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推进中职课程改革

2016-06-07卢清周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课程改革中职

卢清周

摘要:从目前来看,《政治经济与社会》已经列入到了中职必修课程当中,大多数中职学校也已经将其作为一门必开课程,在课时、师资方面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互动性较差、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完备等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努力创设符合中职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建构多元立体的学生评价体系。

关键词:以生为本;中职;课程改革;政治经济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66-03

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要求,教育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实现主动的发展。而生本教育,或者说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将生本教育引入到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当中,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互动来实现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必然会使他们更加喜欢《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

一、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政治经济与社会》已经列入到了中职必修课程当中,大多数中职学校也已经将其作为一门必开课程,在课时、师资方面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中职学校仍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学生技能提升上,对于德育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此同时,《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任课教师也没有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仍在采用最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充斥着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论内容;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甚至由于无法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而开始以睡觉的方式做“无声的反抗”。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遏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教学内容不切合学生的实际

任何课程,其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应该以贴近生活、符合现实、切合学生为原则,否则必将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从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来看,其中的教学内容只是将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基础理论机械地整合在了一起,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所有的内容都如蜻蜓点水般轻轻带过,没有做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没有照顾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理论基础。由于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必然会影响到课程的教育效果。

3.教学过程互动性较差

《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爱国爱家、奉献社会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地落实到日常工作、学习的实际行动当中。但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任课教师多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极少考虑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信息。又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只得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教材内容的讲解,给学生预留的自主思考的时间极为有限,形成了以灌输为主、讲解为主,互联少、引导少、联系实际少的教学现状。

4.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完备

从考核评价体系来看,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仍通过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仍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这样做明显是不符合该学科课程特点的。尽管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较高,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并不一定遵守社会规范和学校纪律,因此,我们应该引进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而不关注学习过程。

二、以生为本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概述

以生为本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实践形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关注的是人的整体,注重对人的尊重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当中,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自我发现的过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发起、整体投入、全面变化的活动。因此,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自主性的发挥,强调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倡导情感体验与认知过程的统一。

罗杰斯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移情活动。所谓的“移情”就是教师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渠道,将本属于自己的情感传递到学生身上。如果教师懂得移情,那么课堂的教学气氛就会变得非常热烈。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作用就是以移情为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学生自觉而乐意地学习。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起到的无非是学习活动促进者的角色,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适量丰富的学习资料,促进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当中获得认知水平的提升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罗杰斯提出,应该制定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除了懂得移情之外,还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改编,能够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咨询和辅导,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一切条件。按照这种观点,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课堂的管理者,但教师已经不再具有权威者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再依赖于教师,双方是平等参与、双向沟通的关系,这所体现的正是人本主义倡导的人的尊严、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

三、以生为本的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现在,尽管中职学校《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材仍存在不同的版本,但教育部已经制定出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标准,中职教学混乱的局面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而中职学校教学标准所体现的正是贴近学生生活选择教学案例,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但从实践来看,仍存在教材的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符的问题。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最差的学生甚至连唐诗都背不上十首来,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听不懂教师上课讲了些什么,更不要说掌握所学内容了。这样一来,学生上课听不懂,只能靠睡觉、讲话、看小说来打发时间,如何保证得了上课纪律?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知识的更新可谓日新月异,现行教材的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社会变化的速度了。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自己整合现有不同版本教材、从互联网上获取教学所需各种资源的能力,以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已经不能再满足于“用教材教”,而应该将所教内容与社会生活和企业生产密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分析和认识经济社会现象、解决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创设符合中职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中职学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模式源自于凯洛夫的教学思想,推行的是教师为主导、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不脱离教学设计,所有教学内容都是教材内容的原貌展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都是“讲解加练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1)整节课都是教师在演独角戏,学生回答问题以“短、平、快”为主要特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开展的,教师是整堂课的中心,学生的座位采用的是“插秧”式排列,学生要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聆听并记录教师所讲的每一项内容;

(2)教学内容过度地局限于学科之内,整个学习活动都没有超越学科限制,不同学科之间不会沟通、渗透、合作,学生只是孤立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难以实现融会贯通;

(3)所有的教学都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完全依赖于教学评价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学科知识的传授当中寻求可能,学生的人格受到了普遍的漠视;

(4)过于重视现有知识的传授,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不够重视,学生无法实现“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

由于中职学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没有真正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难以实现学科教学的良性发展。今后,中职学校应该适当地降低教学的起点和难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最适合学习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和能力上的全面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并采取最为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

3.建构多元立体的学生评价体系

目前,中职学校《政治经济与社会》考试只侧重于对课本知识的考查,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考试之前甚至还会给学生划定出一定的考试范围,这就使考试成绩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记忆力的好坏。如此考试如何能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况且考试一旦结束,学生僵化的记忆也会随之消失,最终学习的结果是一无所获。按照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实现多元化,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感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进行综合化、多层次的考核,否则将难以准确地反映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难以体现出学生的长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考核,考试是最常用的量化评价方法。传统的考试以纸笔考试为主,往往通过一次或几次的考试成绩来对学生做出终结性评价。该方式操作简单,但考核内容过于单一、片面、僵化。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特别是要增加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其实现自我认知,建立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仍存在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互动性较差、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完备等问题,一线教师理应不断地探索教学效率的提高方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努力创设符合中职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建构多元立体的学生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祖禧.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措施探究[J].俪人(教师),2013(22):103-104.

[2]刘佳.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如何凸显“生本”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9):130-131.

[3]刘沐淋.把握职教特点,搞好中职教育——试论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2):107.

[4]覃遵君.体现课程改革理念 关注中职学生发展——《经济政治与社会》国家规划教材介绍[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9):13-18.

[5]张月琴.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34):217-218.

[6]廖冬.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现状与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2013(4):262.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课程改革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