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分析
2016-06-03潘经强许昌学院商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潘经强(许昌学院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河南省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分析
潘经强
(许昌学院商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科技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直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是破解差异的关键。基于索罗余值法测算了2001-2014年河南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认为河南科技资源配置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从科技资源投入、配置环境和持续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河南18地市的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
[关键词]河南省;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动态变化
科技资源指直接作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类资源要素,包括科技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制度、环境等资源,是社会进行科技活动、出产科技成果的物质基础[1]。实践证明,科技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资源的数量、质量和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核心竞争力,通过持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规模,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等效应凸显。囿于科技资源的稀缺性[2],区域间的科技资源配置差异愈发放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科技资源配置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当前对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展开,赵金龙从投入资源、环境资源、产出资源分类分析了科技资源配置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提出单一驱动、联合驱动和协同驱动三种科技资源配置模式[3]。吴家喜探讨了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寻租行为[4]。周伟等[5]测算了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出科技资源投入、配置环境和持续发展能力对科技资源配置的显著影响,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布不均衡,呈现层级化现象。现有研究多将定性与定量研究割裂开来,集中于关注某一时刻的配置差异,缺乏对科技资源综合集成的研究。为配合《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实施,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以河南为研究对象,对其科技资源配置差异进行动态监测,探索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分配新体制。
表1 河南科技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情况(2001-2014年)
1 “十五”规划以来河南科技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情况
科技资源配置涉及科技投入结构、分布结构、产出效率、成果转化率、创新能力、拉动能力等领域,属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康楠等[6]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适应性原则,选取了科技活动人数、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等4项投入指标和专利申请授权量等4项产出指标,构建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差异测度指标体系。对照该指标体系,统计出“十五”规划以来河南科技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情况(见表1)。
2001-2014年,河南科技活动人员从140 341人上升到343 697人,实现了144.9%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7.13%。与此同时,R&D经费内部支出由283 091万元飙升至4 000 099万元,实现了1 313%的高增长。作为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河南科技资源投入规模总量呈稳定增长态势,通过不断增加科技资源投入来提高科技能力,从而增强河南经济和综合实力。
随着科技资源投入规模增大,科技资源的产出也有着长足进步。2001-2014年,三种专利申请授权量由2 582项增长到33 366项,增长了11.92倍;发表科技论文数由21 610篇增加到58 919篇,增长了1.73倍;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金额由212 589万元增长到416 415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5.31%。
深入分析可知,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地区间资源要素禀赋差异极大,长期以来偏重领域科技,忽视区域科技,导致科技资源要素在时间、空间维度分布极其不均衡。无论是科技资源投入还是产出在全国均属于落后地位,与其GDP在全国的位次是不相符的,如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39%,2014年该指标才达到1.14%,远低于1.6%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国家“十五”制定的规划目标,可以说河南科技资源配置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2 河南科技资源配置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
2.1研究方法
Solow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首次分离出技术进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用索罗余值法[7]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其中,Y为总产出,A为科技水平,K为投入的资本总量,L为投入的劳动力总量,α,β为参数,且存在α+β=1。
考虑到科技进步因素的影响,Tinbergen引入时间变量,将C-D生产函数模型改进为:Y=AOeμKαLβ(2)
其中,AO为初期t0的科技水平;t为时间;λ为科技进步水平指标;第t期的科技水平记为A(t)=A0eμ,每期的科技进步速率为
对改进模型(2)两边取对数,则有:
将(3)式两边对资本投入因素K求导,可得
将模型(3)对时间t 求导,则得到:
模型(5)可简化为:y=λ+αk+βι(6)
其中,y为产出的平均增长速度,k表示资本投入的平均增长速度,l 表示劳动力投入的平均增长速度,λ为科技进步水平指标。
同理可以换算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如公式(8)。
2.2数据处理
选取2001-2014年河南省GDP为总产出Y,R&D经费内部支出为资本投入总量K,从业人员总数为劳动力投入总量L。
将α=1-β代入模型(3),则有
该回归方程的R2=0.992 418,调整后R2=0.990 522,回归标准差为0.032 735,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拟合得很好,变量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且同时通过t检验和F检验,方程显著成立。β= 0.636 696>0,α=0.363 304>0,说明产出随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增加,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从而得出2001-201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公式分别为:
表2 河南18个地市科技资源配置影响指标数据(2001-2014年)
选取河南18地市2001-2014年科技资源配置面板数据,测算出科技进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等配置影响因素对产出增长贡献率等指标数据(见表2)。
2.3结果分析
2.3.12001-2014年,河南产出平均增长率为16.85%,资本投入平均增长率为25.04%,劳动力投入平均增长率为1.62%。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95%,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53.94%,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为6.11%,可见资本投入在近年来河南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科技进步次之,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相对最小。国际经济理论界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作为衡量进入集约型增长阶段的标志,再次印证河南科技资源配置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2.3.2总体来看,河南省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α远低于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β,弹性系数的巨大差异说明2001-2014年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要素的密集使用高度相关,而表2又显示资本投入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劳动力平均增长率。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中冗余人员的转移问题值得关注。
2.3.32001-2014年,河南科技进步平均贡献率为39.95%,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且各地市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许昌、新乡、信阳、三门峡、安阳科技进步贡献率均高于45%,属于第一层次;处于第二梯队的是平顶山、郑州、周口、鹤壁,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南阳的科技贡献率水平最低,仅有22.83%。南阳GDP总量居全省前列,但人均GDP水平处于绝对落后,低下的科技贡献率水平也印证了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洛阳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GDP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分列第2、4位,科技水平明显与经济实力不符。
2.3.42001-2014年,南阳、濮阳、漯河、开封、洛阳等5市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本投入,贡献率均高于60%;郑州、焦作、济源汇聚了一定的劳动力,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10%。18地市间囿于资源禀赋,经济增长方式各不相同,在创新型河南建设的大氛围中,要想汇入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经济发展的大潮流,短期内靠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完成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是不现实的,加强区域协同不啻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翟静,卢毅.科技资源市场配置中的规矩与意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5):47-50.
[2]党亚茹,陈韦宏.各省区科技资源配置增长平稳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36-41.
[3]赵金龙.面向自主创新的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J].学术交流,2012(6):102-105.
[4]吴家喜.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寻租行为[J].社会科学家,2010(7):103-106.
[5]周伟,韩家勤.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12(1):185-189.
[6]康楠,郑循刚,母培松.基于组合评价的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6):79-83.
[7]任保明,张序萍,靳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6):198-201.
Analysis o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Henan
Pan Jingqiang
(School of Business,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Henan 461000)
Abstract:The unbalanced stat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caused by the scarcity and strateg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re the key to solve the difference.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Henan from 2001 to 2014 by using Solow complementary method,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Hena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s at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stage,and carries out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resources allocation in 18 cities of Henan from three dimension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investment,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Keywords:Henan Provinc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regional difference;dynamic changes.
作者简介:潘经强(1980.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系统优化。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与统筹分配研究”(162400410485);许昌市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许昌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1405010);许昌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15-2-10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