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翻译能力培养为依据的民办院校翻译课程体系构建

2016-06-06秦中书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翻译能力民办院校翻译教学

秦中书

[摘要]翻译能力培养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个艰巨任务。本文从民办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结合翻译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构建新型翻译课程体系的设想,并就翻译能力培养任务的复杂性和突出创建民办校本特色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翻译能力;翻译教学;课程体系;民办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39-02

伴随着国内外翻译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我国翻译事业的大繁荣,学界对翻译教学的关注更加密切。穆雷、文军等学者经过梳理,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成果,对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以后的翻译教学改革和研究指明了方向。然而,纵观全局,很多高校,尤其是民办院校的翻译教学改革力度仍滞后于广义的外语教学改革,无法满足经济社会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一、民办院校的翻译教学现状

笔者在民办院校从事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多年,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并对多所同类型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民办院校翻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翻译课程培养目标模糊、定位不准确,没有体现校情与国家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之间的差距;教学方式和手段因袭传统,内容缺乏新颖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教师接受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的机会少,主动迎接新技术变革以调整教学理念和内容的能力较弱,教学团队建设意识不强;教学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因素时有发生;翻译结果评价和考核方式单一。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教师的主观教学期望与学生的学习意愿之间产生了分歧。除少数外,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翻译兴趣并不太浓厚,必然导致理论不精、实践不行的问题出现,翻译教学的普世价值未得以体现,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面临严峻挑战。

二、对翻译能力的解读

翻译教学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课题,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翻译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效果评价、教材研究和教师角色转换等内容。“翻译教学改革的任务是实现翻译的素质教育”,意即翻译能力培养是翻译教学的根本任务。对于翻译能力的认识,翻译界经历了从粗浅到深入,从主观评说到科学系统的过程,内容涉及翻译能力的性质特点、构成要素、发展过程、培养途径等。在这方面,西方翻译界的研究较为系统全面。其中比较著名的有Toury,Roger Bell,Wilss,Chesterman,PACTE研究小组,Colina,Campbell等,如Roger Bell则提出理想的双语能力,储备了大量知识、具有推理功能的专家体系和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文本能力和策略能力的交际能力是翻译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Albert Neubert(2000)将翻译能力分为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学科能力、文化能力和转化能力。

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翻译能力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苗菊强调翻译能力的认知性和综合性,尤其关注其中知识、能力和策略三者的关系。文军对翻译能力有较深入的研究,认为翻译能力包括语言/文本能力、IT运用能力、策略/技巧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刘宓庆(2003)则更为强调语言文化的表达和审美情趣,对翻译能力做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包含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此外,穆雷、姜秋霞、罗选民、方梦之等学者也对翻译能力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事实上,由于学养基础、理论体系和研究视角的差异,中外专家对翻译能力的分类和诠释不尽相同,但涵盖的范围和主要内容却是相近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整合出适合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然而,作为高校翻译课教师,关注的更多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及学校英语专业人才方案以及其指导下的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缺少对翻译研究和教学领域中相关概念的宏观把握和科学认识。遗憾的是,此类规范中却出现了不少模糊抽象、难以衡量的标准和用语,比如“较好地掌握”、“较强的……能力”、“中等难度的篇章”。这无疑给翻译教学留下了很多疑问,教师对于具体如何实施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问题没有明确答案。普遍的翻译能力与具体的翻译教学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翻译能力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迫切需要英语专业负责人和翻译教学任课老师调整思维,重新审视本校的翻译教学现状和翻译能力培养模式。

三、构建动态的翻译课程体系是解决翻译能力培养的关键

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从生疏的初始阶段,到入门阶段,然后进入能力发展阶段,进而发展到熟练操作的阶段,最终是发展职业专长阶段(PACTE,2000)。民办院校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突出学以致用。表面上看来,这似乎使该类学校摆脱了理论教学的重担和桎梏,其实要向职业化、专业性方向构建翻译能力对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为严峻的考验。

由于受制于办学起点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建设滞后等因素,民办院校的英语专业翻译能力提高难以一蹴而就,翻译教学面临诸多难题。学生的语言能力处于什么阶段?应该开设什么样的翻译课?翻译课该怎么教?如何采取实用、有效的新型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如何确定?如何迎接新技术时代课程开发和拓展的挑战?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基于对本校翻译能力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从而构建合理的动态翻译课程体系。

