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开胸与传统开胸对肺癌手术患者影响的比较

2016-06-09李森朱庆丰陆志荣蒋伟

当代医学 2016年35期
关键词:出血量肺癌切口

李森 朱庆丰 陆志荣 蒋伟

小切口开胸与传统开胸对肺癌手术患者影响的比较

李森 朱庆丰 陆志荣 蒋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开胸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胸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以及4周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VC、FEV 1.0、MVV各项指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观察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肺癌对患者的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有效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和疼痛,提高了患者生存的质量。

肺癌;小切口开胸手术;影响;效果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首位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目前肺癌的主要的治疗手段以外科手术为主,主要以传统的开胸手术,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恢复速度较慢,严重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一种小切口的开胸手术在肺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小切口手术只需在腋下开刀,切口较小,且术中失血量较少,对患者的主要神经组织以及血管不会造成伤害,进而有效的保障患者术后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恢复,且术后疼痛明显减轻[2]。为了探讨小切口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现选取本院的收治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做如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确诊为肺癌[3];肺癌肿块低于5 cm,主支气管未被侵袭,肺门肿大淋巴结最多为2个,且低于2 cm;无远处淋巴结转移;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显示距离隆突超过2 cm;排除标准:心肺功能不耐受手术治疗;经过CT检查发现淋巴结远处转移。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中有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3±2.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52±1.5)年,临床分期:I期患者15例,II期患者25例。中央型患者15例,周围型患者25例。肿瘤大小:小于3 cm的患者26例,<3 cm的患者

14例。病变位置:左上患者9例,左下患者5例,右上患者10例,右下患者4例,右中患者10例,右下患者2例。每分钟通气正常患者27例,异常患者13例。观察组中有男24例,女16例,年龄

55~75岁,平均年龄(63.3±2.5)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52±1.5)年,临床分期:I期患者14例,II期患者26例。中央型患者18例,周围型患者22例。肿瘤大小:<3 cm的患者28例,大于3 cm的患者12例。病变位置:左上肺9例,左下肺11例,右上肺6例,右下肺4例,右中肺8例,右下肺2例。每分钟通气正常患者29例,异常患者11例。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2组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式。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手术切口采取胸部后外侧标准切口,由腋前线伸展到骶棘肌,切口长度为20~40。手术中将前锯肌和背阔肌等肌肉群采用常规的方式切断,通过肋间或者肋骨床进入到胸部,肋间肌切开后用开胸器将其撑开,摘除完成需要摘除的肺叶后,按照胸壁层次由深到浅的顺序关闭胸部。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开胸手术,采取后侧卧位,患侧抬高

60°,术中侧上肢举到头部固定在头架上,切开患者的腋前线第

4(肺上叶手术)或5肋下缘(中叶及下叶)和腋后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为8~11 cm。将皮下组织切开,潜行将皮下组织游离,切开背阔肌前缘筋膜,用手指钝性分离背阔肌及深面的前锯肌,切开肋间肌及肋间最内肌,放置两个互相垂直的牵开器,撑开胸腔。小切口视野下以冷光源照明,用长柄电刀解剖游离操作,右侧先将肺门淋巴结清扫,左上肺切除时先清扫主肺动脉窗以及肺门淋巴结,用美敦力血管、肺闭合器处理肺血管及肺组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首次剂量为6 mL 0.25%丁哌卡因混合2 mg的吗啡以及1.5 mg的氟哌利多,以后一次减少剂量。术后观察2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情况、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监测2组患者术后1周以及4周的的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肺活量(FVC)、用力呼气容积(FEV 1.0)以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术后记录患者12 h、术后1 d以及术后2 d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大[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的研究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x±s,n=40)

2.2 2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以及4周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VC、FEV 1.0、MVV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1周以及4周后肺功能指标比较(x±s,n=40)

2.3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观察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x±s,分)

2.4 2组患者术后并 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有1例患者乳糜胸,经保守治疗好转,无明显的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4,P<0.05)。

3 讨论

肺癌作为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相关资料显示,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原因尚未清楚。肺癌的治疗目前选用常规的放化疗治疗以及常规的手术治疗[5]。

