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多学科协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2016-06-11吴波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双创”体系的基本概念。之后以工科院校本科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创业相关基础理论教学为依托,结合科研创新实践培训,汇集多学科学生组成创业团队,以做到产品创新与团队创业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应用的互补、互动以及互促。最终提出了多学科协作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措施。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 多学科协作 创新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简称 “双创”) 的号召最早是由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以期培育和催生国家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实现民富国强,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问题进行有益补充。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自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热点。其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商业训练有机结合,通过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再将研究成果付诸模拟演练,最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心理品质及创新创业能力,为广大创业者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做充足准备。本研究以工科院校本科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创业相关基础理论教学为依托,结合科研创新实践培训,汇集多学科学生组成创业团队,以做到产品创新与团队创业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应用的互补、互动以及互促。本研究中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体化建设思路所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大众化、普惠式思想,与专业教育融合,对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一、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概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即指大学生初创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接受来自校园环境外的各种挑战,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实践是检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试金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内,社会实践分为自主创业和业内创业两种企业创立的渠道。自主创业一般是指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白手起家进行创业,在此,创业者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其自主创业大多会选择在学校或培养机构的协助下开展。自主创业包括创业服务和创业注意事项两类,其中创业服务分为创业信息服务和服务政策。业内创业是指进入成熟期的企业为了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的竞争优势,根据市场变化研发和提供新产品及服务的创业。

二、工科院校多学科协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由高校、政府、企业和学生多方参与建设的生态体系,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理论知识以高校的课程设计和创业训练机制为主,社会实践分为自主创业和业内创业两类。本研究基于工科院校多学科专业的特点,规避过去“双创”项目专业单一、项目运作过程“瘸腿”、好的创新项目创业之路坎坷崎岖甚至“胎死腹中”等现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1.建立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面向校园内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首先通过校园网由学生申报并填写个人信息和专业意向表,以方便第二阶段学习的归类分组;其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再次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设置,对这些学生开设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为日后学生创业构建不同层次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2.结合学校专业教育和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首先,遴选优秀专业教师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并诚邀企业管理成功人士加入,形成对创业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拓宽学校与企业、社会的沟通渠道。其次,针对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专业的学生开设诸如财会、法律、税务等方面的案例模拟实践课程;对机械、电气、勘测、能源动力、计算机等工科专业学生进行产品创新训练,如以学生某一自行提出的创新设计想法为内容,组织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辩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经导师完善后整理成文,向期刊投稿发表或申请专利。

3.组建由多学科专业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创业特点,组建由管理、产品研发设计、营销推广、售后等各专业学生的团队,进行“双创”模拟训练与创业实践。在此将创新创业一体化,把创新作为创业的基础,不仅产品研发需要创新,管理制度、营销手段均需要创新。组织“双创”团队参加高校科技大赛、商业模拟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等实战平台,来提升学生对所学、所思“双创”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

4.总结归纳。总结“双创”理论课授课经验,修改授课教学文件。归纳总结创新成功和失败案例,装订成册作为下期“双创”培训参考资料。将“双创”多学科团队成功案例作为学生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内容,学生可获取相应学分。

三、多学科协作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推广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者更好的融入社会,创办满足社会需求的企业,学校联合校外组织如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实体企业或企业家建立多种训练机制,从主办方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4种。一是以学校为主办方,训练方式是高校科技大赛、商业模拟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前两者的训练目的是通过举办校园比赛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后者通过以论坛形式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等到校园与大学生创业者们开展对话,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二是以学校和企业为联合主办方,训练方式是高校企业孵化器和校企合作创业基地,前者通过为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后者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协助大学生创业者规划创办计划,制定发展战略,完善管理方案,扶持大学生初创企业至可独立发展阶段,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以学校、政府和企业为联合主办方,训练方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训练目的是通过大赛平台,大学生创业者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项目,为自己赢得创业资金,还可以结识未来的创业伙伴。四是以学校、企业家和创业者为联合主办方,训练方式是大学生创业者联盟,训练目的是通过建立高校创业者联盟,提供一个大学生创业者之间进行交流经验和获取有关创业信息的多元互动平台,协助大学生创办和管理企業,加强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4).

[2]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3]冯丽霞,王若洪.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李丽芳.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评析[J].高教探索,2012,(4).

作者简介:吴波(1980—),女,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加工设备的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课题,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基于现代加工设备的实践培训,项目编号(JGJX2015D196);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工科院校多学科协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ZD16046);长春工程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猜你喜欢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
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探索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调查
学习成绩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