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粮食工程专业特色化发展的思考

2016-06-13路飞肇立春李哲谢铁民吴隆坤肖志刚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1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应用型人才实践

路飞 肇立春 李哲 谢铁民 吴隆坤 肖志刚

摘要:介绍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完善、教学模式的深化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新模式的探索及设立、应用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及培养等方面,探讨应用型粮食工程专业特色化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特色发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85-04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之一,粮食工程专业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与质量。粮食工程涵盖粮油加工、粮油贮藏、粮机制造等工程技术领域。近年来,随着粮食产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粮食产业岗位的技术性、专业性越来越强,产品研发、操作能力、品质监控、工艺调试、设备安装、程序设计等岗位均需要大批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建设,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粮食工程专业的首要任务。

目前,全国开设粮食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少,仅河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吉林工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等院校。

尽管国内外都从不同角度对粮食工程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但针对企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改革,均没有进行详细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构建与粮食工程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和课程体系改革,系统研究粮食工程专业的定位和特色化发展,对我国粮食行业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1 基础适度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重视基础、重实践、强应用”,使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例更加合理。如果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比例过大,应用型专业核心课程比例偏小,则难以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1.2 口径适中

粮食行业的工作领域比较复杂,内部分工专门化程度高,分工越来越细,呈现高度专业化、综合化的特点。因此,在专业口径上不宜过宽。

1.3 重视实践

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因而,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总体质量。

1.4 提高素质

个人素质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自觉性、条理性、独立性、宽容性、承担责任主动性、考虑问题周密性等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有较强的个人素质作为支撑,才能适应社会、行业和岗位的要求,才能展现其优势。

2 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思路

2.1 目标

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政治素质好,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粮食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实验室操作、企业经营等能力,具备较丰富的粮食加工和质量管理及其他食品领域的知识,能在粮食企业、科研机构、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相关部门从事粮食加工、新产品开发、粮食科学研究及质量检验、粮食深加工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粮食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粮食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其具备从事粮食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以及相关岗位完善工程实践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总体思路

本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特色求发展,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注重个性全面发展,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关键,改革和创新本科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实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人才培养目标。

3 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全国仅有十几所院校开办了粮食工程专业,各个学校所依托的专业优势不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也不同,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依。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进而形成适应新形势的教学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和社会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

应着手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企业院校共同培养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应熟悉粮油生产工艺设备过程技术,掌握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能,能够从事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擅长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

3.2 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首先,要积极探索双师制新模式,挖掘社会资源优势,采用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新机制,以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其次,要强化专业教学,使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密切结合,突出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再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素质训练以及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专业技能大赛,积极获得创新、创业学分。也可以根据企业项目需要开展毕业设计。

3.3 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聘请粮油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以企业车间、实验室、研发中心、教学工厂为基地;在顶岗实习、就业安置过程中,以合作企业为主体。这种校企密切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为职业院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3.4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手段,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保证,切实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结合,构建由基础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实践平台多平台课程群组成的课程体系,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组织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大力推广以多媒体、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启发式、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课堂教学,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教学案例库、试题库和视频课程资源库。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大纲,处理好加强基础和拓宽专业的关系,改革考试方法,根据课程性质特点,采用课堂讨论、文献阅读、综述撰写、实验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结业考核。大力推进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改革,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查和能力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

3.5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学术型本科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实践性教学。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实践教学可以加强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提高对本专业的认知度和热爱程度,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技术创新的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总体质量。

3.5.1 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对粮食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来说,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非常重要。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是粮食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构建完善的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实验课程体系时,要减少验证性实验比重,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要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强化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直观了解粮食工程相关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从4个阶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一阶段是基础试验和实践,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创新创业活动等;第二阶段是专业基础课程试验和实训,包括专业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工程制图实训、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等;第三阶段是专业课程单项设计或实训,包括PLC实训、专业方向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生产实习等;第四阶段是综合应用和综合训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实习等。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应超过30%,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应在1 a以上。

3.5.2 提高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水平 实践教学平台应结合工程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特点进行设计、建设,实验装备必须满足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需求。技能训练和工程应用能力训练实践教学平台更应结合所开展的训练项目进行设计、建设。学校应与实验装备公司或校外企业合作设计、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3.5.3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大力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探索能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

3.6 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粮食工程专业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行业紧密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全国粮油行业的发展需要及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以行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初步形成以粮油行业为依托,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把粮食工程专业打造成为特色鲜明、行业优势突出、办学实力较强的专业。

3.6.1 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 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的实践训练,应联合企业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学生到实训基地实习,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6.2 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到学校为学生授课,与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在教学中合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有助于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应多交流多合作,在技能及教学方法上相互学习,促进专职教师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理论水平共同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应超过50%。

3.6.3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并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改革计划。按照粮油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确定该专业的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全面提高课程质量。

3.7 打造应用型教师队伍

根据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积极通过交流、互聘等形式,形成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研究实践和技术研发,及时掌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

3.7.1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通过国内外访学、博士后培养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引进和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学术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聘请粮食生产行业的专家、精英作为学校的特聘教师,为学生传授一线工作经验,加快校内教师教学内容的更新。

3.7.2 注重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立教师“双导师”指导制度及上岗前工程实践培训制度,采用下企业顶岗实践、横向项目研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短期技术培训、选派教师到企业做博士后、参与实验室建设、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途径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及时掌握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加大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3.7.3 实行“青蓝工程”培养模式 指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编写教案、授课、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品德修养(思想品德、政治态度、工作态度、教书育人)等进行全面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3.7.4 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两条主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要利用教师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实现教学与科研融合,挖掘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完成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任务。

4 结语

为把粮食工程专业建设成应用型特色鲜明的专业,需要更细致的教学实施规划,开展更多的协作和创新性工作,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为粮食行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应用型人才实践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