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2016-06-04李秀芹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尤瑞克林内皮素阿托伐他汀

李秀芹 高 勇

(莱芜市人民医院保健二科,山东 莱芜 271199)



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李秀芹高勇

(莱芜市人民医院保健二科,山东莱芜271199)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ET)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对照组他汀类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20 mg/次,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尤瑞克林治疗,0.15 PNAU/次,qd,连续治疗2 w,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含量,分析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及TOAST分型是影响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小动脉闭塞型(SAO)患者效果更佳,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OCSP分型对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疗效无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ADL,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与其对抗血管收缩有关,其效果受糖尿病及TOAST分型影响,临床医师应考虑血糖控制及临床分型,规范临床治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尤瑞克林;内皮素

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直接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小板激活起着重要作用,脑卒中单元、静脉溶栓、发病48 h后口服阿司匹林、神经保护剂治疗是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的Ⅰ级推荐〔1〕。溶栓治疗受严格的时间窗及适应证、禁忌证及出血风险等限制,临床应用有限。激肽原酶-激肽系统在减轻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脑细胞水肿、炎症反应、防止血栓形成重要作用,为急性脑梗死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尤瑞克林是一种人尿激肽原酶,能够激活自身激肽原酶-激肽系统,促进激肽原转化为胰激肽,同时可增加血管舒张素合成释放,能选择性扩张脑细小动脉,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供和氧供,从而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确切。阿托伐他汀是急性脑梗死一级预防、治疗、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甚至使斑块消退等非调脂效果〔2〕,且对血管内皮功能及弹性的改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3,4〕。本文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ET)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标准:①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②排除出血性脑卒中;③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未留后遗症;④发病时间≤48 h;⑤排除意识障碍、抽搐、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⑥近期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影响效果评价的药物;⑦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见表1。

1.2治疗方法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对照组他汀类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0 mg/次,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15 PNAU/次,qd),连续治疗2 w。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病例数,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含量,分析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n=90)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分析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470,P<0.05),见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90)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T、NHISS、ADL评分比较

2.2治疗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糖尿病及TOAST分型是影响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SAO患者效果更佳,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OCSP分型对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疗效无影响,见表4。

表4 治疗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n,n=90)

LAA: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CE:心源性栓塞型,SAO:小动脉闭塞型,SUE:不明原因型,SDE:其他明确病因型,TACI:完全前循环梗死,PACI:部分前循环梗死,LACI:腔隙性脑梗死,POCI:后循环梗死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由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引起的脑血管不完全性闭塞所致,高胆固醇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浓度呈升高状态,促进血管收缩,加重了脑缺血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因此,纠正高胆固醇血症是脑梗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瑞克林是从健康男性新鲜尿液中提取的激肽原酶,与激肽原、激肽构成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促使激肽原分解为胰激肽和血管舒张素,胰激肽在激肽酶1的作用下产生九肽调节物,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缺血/损伤组织,促进血管舒张及新生血管生成,在缺血、损伤部位无氧代谢增加,有效改善缺血半暗带的血供。尤瑞克林对较小的细小动脉扩张效果优于较大的细小动脉,因而,临床应用于SAO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SAA)疗效更显著〔5,6〕。尤瑞克林可促进梗死灶区及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促进梗死灶中心区及缺血半暗带区新生血管再生及神经细胞再生,作用机制与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减轻炎症反应有关〔7,8〕。尤瑞克林能够降低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中血浆葡萄糖、乳酸、丙二醛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可改善缺血区脑细胞代谢和血液灌,可能因尤瑞克林可通过扩张缺血区半暗带细小血管,促进缺血脑组织微血管再生,改善脑组织代谢、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提高脑梗死患者血流、功能、结构储备能力及化学储备、代谢储备能力〔9,10〕。

他汀类药物是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的常用药物,除了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稳定和逆转斑块、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对于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脑卒中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阿托伐他汀是临床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与辛伐他汀比较,阿托伐他汀对Rankin修订量表(MRS)和NIHS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辛伐他汀,表明阿托伐他汀神经保护作用更强〔11〕,除了与其降脂作用有关,还与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抑制或稳定血栓作用等非降脂作用有关。于建刚等〔12〕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稳定颈动脉斑块面积,对预防脑梗死有积极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53.

2何松彬,唐维国,朱永礼,等.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1):907-10.

3Arca M,Gaspardone A.Atorvastatin efficacy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J〕.Drugs,2007;67:29-42.

4Hoffmann R,Haager P,Suliman H,etal.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before Q 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il myocardial perfusion〔J〕.Am Cardiol,2008;101(2):139-43.

5姚明星,马玉英.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29(5):637-9.

6杜翔,薛常虎.尤瑞克林在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应用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69-70.

7黄培坚,张国华,文国强,等.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水平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6):370-2.

8潘燕,张保朝.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物及血管内皮的影响〔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4(3):172-6.

9张友定.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2;34(1 1):894-6.

10徐恩,缪学琼,林清原,等.应用磁共振技术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3):124-8.

11Lampl Y,Lorberboym M,Gilad R,etal.Early outcom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hyperlipidemic patients tinder atorvastatin versus simvastatin〔J〕.Clin Neuropharmacol,2010;33(3):129-34.

12于建刚,钱建东,徐红,等.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08;23(6):1305-7.

〔2014-12-19修回〕

(编辑杜娟)

第一作者:李秀芹(1970-),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9-2146-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9.044

猜你喜欢

尤瑞克林内皮素阿托伐他汀
内皮素-1对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尤瑞克林对分水岭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近期临床效果初步评定及研究
和肽素与大内皮素-1及N末端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