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成绩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2015-08-27罗玲英缪小红马先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学习成绩

罗玲英+缪小红+马先明

摘要: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影响大学生就业。学习成绩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学生为例,从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5个方面客观评价学习成绩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引导大学生以学习为本、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100-03

自从“统招统分”的就业制度改变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了比较全面的职业指导服务,政府部门也想方设法帮助大学生就业。但部分大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毕业生没有求职意愿或意愿不强烈,导致部分校园招聘会门庭冷落;有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一旦受挫就一蹶不振。究其原因,这部分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较低,职业决策过程中缺乏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近年来,很多国内外研究者研究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但鲜有研究者着眼于工科大学生学习成绩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简单的说,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人力资本是用人单位考察大学生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就业自信心的来源。学习成绩是大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反映,是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呈现的主要人力资本。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有显著相关性。为了科学研究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本研究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这一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习成绩对工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期望为高校提高工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面向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2013、2014届应届毕业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9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67份,有效率为93.4%。调查对象中女生206人,男生261人。

2.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采用彭永新、龙立荣等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R),包括5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共39道问题。问卷采用licket 5点记分法,“完全没有信心”记1分,“有一点信心”记2分,“有一些信心”记3分,“比较有信心”记4分,“完全有信心”记5分。调查对象得分越高,表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

3.施测和统计处理

采取团体施测,采用SPSS 18.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不同类别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否有显著差异,p <0.05视为显著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体情况

受调查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为3.04,略超中点“3”。从维度的得分来看,五个维度得分的高低排序为:收集信息>自我评价>问题解决>制定规划>选择目标。可见,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体情况为“有一些信心”。

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差异:学习成绩因素

由表1可知,学习成绩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很大。在5个维度上,成绩排名前1/3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都为最高,中等水平次之,成绩排名后1/3的最低,并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5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地,在“准确地评价你的能力”等15个项目上,学习成绩引起的差异显著。15个项目在四个维度上的分布情况为:自我评价l、收集信息6、选择目标4、制定规划2、问题解决2(表2)。

3.原因分析

学习是学生上大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学习成绩则是对学生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具体体现。当前,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一般包括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等环节。学习成绩是简历筛选环节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因素之一。76.03%用人单位青睐学习成绩优秀的求职者。学习成绩一方面可以代表求职者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代表专业能力。对于相同毕业院校、相同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大学考试更具有客观性。

当前,多数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了比较全面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巧指导等。大部分的大学生在高校的指引下,认识到学习成绩对初次求职成功率和质量的重大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出现分化,多数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较高。一方面由于其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高,在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中发展了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并且扩展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另一方面,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可能更加重视和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在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制作等前期求职准备过程中已经对个人人力资本有较为准确的评价,对求职过程的艰苦和反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对个人不足采取过一些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反之,一部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较低。其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要么是学习能力不足,要么是不重视学习,方法或态度上的问题延伸到求职准备过程中,担心不能有效地扬长避短,导致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低。

三、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应科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发展综合素质

学生的本职是学习,但是在比尔·盖茨退学创业成世界首富的故事刺激下,“企业看能力不看学历,看业绩不看成绩”等媒体宣传中,一些大学生对“读书无用论”深信不疑,对学习成绩不屑一顾,推崇“60分万岁”。而事实上,学习成绩确实是影响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知识、能力和健康是人力资本的三个方面。学习成绩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也能反映在同等条件下的学习能力差异。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也是大学生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重要基础。

虽然用人单位对初次求职的大学生学习成绩有一致的关注,但不同类型用人单位、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对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也暗示了大学生应该科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发展综合素质。技术、研究型岗位要求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宽广的知识面,学习成绩要相对优异;管理、营销岗位对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要求更高……只有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按照个人规划合理分配投入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的时间和精力,形成异质性人力资本(指“人无我有”“人弱我强”的人力资本,如拥有良好的实习实践经历、优秀的学习成绩、与应聘职位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才能在职业决策阶段表现出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水平,自信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

2.高校人才培养应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平台

人才培养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劳动力市场对高校人才培养结果的直接检验。高校应该研究社会劳动力市场消费者的偏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社会行业和岗位众多,不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学科专业、学习成绩、外语水平、政治面貌、专业技能证书、实践经历等人力资本特征存在差异性偏好。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符合劳动力市场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除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内容外,还应该加入其他指标,如身体素质、能力等。近年来一些高校采用综合测评的方式全方位评价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成绩)、素质和能力,并由综合测评结果取代单一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研究生免试推荐的重要依据,但是,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学习成绩在综合测评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50%),目前学习成绩仍是评价大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指标。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大学生即使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也难免被扣上“差生”的帽子,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不能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安排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对大学生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对于不同的培养类别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让每类大学生都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保持高涨的信心。分类培养应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上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平台,高校科研团队为热爱科研、富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提供科研训练平台,允许其加入科研团队,并能得到专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为多才多艺的大学生提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项目吸引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投身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3.用人单位科学设置招聘环节,为大学生求职提供更多机会

学习成绩落后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低,主要是没有信心通过简历筛选这一环节。在简历筛选环节,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因素包括学科专业、毕业院校、学历层次、学习成绩、专业技能证书等“硬指标”,硬指标不达标则失去进入下一个招聘环节的机会。了解到这样的招聘程序后,学习成绩落后的大学生形成“简历见光死”的害怕心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低。但是整个招聘环节中人际沟通能力和行为礼仪、学科专业、性格特质是用人单位甄别求职者时最重要的3项因素。只有进入面试环节后,用人单位才能全面评价应聘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行为礼仪、性格特质。由此可见,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和招聘标准存在一定的矛盾。只有科学设置招聘环节,为大学生求职提供更多机会,用人单位才能全面评价大学生求职者,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最合适的求职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通过网络测评、视频面试等方式招聘大学生,既节约了招聘成本又扩大了招聘面,是积极的尝试。

猜你喜欢

工科大学生学习成绩
兄弟让举
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探索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