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经验与思考
2016-06-04张琳顾青山梁春豪
张琳 顾青山 梁春豪
摘 要: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在推进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认同和践行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乡村慈善基金会”成为海门市乡村文明品牌的靓丽名片。海门市“乡村慈善基金会”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精神引领,使崇德向善成为风尚;建立“乡村慈善基金会”,使友善理念入脑入心;重在实践,用友善撑起一片蓝天。海门以“乡村慈善基金会”推进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活动的开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以“乡村慈善基金会”为载体,渗透和传扬社会主义“友善”理念;注重榜样示范引领,放大“乡村慈善基金会”的“友善”效应;注重宣传,努力营造友善互助、扶危济困的社会氛围;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鼓励群众努力向善;创新运行和保障机制,促进“乡村慈善基金会”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海门市;乡村慈善基金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6)03-0097-04
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个倡导”的总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城乡基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依托,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海门市作为江苏省第一批省级文明城市,涌现出众多的典型,激发了越来越多的海门人将“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形成了善果累累的社会风尚。海门市以“乡村慈善基金会”培育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海门市“乡村慈善基金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近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领导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以建设风尚良好、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文体活跃的现代新农村为目标,围绕“富裕抓文明,抓好文明促富裕”,以崇德向善的思想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在海门市城乡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
(一)注重精神引领,使崇德向善成为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抽象、深邃的价值理念,要为广大普通民众所认同,就必须走向民间,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当前我国正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为此,海门市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海门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力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深刻内涵深入人心,使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成为百万海门人的价值准则和行为习惯。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涵的“友善”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海门市以“友善”这一价值观为重点,在海门市农村通过评选各类模范人物、开设道德讲堂以及道德模范宣讲等形式,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评选“文明户”,张贴“文明户”标志,“村中好人”评选,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等活动,注重在村中树立典范,发挥模范人物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先进典型、好人好事张榜公示,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召身边的人,在海门市乡村形成了热爱集体、关心身边人、友善待人的良好风尚,催生了“乡村慈善基金会”的创立。
(二)“乡村慈善基金会”建设,使“友善”理念在群众中扎根
“友善”既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始终践行和传承的个人美德与民族道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为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对本村遭遇天灾人祸、大病重病、贫困残疾的家庭进行慈善救助,港新区的灵树村、浜北村“两委”率先在当地党委带领下,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成立村“慈善基金会”的决定。具体做法是:
首先,推荐选拔村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员,拟定《村慈善基金会章程》。通过村两委组织、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品行端正、公道正派者担任慈善基金会筹备负责人及成员,成立乡村慈善基金会组织。拟订章程,明确“慈善基金”是为帮助困难家庭而设立的爱心救助基金,规定所有资金都将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用于爱心救助事业;基金会设立专用账户,村民与基金理事会共同监督管理好基金,保证每一分钱都用于爱心救助,绝不挪作它用。
其次,通过在村委会张贴及入户号召,在村中居民和外出能人中进行宣传和“慈善基金” 募集活动。浜北村每年初都会举行募捐活动,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捐,打工村民一日捐,老人小孩一元捐,能人老板大把捐;村委会对捐款1000元以上的个人或单位授予锦旗。灵树村本着“自愿捐赠”的原则,主要向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富裕个体经营者募捐,同时发动全体村民力所能及地捐款。
再次,公开透明、管好用好慈善基金。实行村级基金存入镇管村账账户,并完善审批、发放程序,保证管好用好村级慈善基金。对基金的使用,在认真调查核实情况基础上,确定被救助者,真正发挥乡村慈善基金会扶贫救困作用;定期向村民通报慈善基金会的资金使用情况。基金会坚持“基金所有权不变”原则,哪个村募集的资金,优先归哪个村困难群众使用。
(三)重在实践,用友善撑起一片蓝天
由于前期各组村民组长深入到本村民组每家每户进行宣传发动,使得村民和在外工作的人士积极响应,基金会募捐工作顺利。如灵树村,很短时间内就募集到22.6万元。凡积极参与基金会组建,奉献爱心的村民,将存入基金会数据库,每个村民组每家的捐赠情况用红榜在本组显眼位置进行张贴公示。
靠爱心募集的基金,用于爱心友善事业。灵树村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经为十多位身患重病或因家庭遭遇变故致贫的村民发放了慈善基金,使得这些乡亲及时得到援助。浜北村慈善基金会几年来已发放救助金24.6万元,受益人员200多人次,其中青少年65人次。灵树村基金会还努力维持基金数额的稳定,捐赠的数额通过其他途径再次回笼,确保基金数额只多不少。从常乐镇中南村走出的民营企业家陈锦石出资5000万元创办的“中南慈善基金会”,范围更是涵盖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福利事业、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和发展、保障优秀青少年就学、老年群体福利事业及弱势群体特别救助等。其中,“中南慈善基金会”仅向常乐敬老院捐款就达1000多万元。
海门市的乡村慈善基金会建设结出了累累爱心果实,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浜北村慈善基金会建设获“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奖” ,灵树村被评为海门市首个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慈善基金会”共同培育了相互帮助、患难扶持的时代新风,为遭遇天灾人祸、大病致贫、残疾困难的群众构建了爱的家园,用实际行动构建了与人为善、仁者爱人、扶贫济困、救难怜贫的和谐新乡村,成为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板。
二、海门以乡村慈善基金会建设培育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启示
海门市农村开展的“乡村慈善基金会”建设活动,通过关爱身边人、关注身边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村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把友善互助的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和各项工作,探索出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以“乡村慈善基金会”为载体,渗透和传扬社会主义“友善”理念
