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微生物菌剂在葡萄上的推广应用
2016-06-13王永欢
王永欢
摘要:葡萄是辽宁主要水果品种之一。为了解农用微生物菌剂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农用微生物菌剂对葡萄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用微生物菌剂能明显改善葡萄的生育性状,对提高葡萄的品质和抗逆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农用微生物菌剂;葡萄;生育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13-03
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和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作用。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改善农产品品质及生态环境。为验证农用微生物菌剂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在北镇、盖州、灯塔进行了肥效布点试验,为农用微生物菌剂在葡萄上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块选择3点:一是在北镇市闾阳镇(简称北镇),2 a生巨丰葡萄;二是在盖州市九垄地镇(简称盖州),3 a生巨丰葡萄;三是在灯塔市大洞南镇(简称灯塔),2 a生巨丰葡萄。对试验地块进行取土化验,结果如表1所示。
1.2 供试肥料
农用微生物菌剂,液体,有效活菌数≥2亿/mL。
1.3 试验设计
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北镇和盖州6株为一小区,灯塔9株为一小区。处理如下:Ⅰ常规施肥+与Ⅱ等量清水;Ⅱ常规施肥+农用微生物菌剂;Ⅲ常规施肥+农用微生物菌剂(已灭菌)。
常规施肥:北镇每667 m2施纯猪粪5 000 kg、三元复合肥95 kg、硫酸钾25 kg;盖州每667 m2施优质农肥5 000 kg、三元复合肥80 kg、硫酸钾20 kg;灯塔每667 m2施腐熟鸡粪和猪粪各200 kg、葡萄专用肥65 kg、尿素20 kg、磷酸二铵12.5 kg、硫酸钾12.5 kg。
萌芽期用农业微生物菌剂300倍液灌根,用量为300 mL/667 m2。萌芽期、座果期、浆果生长期各喷施一次农业微生物菌剂300倍液,每次用量均为50 mL/667 m2。其他田间管理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葡萄生育时期的影响
葡萄生育期调查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北镇试验点的处理间无差异;盖州和灯塔试验点的浆果生长期和成熟期,处理Ⅱ和处理Ⅲ比处理Ⅰ的生育期提前3~5 d,尤其是处理Ⅱ的效果明显,比处理Ⅲ提前1~3 d。
2.2 不同处理对葡萄生育性状的影响
葡萄生育期性状调查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1) 从座果率来看,除北镇无差异外,其余两点的处理Ⅱ和处理Ⅲ均比处理Ⅰ高;2) 从新稍长度看,北镇和灯塔的新稍长度无变化,盖州试验点的处理Ⅱ和处理Ⅲ比处理Ⅰ长5 cm;3) 从果实着色来看,3个试验点的处理Ⅱ和Ⅲ均比处理Ⅰ颜色深;4) 从单株穗数来看,在盖州试验点,处理Ⅱ比处理Ⅰ和处理Ⅲ的单株穗数增加1穗,其余试验点的处理间无差异;5) 从单穗粒数来看,与处理Ⅰ相比,北镇试验点的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增加0.4个和0.1个,盖州试验点的处理Ⅱ和Ⅲ分别增加1个,灯塔试验点的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增加5个和1个;6) 从百粒质量看,北镇试验点的处理Ⅱ和处理Ⅲ均增加0.03 kg;盖州试验点处理Ⅱ增加0.03 kg,处理Ⅲ增加0.02 kg;灯塔处理Ⅱ增加0.07 kg,处理Ⅲ增加0.01 kg。7) 从单株产量来看,与处理Ⅰ相比,北镇点的处理Ⅱ和Ⅲ分别增加0.15 kg和0.11 kg,盖州点分别增加0.43 kg和0.27 kg,灯塔点分别增加0.31 kg和0.22 kg;8) 从含糖量来看,与处理Ⅰ比,灯塔试验点的处理Ⅱ提高0.2个百分点,处理Ⅲ提高0.1个百分点。
从总体趋势看,处理Ⅱ好于处理Ⅲ,处理Ⅲ好于处理Ⅰ。
2.3 不同处理对葡萄产量的影响
葡萄产量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3个试验点的处理Ⅱ、处理Ⅲ与处理Ⅰ对比均增产,处理Ⅱ分别增产156.1,186.6,214.6 kg/667 m2,增产率分别为7.0%、8.9%和8.8%;处理Ⅲ分别增产76.8,80.2,81.1 kg/667 m2,增产率分别为3.5%,3.8%,3.3%。其中,处理Ⅱ增产效果较明显。
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使用农用微生物菌剂效果十分明显。
3 结论
农用微生物菌剂能有效促进葡萄生长发育,使作物提前成熟,改善葡萄生育性状,对改善葡萄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减少病害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葡萄产量增加效果明显。农用微生物菌剂所含微生物起主要作用,其基质也存在一定效果,但占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