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觅多种策略 引领低年级阅读

2016-06-08张美侠

速读·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美侠

摘 要: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面对的重点也是难点。文章首先分析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两种现状:简单化与拔苗助长化,然后从让视觉激发阅读活力、让朗读引领思维成长、让交流提高个性认知等三个方面寻找多种策略,力求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成长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关系学生初步对整篇文本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把单个的词语融入到句子里面去,从单个的词汇到单个的句子再到整篇的文本,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才能逐步提高,但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的同行存在错误的教学取向,为此,有必要作以剖析并总结一下自己教学中的认识和做法,以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低年级阅读的现状取向

1.简单化

“简单化”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最容易出现的取向,很多人认为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本身就很短小,内容也很浅显,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又非常有限,不简单化难道还要复杂化吗?笔者在这里提到的“简单化”是指教学的过程中以成人的眼光看文本,而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量自己的教学,处理文本“粗放”甚至“粗暴”,不能从一些细枝末节品味文章的字句,只是从大概的轮廓让学生粗略的感受文本,这样的教学势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会造成学生情感的简单化,更不利于学生对于文章细节的理解。

2.拔苗助长化

还有一类语文教师,喜欢把文本教学高深化,揠苗助长是这类教师的教学取向,殊不知一二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接触短小的文本,他们需要教师从浅入深的一步步来,就像风景秀美的阿尔卑斯山路旁的标语所写的“慢慢走,欣赏啊!”,这是一个细致咀嚼的过程。尤其一些经常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往往会忘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没有任何基础下,动不动就是“思想”“主旨”“含义”……放掉这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空洞冰冷的词汇吧,要让学生感受属于他们的有血有肉的内容才是正道。

二、寻觅多种策略,引领低年级阅读

1.让视觉激发阅读活力

人最常用的是视觉,最相信的也是自己的眼睛,学习文本阅读也是如此。低年级学生由于见识还比较狭窄和肤浅,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一些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能够首先在视觉上观赏到了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容易的理解文本,让学生展开想象。

这种视觉的的运用,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一般现在苏教版语文课本文本的编排是关照了学习的季节等因素的,比如学习《春笋》一课的时候正是春季竹笋生长的季节,语文教师可以布置有条件的学生放学的时候去观察竹笋,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再用多媒体播放竹笋的图片或者视频,再结合课本上面的插图,学生已经对竹笋的形状、颜色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学习课文兴趣就更高了,理解也更快了。如此,在学习《再见了,北京》一课的时候,引导学生观看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精彩剪辑;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时,剪辑制作介绍丹顶鹤的小视频让学生观看;在学习《欢乐的泼水节》时,视频介绍泼水节的兴起、盛况,在适当介绍一点其他民族节日……

2.让朗读引领思维成长

低年级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学生乐于朗读、善于朗读、敢于朗读的习惯,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积累词汇、语感,在书声琅琅中体会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在书声琅琅中理解文章传达的情感。现实中很多语文教师重分析、轻朗读,原因是认为朗读没有用,考试又考不到,不如分析文章或者让学生写几遍生字来得实在,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损失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为重要的根基,这个根基筑不好,危害的是语文学习的未来。

朗读对于语文学习,就如实验之于物理、化学,省掉了这个环节,就省掉了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让学生直接看到的是结果,就会让学生养成不肯探究的习气。笔者认为宁可不分析,不可不朗读,要把书声琅琅还给语文课堂。朗读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开始可以由教师朗读示范或者播放朗诵带,最好能有配乐,逐步让学生学会如何朗读,然后再让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示范读、带领读,最后可以开展齐读、比赛读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读的热情。教师在示范读的时候要注意多种体裁的选择,比如现代诗歌中的《雨点》《一株紫丁香》,写景散文中的《春到梅花山》《秋游》,对话类的记叙文《好学的爸爸》《奶奶的白发》,寓言故事类的《狐假虎威》《乌鸦喝水》……不同特点的文章在语音声调都有不同,要让学生多加体会,不能千篇一律的读法。

3.让交流提高个性认知

教学活动其实本质上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笔者所在教育部门现在正在着力开展一项课堂改革——“学讲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进去”并“讲出来”,其主导思路是“生进师退”,这其实与著名的教育理念都是吻合的,学生必须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中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这个过程中逐步获得知识的技能才是学生的真实本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首先学会交流,这是“学讲计划”中重要的一环,是最能体现“学进去”与“讲出来”的一环。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交流,开始的时候要给学生明确交流的问题,引导并示范学生如何交流,以及交流的时候各人的角色与注意事项。只有学会交流才能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让个性的思维在碰撞中交融、互补、深化、升华。

以《夕阳真美》为例,引导学生交流“你眼中看到的夕阳是什么样子的?给大家描述一下”“夕阳和朝阳相比你发现有哪些不同?”“文章中夕阳的有什么变化?找出来概括给其他同学听一下”“夕阳你觉得美吗?为什么?”“能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把文中的夕阳画出来吗?比一比看哪一组画的更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之间逐步交流着自己的思想,看着孩子们认真的交流,不失童真的回答,我知道学生在进步中前行。

“学讲方式”不只是一种教学的理念,“生进师退”更不是一句口号,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都需要教师认真履行实践,语文教师要耐心并细心一些,逐步引导扶持,以至于学生能够“独立行走”,不要怕学生会“摔跤”,没有“摔跤”就没有以后的“健步如飞”,我们的教育理想是让孩子们“飞起来”。

猜你喜欢

低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