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夹缝中生存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2016-06-13耿秀芹

财会学习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高职院校

文/耿秀芹



夹缝中生存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文/耿秀芹

摘要:在会计总体过剩、高端不足的现实中,夹缝中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需要明确。文章基于企业用人需求,研究高职的竞争优势,进而研究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指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生命力。”“高职教育以不可替代为支点、以社会发展为主轴,培养‘不一样’的一线人才。”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职院校在服务我国经济新动能进程中也将发挥巨大作用。据统计,我国高职院校规模超过了普通高校的50%;其自开办以来,累积为社会输送了2亿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1]。基于自身鲜明的职业特色,在服务区域功能定位、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三农、经济结构调整形势下,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度、社会影响力、生源吸引力将会越来越高,但其面临的社会评价也会更加多元,与普遍的社会期待尚有距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期待

(一)当前,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从业人员普遍感到忧虑的是

1.德育不够

反应在会计岗位上,会计人员仅仅将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对企业没有责任感,随意跳槽,也缺少对个人的职业规划,不能全身心融入企业。

2.留不住

当下,就业与聘用遵循双向选择原则,本科生、研究生对岗位发展前景、就业环境、薪酬福利等都有较高期待,一旦希望与现实有差距,跳槽是早晚的事。

3.技能差

对中小企业来说,本科生、研究生的实用性存疑,也“养不起”;农民工没有系统的专业教育,不敢用;高职会计毕业生恰逢其时,但会计专业技能以及财务敏感性不足。

(二)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期待是

1.德育好

自律、慎独的员工是用人单位的首选。这样的员工守纪律、有责任,对企业文化有高度归属感、认同感,并能创造性地构建企业精神,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的竞争终究是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包括服务质量、市场份额、社会价值等方面,都依赖高素质的员工团结一心去打造。

2.出业绩

不是被动的操作工、执行者,不是流水线上的一个位置,而是能以自己的会计专业技术能动地、高效地为企业带来利益。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利益创造模式,具体到会计人员,其精确及时的核算以使企业避免各类罚款、罚金,对税政税则的精确把握以使企业及时享有应该享有的税费待遇等,就是会计岗位奉献业绩的典型表现。

3.留得住

会计核算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及时性,会计工作不能中断,更不能暂停,因此,企业期待的会计人才应该留得住,稳定沉着,勇于担当,与企业一起创造未来。

二、高职会计人才的竞争优势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得好,完全可以满足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期待,因为对特定就业群体而言,高职会计毕业生具有如下竞争优势:

(一)相对于农民工、中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姓高”

从企业角度看,高职会计毕业生具备高素质、高技术、高水平、高层次,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培养价值;从个人角度看,他们能迅速适应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并能创造性地履行职责,具备个人成功的优势;从工作业绩角度看,他们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教育,能从事农民工、中职毕业生不能从事、无法完成的工作,更能出业绩。

(二)相较于本科、研究生的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姓职”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定位并不“高”,因此,高职会计毕业生对就业环境、岗位平台、薪酬福利的认知更加务实,职业稳定性相对较好,能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不屑于干的工作,因此,“留得住”。

(三)职业教育贯穿始终,更具“匠心”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职业教育是重中之重,无论课时分配还是课程内容,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占有50%或以上的比重,因此,技能好。如果给予适当的锻炼机会,高职毕业生就可以独挡一面,负起企业基层员工及中层管理之责。

正视中小企业用人特征,正视高职会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就能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应体现三个对接

自2000年起,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走过了爆发式发展的阶段,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使得我国近1000万个位于农村、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家庭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2],“低进高出、人尽其用”的招生、培养模式为边缘化青年开辟了新的成长路径,其成就有目共睹。

同时,也应当看到,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地域发展、产业构成、国民财富分布等已发生巨变,教育本身也今非昔比,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同样面临现实与未来对接的问题。对高职会计毕业生,现实问题是:就业比例高而就业质量不高,职位、薪酬提升空间不大;对高职文凭,民间评价、家长认同度都不高,高中毕业生更愿意读本科。未来问题是:夹在中职与本科之间,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应加强反思,积极探索,以求提升自身含金量,获得民间、家长更多的认同,让优秀的青年人趋之若鹜。

解决现实与未来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对接开始:

