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2016-06-03杨恒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文改办河南郑州450003

创新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杨恒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文改办,河南 郑州 450003)



论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杨恒智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文改办,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本文通过阐述河南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融合;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文化与科技历来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科技进步能够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会加速科技创新进程,促进科技产业转型发展。新常态下,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对于转变河南经济和文化发展方式、提升文化发展的质量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转型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1 河南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工作,始终把文化科技创新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84.66亿元,法人单位3.8万个,从业人员98.6万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均居中部六省第1或2位。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大提升了我省文化软实力,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1.1新兴文化业态:精心培育、迅猛发展

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是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业态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已成为我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据最新数据统计,2013年全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规模以上企业115家,从业人数20 374人,2014年达261家,从业人数28 558人,同比分别增长126.9%和40.1%,在全省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中是增长最快的,成为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增长的强劲力量[1]。

以动漫产业为例,2015年国家动漫基地(河南基地)已集聚了73家动漫及相关融合企业,其中文化部认定的国家动漫企业22家,国家重点动漫企业1家,从业人员超过4 000人,17部电视动画片(总时长7 738分钟)经国家广电总局备案,9部(总时长3 044分钟)取得发行许可证。“小樱桃”品牌入选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黄帝史诗》被总局评为推荐播出的优秀动画片。动漫产业发展如此迅猛,主要得益于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基础上,发展新媒体动漫,实现动漫跨界融合。

以大数据、移动终端、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快速发展。河南手机报2015年用户达1 100万,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全国第三。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拥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四大传统媒体,以股份制或公司制的形式,打造了微博、微信、微视、客户端、新闻门户网站、IPTV、网络电视台、手机电台、手机电视、手机报、户外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产业集群,不但抓住了“两张纸”(报纸和杂志),而且抓住了“两个屏”(电视屏、手机屏),实现了无线、有线、卫星、宽带、WIFI五种传输方式全业务运营。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联手共建河南媒体云,打造了全省新闻门户网站集群。中原云大数据集团拥有960台服务器和180个数据库,具备将我省电子政务、物流及广电业务等数据迁移上云的承载能力,可以实现整个IT资源的有效集中,牢牢抓住了河南迎接DT时代到来的新机遇。

1.2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突围

近年来,河南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用和采编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改造为重点,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单位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广播电台、电视台合并、报网融合、台网融合、书(刊)网融合,加快传统新闻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加快广播影视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推动传播渠道和接收终端多元化发展,组建了新闻出版广电控股集团、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河南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中原云大数据集团、河南科技期刊传媒集团,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焕发勃勃生机。一是打造报、刊、网互动的现代传媒体系。紧紧抓住转企改制、组建新媒体集团的契机,在传播渠道拓展、媒体形态融合、信息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着力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例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将所属的各类网站、手机报、移动媒体客户端、微博微信集群、视屏模块等新媒体单元融为一体,组建了大河网络传媒集团,打造出涵盖传统报业、网络平台、移动平台、线下终端,纸媒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补、互融、互动的全媒体矩阵,实现了从传统采编到“中央厨房”式的信息生产的跨越。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数字化转换和双向改造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服务业务进一步拓展。目前全省有线电视用户61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终端402万台,其中双向增值业务用户77万户,互联网用户22多万户,数据专网6 000多条,河南有线双向、双网、全业务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用户规模跃居全国第二。数字影院、数字院线发展迅速,全省县级影院建设覆盖率达到96%。河南文化影视集团的奥斯卡院线有152家,银幕738块,座位89 934个。2015年底,奥斯卡院线票房收入8.33亿,同比增长31.48%,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实力进一步壮大。三是传统出版逐步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数字化印刷生产线技术和工艺持续提升,按需、即时、小批量的印刷优势日益显现,实现了一本起印的按需印刷,订单增长势头日益明显,2015年销售收入较去年增长168%,形成与传统印刷批量大、数量多的印刷需求互补发展的新格局。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的《E动时尚》、中国教育出版网、戏曲出版网和武术出版网,以及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公司的云书网、大象出版社的大象电子书包、河南科技期刊传媒集团的河南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知耕网等,构筑了高效有序的数字出版、发行及物流平台。据统计,2015年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实现数字化销售收入3 340万元,同比增加2 925万元,增长704.82%。四是文化演艺与科技融合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河南演艺市场以文化为本体,以高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声光电等技术革新,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实现文化与科技在演艺业的完美结合。譬如郑州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开封的《大宋·东京梦华》《千回大宋》、濮阳的《水秀》等将传统技艺与舞台高科技表现方式相结合,运用大量的科技元素生动再现了中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穿越感。

1.3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推进、提供支撑

近年来,我省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抓好平台和载体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组建了文化与信息科技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首批单位包括29家文化科技企业、高校、院所,拥有国家、省、市级文化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研究院所、示范园区、基地等30余个,实现了成员单位间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了三维显示、汝瓷、艺术及实用钧瓷、唐三彩、智慧旅游等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组织我省文化企业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北京文博会、西部文博会等展会,举办了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会,推介展示河南文化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会同省政府金融办组织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开展了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对接活动,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创新文化金融交易模式。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市动漫产业基地、金水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培育了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南阳生态工业园区、汝州市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禹州市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等6家首批省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其中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2 河南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发挥科技进步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仍相对滞后,亟需加快发展。