传统开胸手术中,采用标准的后外侧切口,或者在胸骨的正中切口,术中视野虽然较为开阔,但是手术切口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患者机体的伤害较大,增加了心肺功能的负担,严重可造成手术胸壁的畸形,且术后的并发症也较多。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切口长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出现了较多的并发症,如支气管胸膜瘘、肺部感染以及切口感染等。主要是传统的开胸手术切口是从外侧,只要要切断两块胸壁的肌肉:背阔肌和前锯肌。长达25 cm的切口一旦术后处理不当会造成切口的感染和疼痛程度的加重,严重可导致肩部上肢活动受限,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更影响了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随着双腔插管技术的提高,能够保障胸内有足够空间进行操作[6]。小切口手术操作需要操作者熟悉术中的解剖结构,做到切口大小合适。小切口治疗患者出血量较小,且术后引流较少,并且术后切口感染和疼痛的几率也大大降低。由于小切口手术比传统的开胸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在根治肺叶或者肺全切除以及淋巴结清扫中与开放性手术的效果是同等的。小切口手术对胸腔壁的破坏较小,可以有效的避免呼吸肌过多的损伤,不仅保护患者术后的肺功能,还能够有效的保持胸壁的完成性,对于年龄较大患者十分的重要。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杨欣等对41例肺癌患者实施小切口开胸手术,患者术后1周以及4周后的肺功能指标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也充分的验证了这一结论。胸部手术常因为气管插管麻醉,术中造成对肺部的挤压和损伤,术后胸部的疼痛,进而使得胸廓运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进而影响了术后的咳嗽和咳痰,进而造成患者肺部的感染以及炎症的发生。国外的一些学者也认为传统的开胸手术术后肺部的并发症较多,主要原因是传统开胸术创面较大,术后患者疼痛剧烈,害怕咳嗽,导致痰液的堆积,引发肺部的感染。另外胸壁主要肌肉的损伤造成了胸壁完成性破坏,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呼吸运动,阻碍了肺部正常通气,造成排痰困难[7]。因此肺部的感染和肺不张是传统开胸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缩短关胸时间。小切口手术沿着背阔肌和前锯肌间隙进胸,避免了传统开胸术中对胸壁两块重要的肌肉的损伤,降低了出血量,不破坏组织的情况下能够进胸,因此不需要缝合胸壁的肌肉,因此关胸的时间也大大降低。(2)减轻手术疼痛,减少并发症。开胸手术患者疼痛加重,术后疼痛严重可能带来其他的意外伤害。小切口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较小,减轻了术后的疼痛,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8]。(3)术后肺功能恢复快。肺癌发病多以老年群体为主,老年患者机体的免疫力较差,肺功能的恢复较慢,再加上手术的创伤,更加剧了老年患者的痛苦,为小切口手术对胸壁的肌肉基本无损伤,对呼吸肌群的破坏较小,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快速恢复。(4)能够彻底清除淋巴结。小切口手术微创的前提下,保障了肿瘤的清除范围,清除较为彻底,达到了与传统开胸手术一样的清除效果,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但是小切口开胸手术需要操作者具有娴熟的技巧,熟知胸部的解剖结构,防止意外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肺癌对患者的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有效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和疼痛,提高了患者生存的质量。

[1] 陈恒红,张凡.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23(19):249-250.

[2] 季蒙,陶军,王庆利,等.丙泊酚、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麻醉对肺癌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4):370-373.

[3] 岳兴臣.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33):158-159.

[4] 刘卫忠.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3):135-136.

[5] 李晚珍,饶静云,刘卫,等.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6):27-29.

[6] 陈海泉,曹勇,高宗礼,等.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J].中国癌症杂志,2014,23(33):17-18.

[7] 焦鹏,李简,佟宏峰,等.近距离两孔与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的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0):1627-1630.

[8] 吕玲,姜成钢,兰心刚,等.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3):258-26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thoracotomy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horacotom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thoracotomy, and the hemorrhages quantitie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the closing time, the length of incision, thepostoperative pai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drainage, operation time, length of incisio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obvious advantages(P<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1 weeks and 4 weeks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icator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FVC, FEV 1.0, MVV indicators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12.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2.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Small incision thorac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less surgical injury, less operation time, less blood loss after operatio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ai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ung cancer; Small incision thoracotomy; Influence; Effect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5.007

江苏 215400 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胸外科 (李森 朱庆丰 陆志荣) 上海 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 (蒋伟)

猜你喜欢

出血量肺癌切口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