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注释商兑十则

2016-06-06蒋媛媛雷春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商榷王力古代汉语

蒋媛媛 雷春辉

[摘要]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一直是全国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首选课本,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经过多次修订再版,日臻完善。但是教材中的注释尚有值得商榷部分。本文将一、二册中的注释有待商榷的部分提出浅见,以求正于方家。

[关键词]王力;《古代汉语》;注释;商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24-02

全国高校中文专业都把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一、二、三、四册,中华书局出版)作为《古代汉语》课程的首选课本。这套教材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是内容编排最科学、合理、权威,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高校教材。多年来,许多高校教师和学者考辨、纠正,日臻完善,但是新版教材中的注释及注音仍有值得商榷部分。我们在担任《古代汉语》(主要是第一、第二册)教学中发现了若干注释方面的问题,今选取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被学者们提出来的部分逐一进行考证,或可作为《古代汉语》教学的参考、补充资料。

一、第一册《左传》部分《郑伯克段于鄢》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此段中“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的“繄”字,王力先生注释为“爾,你。繄(yī),句首语气词。”(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12页注释7)“繄”字在书中注释为句首语气词,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个字是个文言助词,作用是凑足一个音节,无实际意义。我们认为,此处“繄”字实际上就是“惟(唯、维)”的通假字。“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就是“尔有母遗,唯我独无”。现代汉语里还有“唯我独尊”、“唯吾独尊”的说法。“繄”,从糸殴声,其本义是“戟的套子”。《说文》:“戟衣也。一日青黑色。”《广韵》:“赤黑缯。”这里的“繄”显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惟(唯、维)”的通假字。这是因为“繄”和“唯”在上古汉语里读音相同。例如“尾巴”方言仍读“yība”,“遗”有二音“èwi”和“yí”,“祎”、“稦”读“yī”,均从“韦”得声,“逶迤”是双声连绵词。《方言·第五》:“围,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诗经》中有时写作“伊”,《尔雅·释诂》:“伊,维也。”此外,本文中“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中“外”和“洩”押韵,也可作为二字韵同之旁证。

二、第一册《左传》部分《晋灵公不君》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此段中“有一於此”注释为“在不忠不信中有一檬。”(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27页注释8)我们认为此注不合文意与逻辑。武士锄麑此时处于两难境地:既不能不忠,又不能不信。“有一于此”,直译为“在这里只有一条路”更准确。《左传·齐晋?之战》:“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从古到今,没有一个愿意替他的君主承担忧患的人,现在此处有一个这样的人,将要被杀掉吗?”这两句“有一于此”可以互证。

三、第一册《论语》部分《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此句中“饮”注释为“用如名词,饮料。”(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184页注释1)此处“饮”,实际上是“喝的水”,其实就是凉水,没有烧开的生水。第一册《孟子》部分《夫子当路于齐》中“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中的“饮”同为“凉水,生水”。

四、第一册《论语》部分《微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此句中“植”注释为“植,倚(依孔安国说)。”(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204页注释6)此注理解错误。《集韵》、《类篇》注:“植,立也。”《正义》:“草木为植。”《周礼·地官》:“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植虞旗于中。”这里的“植”都有“立,树立”的意思。“植其杖”中的“植”引申为插、直插。“植其杖”可理解为“将手杖插在地上(可使之不倒)”。现代汉语中有“植立、植志(立志)”的说法。

五、第一册《礼记》部分《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此句当中“苛政”注释为“暴政。”(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210页注释7)我们认为此注有误。《说文解字》:“苛,小草也。从艹可声。”“苛”的本义是小草,引申为“繁杂,繁琐”。如《史记·郦生陆贾传》:“好苛礼。”中的“苛”即为“繁杂”之意。还有苛小(烦琐细小,亦指繁杂细微之事)的说法。“苛政猛于虎”中的“苛”字就取“像小草一样繁杂”的意思,“政”通“征”,音zhēng,征收、征召,主要指赋税和徭役,《集韵》:“政,赋也。”《左传·哀公十一年》:“事充政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杜预注:“政,多赋也。”《管子·小匡》:“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晁错《论贵粟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以上诸例中,“政”均与“征”通。“苛政”指多如小草的苛捐杂税。柳宗元《捕蛇者说》可证: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由此可见,“苛政”乃是指多如小草牛毛的捐税。成语“苛捐杂税”中,“苛”对“杂”,也是繁杂、繁多的意思。

六、第一册《礼记·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此段中的“学学半”,书中注释为“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的一个篇名。学学半,前一学字音xiào,指教人。后一学字音xué,指向人学。今《尚书》作‘斅学半。意思是说教占学的一半。”此注有误,“说教占学的一半”,在事理和语法上都讲不通。应该是“教和学各占一半”,“半”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占一半”,指“教”和“学”同等重要。

七、第一册《礼记》部分《诚意》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此段中“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书中注释为:“十目十手,甚言监视的人之多。严,严肃可畏。”我们认为,此注不确。“严”通“俨”。《尔雅·释诂》:“俨,敬也。”本义为恭敬,庄重。此句中的“严”取其本义,“有那么多人盯着你,有那么多人指着你,你怎么能不恭敬庄重呢?”

八、第一册《孟子》部分《许行》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此段中“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书中注释为“一切东西都只从自己家里拿来用。舍,止(只)。按:‘舍字不好懂,姑从旧注。(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305页注释2)”此处对“舍”字注释有误。依章太炎考证,“舍”即“啥”,“什么”的合音字,“啥”,从口舍声,“舍”与“啥”二字古音相近。此句当理解为“况且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冶铁,什么东西都从自己家里拿来用?”这样解释,文从字顺,旨意畅达。

九、第二册《荀子·劝学》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此段中“庶人不服”之“服”书中注释为“服,佩带。”(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401页注释10)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一直未能纠正。“服”为动词,不是名词,应注为:“服,佩戴。”

十、第二册《庄子》文选“庄子钓于濮水”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此句中“先”字注释为“先去表明意图。”(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395页注释2)我们认为,先,当读为“诜”,音shēn。许慎《说文解字》:“诜,致言也,从言从先,先亦声。”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先致其言也。所臻反。”那么此处注释为“先去表明意图”,意义不错,但是找出本字,注明读音,就更加精确了。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商榷王力古代汉语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王力手迹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地方性本科院校视觉传达专业综合改革探讨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人教实验版高中《语文》(必修1)指瑕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