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药物联合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2016-06-03董公芝
董公芝
江苏丰县中医院神经内科 丰县 221700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董公芝
江苏丰县中医院神经内科丰县221700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不同病因亚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实验进行疾病(TOAST)分型,予以拜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三七通舒胶囊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元卒中量表评分(NIHSS),观察纤维蛋白(Fbg)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5种亚型Fbg水平均呈下降趋势,LAA、SAO、CE治疗后Fbg水平为(3.81±0.52)g/L、(3.23±0.39)g/L、(3.52±0.51)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UE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LAA、CE、OC、UE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4.99±1.87)分、(7.16±1.53)分、(3.14±1.85)分、(2.44±0.73)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5种亚型全血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黏度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LAA、SAO治疗后明显改善,与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g与急性脑梗死亚型有关;予以拜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三七通舒胶囊联合治疗,可降低患者Fbg水平,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据统计,50%~7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可能伴随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1]。急性脑梗死的病因较为复杂,常采用TOAST病因进行疾病分型。积极恢复脑梗死缺血区血液供应,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阻止脑梗死病理过程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重要原则。以往临床予以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三七通胶囊具有活血、通络的效果,能够改善脑缺血功能障碍,常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中。本文探讨三七通舒胶囊、拜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Fbg、血流动力学等的影响,以提高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中拟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经头颅MR、CT证实;(3)入组前为服用抗凝、抗小血板聚集等药物治疗;(4)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功能障碍;(2)自身免疫性疾病;(3)既往卒中史;(4)精神异常;(5)急慢性感染、创伤;(6)恶性肿瘤;(7)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8)过敏体质。
1.3一般资料选取2012-09—2014-09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35例;年龄45~81岁,平均(68.26±2.5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68 h,平均(25.26±4.21)h;基础疾病:糖尿病7例,高血脂6例,高血压11例。
1.4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20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27例,心源性脑梗赛(CE)18例,其他明确病因的脑梗死(OC)15例,不明病因的脑梗死(UE)16例。
1.5临床治疗96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脱水、降压、溶纤、脑神经保护剂等综合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次/d;取6 mL疏血通注射液置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1次/d;口服三七通舒胶囊,2粒/次,3次/d,持续用药14 d。
1.6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变化情况,正常参考范围2~4 g/L;(2)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元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0~45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3)记录2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4)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2.1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Fbg水平比较急性脑梗死治疗前LAAFbg水平最高,OC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五种亚型均呈下降趋势,LAA、SAO、CE治疗后Fbg水平为(3.81±0.52)g/L、(3.23±0.39)g/L、(3.52±0.51)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UE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Fbg比较
2.2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SAONIHSS评分最低,与LAA、CE、OC、U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LAA、CE、OC、UE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4.99±1.87)分、(7.16±1.53)分、(3.14±1.85)分、(2.44±0.73)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NIHSS
2.3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LAA、SAO、CE全血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显著高于OC、U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五种亚型全血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黏度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LAA、SAO治疗后明显改善,与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比较±s)
注:与治疗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国内每年发病人数高达150万左右,且呈逐渐上升趋势[3]。急性脑梗死的诱发原因较多,且不同原因诱发的急性脑梗死,其预后存在明显差异。TOAST分型是临床常用的分型标准,由Adams等首次提出,主要分为LAA、SAO、CE、OC、UE,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受到地域、种族、生活习惯、研究量本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5种亚型的所占比例也存在明显差异[4]。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与心脑血管血栓疾病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等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5]。Fbg升高,可能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增加血液黏度,进而影响血液流变学,进而诱发血栓。国内研究表明,Fbg高于5 g/L时,出现血栓的风险是正常的4倍左右[6]。
目前,临床常采用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学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深入认识,认为其属于中风范畴,与“气滞血瘀”存在密切关系。疏血通属于含蚓激酶样物质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粘多糖等药物,具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细胞作用。有学者指出,疏血通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异常症状,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7]。三七通舒胶囊属于中药制剂,三七中含有效活性成分三七三醇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脉的效果。多项研究表明,三七通舒胶囊能够抑制脑梗死病理性发展,改善血液微循环状态,减少对神经细胞的损伤;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Fbg水平,预后血栓[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七通舒胶囊、拜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Fbg水平,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戚艳红等[11]指出,三七通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三七通舒胶囊、拜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能够降低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Fbg水平,保护神经功能,降低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
4参考文献
[1]罗贻春,沈雪,玄丽慧,等.不同 TOAST 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三七通舒胶囊的干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7(2):118-121.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王晓明.青浦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和TOAST分型比较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 512-2 513.
[4]钟维章,李兰晴,韦挥德,等.急性脑梗死CISS与TOAST病因分型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0):904-908.
[5]肖文,李仓霞,薛海龙,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3):266-268.
[6]吴飞燕,梁赋,杜梅英,等.潜阳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3):201-204.
[7]李杰,王国祥,汤武装,等.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11(42):65-67.
[8]朱艳,沈雪,肖璐等.不同临床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三七通舒胶囊的干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9):1 046-1 048.
[9]李晓佳,王晓平,罗永杰,等.三七通舒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IL-8表达的影响[J].西部医学,2009,21(11):1 859-1 861.
[10]赵慧群,庞玉萍.三七通舒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9):786-787.
[11]戚艳红,张娴娴,肖露,等.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三七通舒胶囊的干预效果[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4):356-358.
(收稿 2015-05-05)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8-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