾讯与易观智库合作发布的《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及2015腾讯智慧数据发布的《90后人群洞察报告》[]都在为90后人群正名。结合三份报告内容,可将90后群体特征概括为:崇尚个性、自由;追求好玩、兴趣至上,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喜新厌旧;生活在速食时代,偏爱短平快,对拖沓冗长的内容无法产生共鸣。消费方面,愿意为爱而买单、愿意为个性而买单。在追求平等独立的同时,不失责任感和正义感。不喜欢中规中矩的东西,风格是好玩、轻松、无厘头、无节操恶搞。百度副总裁王湛归纳为五个字“呆、萌、贱、坏、怪”。90后较之于70和80后,更难被打动,“无感”是他们常用的极高频词汇。

细细探究,在90后一切标签后隐藏的共同需求,就是获取他人的认同和“刷存在感”。

在商业的世界里,“得90后者得天下”是人们的一句口头禅了。而我们的思政教育就要直面这一特殊群体,把握他们的需求偏好,才能实现教育功能。

那么,“90后”学生用户潜藏的对思政课程的本质需求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思政教学的宏观任务——帮助学生建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成为合格劳动者的主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对应的英文词为Ideology,《牛津词典》释为“a system of ideas”——一套观念系统;《朗文高阶英语辞典》释为“a set of beliefs on which a political or economic system is based,or which strongly influence the way people behave”。阐释了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的强烈指导意义。

由于目前我国对网络媒体的管控尚待加强,新闻报道倾向于负面信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极其不利。

思政教师需要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传导以帮助学生用户内在自我内化并构建这一核心任务,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效内,如何实现这一任务对每个思政教师来说都是极其挑战性的。

在这些方面,笔者有了在具体教学内容上的一些探索。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婚恋道德模块内容。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而在使用了由我国著名性学家李银河监制的《明明白白我的性》的相关视频内容后,发现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而该片完全采用90后的话语,以精彩、科学、严谨又调侃(请注意,这组词看似矛盾用在此处却是合理的状物词)的口吻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其后的课内讨论实践活动中学生反响热烈,普遍认为这一内容弥补了他们既往性知识的匮乏或偏差,使他们对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有了深刻认识。同样是思修课,法律知识板块在2015年新版中,共有三章,内容细碎杂多,多为记忆性的内容,学生很难做到集中精力学习,就算能记下来,最多为瞬时记忆,不可持久。为激发同学的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安排的实践活动是,要求同学根据三章内容做一个思维导图。结果就是,同学的热情被激发了,很多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条理清楚,画面美观且极具创造性。由于需要主动去厘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认真地梳理了各部分内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愉快地完成了思维导图。而在社会公德模块,笔者假设同学对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充分知悉地,没有作太多的理论讲解,而是要求同学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对公民的基本要求,结合自身的观察,在校园内开展相关公益活动。从人员组合、主题选定、活动策划、实施执行到最后的总结反馈,由同学自行决定。很多同学认为他们从此项活动中收获很大,而且他们开展的活动在校园中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这些课程示例,都充分地考虑到了90后人群的特点,没有简单地将他们当作受教育对象,而是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程当中,得到了更多的话语权。或者说,让他们有了恰当地方式去获得认同和“刷存在感”。当学生用户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的时候,他们对课程表现出来了相当的活力和热情。而这样的课堂是人性的,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可将我们所期望学生形成的健康正确的意识形态理念滴注入学生的心田。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效果很大程度上是未达预期的。而大学,是学生接受系统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最后阶段。持续地向他们提供让他们“无感”的“低等级供给产品”,未能抓住最后机会为他们构建起合格的意识形态框架,学生就被完全地抛向社会和职场,凡此种种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不负责任”来加以描述了。当我们尖锐地批评90后是“草莓族”的时候,反思一下我们对此应承担多大份额的责任。毕竟没有一个90后是甘愿做“草莓族”的。

参考文献:

事实上现在很多大数据平台已经将95后视作单独群体进行分析研究了。

[1]http://b2b.toocle.com/detail--6195815.html

[2]http://www.21ccom.net/articles/china/gqmq/20150824128209.html

[3]http://www.199it.com/archives/347728.html.

猜你喜欢

学生中心
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财务会计教学范式改革探析
论大学公共课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建设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课堂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教学设计从“抽屉”走向“学生”的路径探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体系建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