在制定课程体系和目标之前,有必要充分研究教学对象、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状态。翻译教学应该密切关注翻译活动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翻译实践中策略的原则与运用。早在多年前,冯庆华(2002)教授在阐述上外硕士生课程“修辞文体翻译”和博士生课程“《红楼梦》翻译艺术与译者风格”的教学理念时,就提出了建立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开设有系统,理论新、材料新、方法新,集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翻译课的主张。但即使在今日,其关于构建完整翻译教学体系的精髓思想对学校开展翻译课程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民办院校的翻译教学必须打破常规做法,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以翻译能力培养为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体系。

四、民办院校翻译课程体系构架设想

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较低、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也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在与较高层次高校相当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任务实属难题。翻译教学一方面面临着提高学生双语基础素养的重任,另一方面还要依托和结合学校优势,让学生翻译学习往专的方向走,让学生对涉及某一行业或职业领域的语料和翻译策略有所了解。因而,单纯寄希望于一两门课程的教学即能构建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做法势必让翻译教学走人死胡同。翻译教学应理性分析自身的基础条件和教学对象,制定适合的教学大纲,将翻译能力各要素分阶段细化实施,以翻译意识和技能贯穿英语专业四年学习,精选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科学的动态课程体系。翻译能力与语言能力提高应并行不悖。

事实上,《大纲》中也规定了大学四年各阶段翻译技能培养的目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阶段各门课程中涉及的翻译练习均在各任课教师指导下进行,题型往往过于机械死板,侧重对词法、句法等语言内容的操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并不能提高翻译技能,更不能让学生对翻译策略选择背后的复杂因素有全面的认识。这给广大学生和教师造成了误导,以为翻译就是寻求语言的简单对应物,翻译能力等同于语言能力。显然,这与上文提到的翻译能力内涵是极不相符的。由于低年级普遍存在轻视翻译重要性的现象(尽管教学翻译一直以来是语言教学的常用手段),翻译能力的培养被狭义地定义为仅仅是高年级翻译课教师的事。这种割裂语言习得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孤立看待各门课程教学的做法对翻译教学有害无益,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建构。因此,笔者提出在民办院校本科英语专业重建翻译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主张以翻译意识培养贯穿始终,细化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增设关联课程,并且将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辅助学习、训练和实践,增加学习翻译的途径和拓宽翻译练习的路子,从而建立科学、系统、实用的课程体系。

五、翻译能力培养的长期复杂性

作为翻译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翻译能力培养已经获得普遍关注,许多新概念、新思想不断出现。民办院校更应在课程设置时应突出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和侧重点。在翻译能力各要素中,策略能力和转换能力的获得尤为重要。重构民办院校的翻译课程体系,旨在突破以往翻译课程设置单一、难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翻译技能的难题。刘宓庆(2003)更是强调,翻译技能指标的达成起码应该具有3万字(外译中2万,中译外1万)的实务经验,技巧指标的达成则更难,约10-15万(外译中8至10万,中译外5至8万汉字)的翻译练习。而目前,很多学校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教学过程中脱离语境的技巧讲授比例过重,实务练习达不到这一量的要求。

正是基于翻译能力培养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翻译课程体系必须打破以往的设置界线,将部分能力培养重心下移,将双语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语篇意识的建构、预感能力的获得提前到低年级阶段,并通过相应的课程予以实现;同时用课外的自主学习、训练和实践来弥补课时量的不足,从而解决训练量的问题。这与民办院校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比例是切合的。此外,还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加职业培训的机会,加强翻译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大对翻译教学的投入力度,密切关注大数据时代下新技术对翻译教学的促进作用,探索诸如建立翻译语料库、开发MOOC等新型教学手段和形式,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

六、结语

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课程体系必须适应民办院校自身的英语人才方案,与其他语言技能培养的教学体系相融合。既不能延续传统的老路子,追求与高层次院校同等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抹杀校本特色和应用特点,也不能贪多求全,将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演变成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应用型翻译技能培养方面,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行业社会需求和学校专业特色,打造适合的课程体系才是出路。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民办院校翻译教学
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浅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