2.1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缺失

协调工作推进机制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目前,我省文化和科技是平行管理模式,文化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缺乏互动,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缺乏总体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还没有建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跨部门协调工作推进机制,文化产业的科技需求与科技工作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影响了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2]。

2.2政策缺乏整合力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发展文化科技产业的认识程度不一,政策扶持还存在薄弱环节,尚未形成工作合力。在宏观方面,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的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微观方面,在税收、土地、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具有操作性的配套性政策,而且现有的支持政策多是沿用中央政策,针对性、含金量不高,少有突破。同时,由于政策分散在各厅、局、委,政出多门、各自为战、互不衔接,呈碎片化、分散化、孤立化的状态(见表1)。

2.3缺少骨干文化科技企业和知名品牌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文化企业7 707家。虽然企业的数量比较多,但文化科技企业较少,小、散、弱的特点比较突出,同质竞争的现象严重,缺少像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那样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在国内国际都“叫得响”的品牌企业,需要大力整合、培育和扶持,努力形成几个有影响的龙头企业。此外,企业产品品种单调,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知名度、美誉度不高。由于缺少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做大做强我省文化产业、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2.4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

由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入学机会不均等、学科设置陈旧、文理分科、人才政策等原因,河南虽是人口大省,但却是人才资源小省,复合人才匮乏,文化工作者普遍缺乏高科技知识训练,科技工作者大多没有深厚完备的文化准备,能够站在文化与科技相同高度并驾驭深度融合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河南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3 促进河南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6年3月30日,郑州、洛阳、新乡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国家对河南自主创新发展的支持,更是对河南自主创新基础条件和能力的肯定。我省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高河南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推动中原文化繁荣兴盛,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

表1 近年来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

3.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密切协作,整体规划推进。我省应按照《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要求,抓紧建立一个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文物局、省科学院等部门参加的文化科技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定期召开例会,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制定融合发展的重大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3.2健全完善政策体系

要全面落实近年来中央出台的关于支持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并结合河南文化改革发展实际,借鉴先进省(市)的有益做法,做好配套性政策的补充,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深入了解文化科技企业、园区、示范基地的需求,制定出台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专项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尽快建立我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发挥好河南省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河南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等专项资金、基金的作用,加大对文化科技企业、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倾斜力度。加强文化科技政策落实的监测评估,定期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督查评估工作,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调控和激励保障作用。

3.3做大做强一批文化科技企业和基地

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国际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主业突出的行业骨干企业,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较快、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优质成长企业[2]。立足我省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必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推动规模型文化科技融合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支持具有优势的国有文化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着力打造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或新三板发行上市或挂牌交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科技领域,扶持一批有创新活力的中小微文化科技融合型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文化科技研发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级、省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河南省创意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郑州华强文化公司科技平台、郑州国家中部软件园和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技术平台等平台的建设,推动我省文化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3]。

3.4强化人才支撑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做支撑。针对我省文化科技人才的短缺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一方面抓好培养,要立足文化改革发展实践,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领域,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和科技素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宣传部门和科技部门要联合省教委和省属高校设立文化科技交叉学科,培养大中专毕业生;支持科研院所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综合性研究中心,开展文化科技专业研究生培养,建立文化科技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要充分发挥“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中原文艺名家推介工程的重要作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设立“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人才成长基金”,加大对文化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扶持激励力度。一方面抓好引进,要抓住我省近年来大力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和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的难得机遇,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落实好配套政策,打好“乡情”牌、“服务”牌,努力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留才厚才的生活环境、爱才敬才的文化环境,把河南打造成吸引集聚高层次文化科技人才的高地和智力硅谷[4]。

3.5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文化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大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新闻报道、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等形式,宣传报道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趋势、所产生的创新作用、引领作用和驱动作用以及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报道各地各单位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大部署、支持政策以及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成绩,宣传报道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园区、重点项目和先进典型和经验,增强全社会对文化科技驱动文化创新的价值认同。要创新报道方式,充分运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对我省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宣传、全媒体营销,不断提升河南文化科技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李洪峰.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发展当代演艺文化[J].艺术百家,2011,1.

[3]王京生.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深圳之路[J].艺术百家,2013 (1):91-92.

[4]刘玉珠,范周,王国成,闫贤良,姜念云.向继贵五举措力推文化与科技融合,时事报告,2012(7):37.

Promoting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Yang Hengzhi
(Cultural Reform Office,CPC Henan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we must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nan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cultural industry;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杨恒智(1973.3-),男,硕士研究生,河南省委宣传部文改办副处长,研究方向:文化产业改革发展。

收稿日期:2016-2-18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3-4-4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焦作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