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16-06-12王真华周眉
王真华 周眉
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王真华 周眉
目的 研究并分析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报告的2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以调查结果为基础,对本市居民实行自省式健康教育。将教育前后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27例艾滋病患者中,性传播人数达到96.3%;艾滋病危害宣传可接受性达到100%;586名成人男性接受教育后均承诺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与接受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公众对艾滋病认识,提高公众安全防护意识,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艾滋病;危害宣传;自省式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并大量破坏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该疾病潜伏期长,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变得容易感染各类疾病,病死率极高。艾滋病目前属于无法治愈疾病。因此艾滋病危害宣传与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方法。本研究调查并分析了27例患者艾滋病传播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市居民进行艾滋病危害宣讲,以求达到预防控制艾滋病目的。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本市于6类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艾滋病已终审卡27例,其中综合医院报告16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6例、中医(综合)医院报告2例。这三类医疗机构报告占总例数的88.89%;诊断分类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7例。病例分布在6个县(市、区)的21个乡(镇、街道)。男16例,女11例,年龄26~55岁,平均(46.2±3.7)岁。27例患者中潜伏期<1年2例(8.3%);1~3年4例(16.7%);3~9年9例(25.0%);>9年12例(50.0%)。所有患者无家族遗传性遗传精神疾病史,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可接受性调查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发病日期、诊断日期、临床症状、有无婚外性行为、母婴传播、输血史等,并在调查过程中要求患者回答艾滋病危害宣传可接受性问题。
1.2.2 居民认知调查 2015年3~6月,对本地区586例健康男性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586例健康男性进行艾滋病预防授课结果以及586例健康男性听课前后认知变化。
1.2.3 自省式健康教育 对社区、学校、机关等部门进行自省式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内容包括:(1)关怀与预防并重的控制方法;(2)分类宣传;(3)专业培训人员上门服务;(4)开发专业健康教育资料。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7例患者艾滋病传播途径与潜伏期;(2)艾滋病危害宣传可接受性调查;(3)586例健康男性自省式健康教育前后思想认识与健康行为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播途径 27例艾滋病患者中,母婴传播1例(3.7%),性传播26例(96.3%)。16例男性患者中14例(87.5%)为嫖娼后感染。
2.2 艾滋病危害宣传可接受性 27例艾滋病患者中9例认为“握手不传染、共用浴缸不传染”不利于艾滋病预防,18例认为“查出艾滋病不告诉家人与配偶”不利于艾滋病预防,27例患者均能接受正面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可接受性为100.0%。
2.3 居民认知 586名健康男性均认为讲课有效,并承诺在性行为中会使用安全套。586名健康男性中有142名承诺会主动进行性病检查。见表1。
表1 居民对艾滋病认知变化[n(%)]
3 讨论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通过移民传播至美国[1]。1981年6月5日,美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第一次刊登了艾滋病患者病例报道。1982年该病正式被命名为“艾滋病”。1985年,我国第1例艾滋病患者出现于北京协和医院[2]。HIV感染者通常会经过极长潜伏期才会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艾滋病会使人体抵抗力大幅下降并出现多种感染,后期则会形成恶性肿瘤,直至患者全身衰竭而亡[3]。医学界针对艾滋病作出了巨大努力,但至今为止尚未研发出能够根治艾滋病的药物,同时也没有预防疫苗[4]。因此,艾滋病危害与防治宣传,就成为了预防艾滋病唯一手段。
我国传统艾滋病防控策略主要内容没有考虑我国实际国情,只是照搬国外经验,以反歧视内容为主。然而在加大对艾滋病患者关爱过程中却不断弱化“艾滋病是危及性命的传染病”这一客观事实。致使广大人民群众不经意间便遗忘了艾滋病会致使人类死亡且无法治愈的恐怖[5]。于是出现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明显提高,而艾滋病发生率仍旧呈现逐年上涨趋势的现象。这种知识与行为的分离导致HIV病毒在性行为传播中急剧扩大。
本研究对本地区2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其中26例患者均通过性传播感染。数据表明性传播作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需要得到有效控制。为此,本次研究对本地区586名成人健康男性进行调查,并在区域内开展艾滋病危害宣传自省式健康教育。586名(100.0%)成人健康男性接受教育后均认为艾滋病防治课程具有良好效果,比接受教育前的214名(36.5%)提高了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数据充分证明艾滋病危害宣传教育优于一般健康教育[6]。
586名成人健康男性听课后,承诺主动进行性病检查人数由听课前112名(19.1%)增加到142(24.2%)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在传统心态影响下,绝大部分人认为性病检查难以启齿,更不会主动去医院进行性病检查。对此,国家仍需进行相关卫生教育与宣传,宣传内容应集中于疾病危害性等方面,为公众敲响警钟[7]。
本研究结果显示,586名(100.0%)成人健康男性听课后均承诺性生活中应使用安全套,比听课前298名(50.9%)提高了49.1%。由此可知,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在性生活基本安全措施防护工作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公众普遍认识到安全套对预防性病所起到的积极作用[8]。
综上所述,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公众对艾滋病认识,提高公众安全防护意识,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曾刚,吴尊友.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115-118.
[2] 漆光紫,庞雅琴.艾滋病高发区中老年男性艾滋病认知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784-785.
[3] 郭世奎,王昆华,陈嘉勇,等.艾滋病科研设计的伦理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19):38-40.
[4] 何慧婧,徐鹏,辛倩倩,等.中国4省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告知方式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6):565-568.
[5] 陈栏心,梁浩,杨晓波,等.健康教育对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99-105.
[6] 谷军荣,刘民建,王琼,等.社区工作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9):1380-1382.
[7] 陆梅泾,许燕君,万瑾,等.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关键知情人医疗保障现状认知及意向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5,4(3):6-10.
[8] 谢年华,江洪波,许骏,等.武汉市330例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治疗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11(7):677-68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129
江西 343000 吉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真华 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