在广大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思想境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重理性谈论轻大众化普及、重刚性宣传轻文化熏陶等诸多问题及不足,这也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真正进入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其精神世界。海门“乡村慈善基金会”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接地气” 、贴民心,而创建“乡村慈善基金会” 、弘扬凡人善举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正是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用大众熟悉的日常词语和朴实无华的行为表达出来,使普通民众认识到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所体现的正是“友善”的价值观念,这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和具体化了,便于认同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①。做慈善的过程也是弘扬友善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的积累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同时,以行人间善、解困者忧、与爱同行为目的的“乡村慈善基金会”的建立,对于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注重榜样示范引领,放大“乡村慈善基金会”的“友善”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理。”②榜样对于个体思想品德的塑造及其行为的社会化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榜样示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在海门创建乡村慈善基金会的过程中,榜样起着积极的作用。正是在榜样的激励下,全村上下踊跃捐款,慈善友爱蔚然成风。这启示我们,村居社区领导应注重抓树典型、树典范,让民众从具有感染性、可信性的身边榜样中受到教育,发挥这些先进典型人物在村民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使慈善帮扶、献爱心、送温暖成为村居、社区内群众和在外创业能人的共同追求。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乡村慈善基金会”建设,也有利推进了整个乡村文明建设。此外,如孟子所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③在乡村慈善基金会建立和运转过程中,民众通过对榜样真正认同、自觉接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意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觉奉行的行为准则。
(三)注重宣传,努力营造友善互助、扶危济困的社会氛围
唱响友善好声音,汇聚义举正能量。从海门乡村慈善基金会建设实践中不难看出,营造友善互助、扶危济困的社会氛围非常重要。海门建设乡村慈善基金会,首先使村民了解乡村慈善基金会的意义,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涓涓小善细流能够汇成爱心大河,给邻里乡亲也给自家带来益处,这就使核心价值观植根民众生活,使他们直接领悟“友善”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在“友善”价值观传播中,利用媒体营造氛围是一种重要形式。我们针对通过何种渠道了解了海门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调查显示,通过广播电视渠道了解的占35%,通过报刊渠道的占23.5%,通过亲朋好友交谈了解的占11%。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成效也逐渐提高。而电视、报纸尤其是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使用,大大拓展了普通公众参与慈善的载体和空间,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等各种平面媒体和立体媒体,传播社会主义“友善”价值理念,用大众化语言、群众身边的故事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广泛普及“乡村慈善基金会”所体现的济困助人、亲睦友善意识,努力营造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友善氛围,有利于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四)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鼓励群众努力向善
党员干部既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引领者,更是带动广大社会成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④发挥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典范作用,对于促进群众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海门“乡村慈善基金会”的实践活动,注重把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融入到村民患难相助、相互扶持的具体意识和行为中,渗透到党的农村基层工作与村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如灵树村在“乡村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6个村干部作出表率、见诸行动,每人捐款2000元,在他们带动下,在外能人、“新乡贤”们迅速捐款15万元,各个村民组的村民捐款64000多元。在这20多万元善款募集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的积极倡导和率先垂范对群众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对友善价值观的认同。这启示我们,“群众看干部”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努力践行者和典型示范者。
(五)创新运行和保障机制,促进“乡村慈善基金会”的长效发展
海门“乡村慈善基金会”日益成为农村和社区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以及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要使得这种善行义举不断“发酵”,持续发展,应注重创新“乡村慈善基金会”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慈善基金会自身管理,提高这种民间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从而促进“乡村慈善基金会”的长效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创新“乡村慈善基金会”募集手段,注重开发获取慈善资源的能力。可以通过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从而更好地为受困村民服务。其次是加强“乡村慈善基金会”自身建设,注重对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确保“乡村慈善基金会”的高效运行。再次是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健全财务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相关制度,确保基金会资金募集、保管、使用每个环节都能规范透明。
聚爱心善举,解群众急难。“友善”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时代价值理念正在海门市城乡发扬光大。我们相信,随着乡村慈善基金会等各地创造的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神州大地讲仁爱、崇善行的氛围必将日渐浓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村民幸福、邻里亲睦、世风和美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气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2]〔英〕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4.
[3]孟子·滕文公上[M].
[4]论语·子路[M].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aimen of Jiangsu has made valuable exploration in the aspect of socialist value of friendliness and practice, and the "country charitable foundation" has become a rural civilization symbol in Haimen.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untry charitab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Haimen pays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and makes respecting morals and good deeds becoming fashionable. Haimen establishes the "country charitable foundation" to make the ideas of friendliness into people's mind. In this process, people focus on practice and spread friendliness. Haimen's effort of using the "country charitable foundation" to promote socialist value of friendliness has brought us a lot of inspiration. We should choose the "country charitable foundation" as the carrier to infiltrate and spread the socialist value of friendliness. We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role of the demonstrative example to enlarge the "friendliness" effec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ublicity so that we can create a friendly cooperation and help to promote the social atmosphere. We should emphasize the exemplary role of Party member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do good things. We should innovate the operational and guarantying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charity foundation".
Keywords: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 value of friendliness; Haimen, the "country charitable foundation"
责任编辑:尚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