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2016-06-09袁华香
袁华香
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袁华香
目的 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选初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对象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48例)则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添加产后乳房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测定2组患者护理后泌乳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低于对照组,而产后48 h泌乳量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6.3%,对照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乳房护理能有效缩短初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并提升其产后48 h内泌乳量,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产后乳房护理;产后泌乳;并发症发生率
母乳是新生儿娩出后最理想、最提倡、最需要的食物内容,能够为新生儿充分补充营养、增加抵抗、提高免疫、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将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生产的初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对象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19~35岁,平均(27.2±3.1)岁,孕周38~41周,平均(40.2±0.5)周,体质量60~80 kg,平均(70.2±2.5)kg,本组患者中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23例;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26.8±3.2)岁,孕周38~42周,平均(40.5±0.3)周,体质量60~82 kg,平均(70.6±2.4)kg,本组患者中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26例、剖宫产22例。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全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给予产后乳房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产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初产妇分娩结束后应该全面详细的了解产妇当前心理状态,协助其尽快适应自身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转变,对产妇进行母亲、哺乳、生活、新生儿、产后恶露、饮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宣教,使初产妇能够积极适应自身角色的转换并了解到后续一系列喂养、护理措施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应该告知产妇产后48 h时经常会出现乳房胀痛、乳汁排泄不畅现象,而新生儿吸吮能有效缓解这一症状[2],指导产妇充分了解到早期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通过聊天、音乐、休息、鼓励等诸多方式缓解产妇产后的紧张、焦虑等情绪。
(2)产后饮食调整:护理人员应该积极调整产妇产后饮食,保证母乳营养。初产妇产后饮食应该以富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为主,加强补充水分以满足乳汁分泌的需要,产妇应该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5~6餐/d最好,食物整体搭配干稀适当、荤素合理,产妇食物中应该避免辛辣、生冷、油腻类食物类型。
(3)产后乳房按摩: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结束后应该尽量做好母婴同室准备,产后30 min就像产妇介绍具体的喂养、哺乳方法,告知其乳管开通、乳汁分泌的必要性。护理人员在产后分娩结束后6 h就可以进行早期乳房按摩,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协助产妇调整自身体位以保证舒适性,指导产妇放松身心并在按摩前给予其乳房热敷5 min左右,而后护理人员应该清洁双手,使用双手两侧大鱼际肌轻轻触摸产妇乳房,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并逐渐覆盖产妇乳房全部范围,护理人员应该将乳头露出指缝,尽量保持动作轻柔以免引发产妇不适,按摩即将结束时产妇应该使用中指、食指夹住乳头并进行轻微牵拉,次数3-5次,而后以同样方法按摩另一侧乳房。乳房按摩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指导产妇尽量排空乳汁,按摩过程中对产妇进行正确母乳喂养知识教育。
(4)产后哺乳指导:护理人员同时应该指导产妇学会正常的母乳喂养方法,每次喂养之前护理人员都应该协助产妇将新生儿嘴唇触碰其乳头,诱发新生儿吸吮、觅食反应,有必要者可以诱导新生儿口张开至乳晕大小并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置于新生儿口中,待新生儿嘴自然张开并舌头向下放置的瞬间将其靠近产妇怀抱,利于新生儿将更多的乳晕纳入口中并直接吸吮。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新生儿及产妇状态,确保新生儿吸吮过程中脸颊微微向外膨胀,最好保持嘴唇凸出的状态;产妇母乳喂养时则尽量保持两侧乳房交替进行,避免另一侧乳房乳汁积存而出现并发症。本组患者中有乳头凹陷、短小的产妇在新生儿吸吮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乳头被强行拉出,避免产妇乳头疼痛。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产后48 h泌乳量等泌乳指标[3]差异,并统计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包括乳房胀痛、乳腺癌、乳头损伤、退乳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泌乳效果对比 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低于对照组,而产后48 h泌乳量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6.3%,对照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产妇泌乳效果对比(x±s)
表2 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有关研究显示[4],母乳喂养对降低婴幼儿的死亡率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身体成长的重要营养来源。而初产妇产后经常出现乳汁淤积、乳房硬结以及乳房胀痛等并发症,对产妇术后心理、生理及母婴喂养均造成严重影响[5]。
虽然临床实践证明,及早接触、吸吮能更有效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6]。但产妇产后身体处于虚弱状态,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平卧休息与营养补充,就会影响新生儿的吸吮与喂养时间。此时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早期乳房护理以避免乳汁淤积成块,保证乳腺管的通畅性,达到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产后乳房护理能通过对产妇分娩结束后的心理、生理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而有效提升产妇心理、生理的舒适性,同时重点按摩产妇乳房位置能更加有效的避免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在产后乳房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动作轻柔,按摩前指导产妇保持身心放松,通过全面细致的按摩消除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疲劳及紧张心理,在按摩过程中护理人员向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搭配按摩后的合理饮食能够促进产妇充分吸收营养,恢复元气,更加积极的完成新生儿喂养,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泌乳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产后乳房护理能有效缩短初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并提升其产后48 h内泌乳量,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 秦秋梅.产科健康教育中全程护理告知的实施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5):128-129.
[2] 兰春莲.综合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2 C):147-148.
[3] 曾桂英.手法按摩配合催乳汤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5):34.
[4] 惠放放,陈玉兰.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4):2782-2784.
[5] 吕红,陈霞,耿立华,等.产后康复数控治疗仪对初产妇产后泌乳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2-554.
[6] 陈振皓.电动吸乳器联合按摩刺激乳房对初产妇产后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0):1604-16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5.075
江西 330006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袁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