(一)人才质量应对接市场需求

没有市场需求,教育就没有根基,市场是教育的承受者、检验者、评判者,是教学内容及教育目标的主导者。当前,会计不再是简单的核算、监督过去,也不是简单的编制会计报表。伴随我国营改增、供给侧改革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市场需要的会计要具备多种迁移能力,如知识的迁移、技能的迁移,以及敏锐的洞察能力,主动、及时地运用最新经济科研成果为企业谋利益。

(二)教育内容对接就业形势

我国就业形势一直严峻,会计人才总体过剩与优秀会计一将难求并存。高职应认真研究中职、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长处和短处,积极应对夹缝中生存的尴尬现实,正确评估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内容设计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内容“宽泛够用”,注重实训内容“职业实用”。二是职业策划内容,即针对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就业意愿,引导学生或积极就业,或自主创业,或专升本。对有就业意愿的学生,应在“留得住,用得上,出业绩”上下功夫。

(三)会计素质对接经济发展的需要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小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就业行业集中在加工、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快递、旅游、餐饮等;从就业地域看,90%以上分布在省会城市、学校所在城市。随着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职业教育也应紧跟形势,会计人才培养应对接经济调整与改革,体现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职业性,进而凸显出高职教育的优势[4]。也即: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各地区经济功能定位、服务多元经济成分的会计人才。

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的探索

(一)培养目标定位:桥梁式中间人才

多年以来,我国会计专业的高职教育没有体现中职、高职、本科培养目标应有的阶梯层次,丢失了高技术、高素质、职业性特色,在中职、本科挤压中丧失了应有的优势。实践证明,高职培养的会计既不是低层次的出纳、记账员,也不可能是高层次的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而是会计岗位的桥梁式中间人才。他们应有相对较高的会计理论,能动地理解、运用财经法规、财税制度,同时又能独立从事系统的核算、分析、预测等日常工作。

(二)培养师资定位:双师结构、专兼结合

高职会计老师既是高校教师,有教学能力;又是会计师,有会计执业能力;既能讲授会计理论,又能带领学生做会计模拟实训。这种双师型师资结构完全有异于中职和本科,彰显了高职“姓高”“姓职”特色。教师可以来源于高校毕业生,也可以来源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机构。

(三)培养内容定位:理论够用、理实一体

高职会计专业应该编写、选用独立的教材体系,该体系包括会计、税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理论;另外有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等实训,着重培养学生能运用、会学习的能力。该体系与中职相比,专业理论较深,知识面较宽,但压缩了公共基础课;与本科相比,理论较浅较窄,实训、操作比重大,突出职业性。

(四)培养方式定位:政府主导、开放办学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应体现学校教育与工作内容零对接,其实现途径是政府主导、开放办学:一是办学经费,高职院校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二是出台财税政策,鼓励企业为学校提供会计学生实习实训、岗前培训、职业道德、财经法规运用指导平台,授课者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主管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出纳等;学校为企业输送高技术会计人才,同时,为企业在职会计提供进修机会、管理人员基本财经知识普及教育、职称考试考前辅导,授课者为高职会计老师。

(五)培养评估定位:主体多元、指标多元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是否成功,客观、实用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该评价体系应有利于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我们不妨借鉴多元评价方式,即由学习评价改为学生进步鉴定、办学质量鉴定、就业质量评价、学生发展评价。高职院校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最后得出数据,给出专业评价;也可以由学校自行成立追踪调查部门,对用人单位、合作企业、毕业生进行调查统计,还可以征询高级中学、高中生家长对会计专业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元。

当前,生源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处于夹缝中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正视这一严酷的生存现实,只有培养具有鲜明高职特色、实用的、中间桥梁型的人才,才能在夹缝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杨明芳.职业教育:撑起“半壁江山”[EB/OL].[2012-10-18] http://politics. people.com.cn/n/2012/1018/c1026-19299778.html.

[2]高职人才培养年度报告: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喜忧参半[EB/OL].[2013-07-22]http://education.news.cn/2013-07/22/ c_125041860.htm

[3] 鲁昕.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模式[EB/OL].[2014-01-13] http://www.jyb.cn/high/gdjyxw/ 201401/t20140113_566938.html

[4] 吴晶.以不可替代为支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扫描[EB/OL]. [2012-07-12] http://edu.people.com. cn/n/2012/0712/c1053-18506351.html

(作者单位:山东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高职院校
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