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化在写作教学中的设计

2016-06-02徐书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微型化实施策略写作教学

徐书霞

内容摘要:针对小学的微型写作课程的研究尚未出现,但其理论建构在小学的写作教学中具有极大的运用价值。本文将基于“微型化”写作的理论,结合小学生发展的特点,提出在小学进行“微型化”写作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思路,在此基础上以记叙文为例,抓住小学生在记叙文方面的写作困难进行研究,解决小学生习作中的部分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新的进行写作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写作教学 微型化 教学设计 实施策略

写作教学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写作的重要性被家长、学生、教师所忽略。本文基于“微型写作课”的理论,结合小学生特点,总结并提出进行“微型化”小学写作教学的原理,对学员的写作文本进行分析,设计微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试图为小学教学提供一个进行微型写作教学的范例,以此来帮助小学教师设计更多适合学生需求的写作课。

一.“微型化”写作研究理论

微型写作课是立足于学生写作细节的短小精悍、真实快乐、高效智慧的全程助写课。微型写作课的“微”,主要体现在课时目标单纯集中,教学内容具体明确,教学流程简约精要,教学创意精巧入微。微型写作课讲究人人参与,一课一得,方式灵活,分层达标。微型写作课不局限于写作文片段,不排斥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不放弃序列化的写作追求,不反对生活化的生命作文,但坚决摒弃那些粗放式、放养式的做法,反对将写作课上成研究语言的理论课。

二.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写作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说其薄弱,一是因为写作教学的缺失,二是因为写作教学的不当。通过对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来看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的总体现状。

1. 教师“教”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小学写作教学不容乐观,且不说一些乡镇地区不开设写作课,即使在一些发达城市,学校和语文教师对写作的重视也是远远不够——课堂教学仍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安排写作课较随意,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心理,没能对写作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作文评价只是形式,缺乏情感交流等。

2. 学生“写”的现状

教师“教”的现状如上所述,学生“写”的情况也可想而知。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习作,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写话到写作的过渡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作文结构的布置,段落的过渡,内容的选择,详略的安排,语言的组织和表达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等到了四五年级,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有意识地围绕中心选材、设计开头结尾等,但仍存在内容空洞无物、过渡生硬牵强、语言表达过于朴素等问题。

3.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其中有两大问题是最广泛最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文章写不长和虚构故事平淡无趣。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包含其他的问题,或者与其它问题有交集,比如因为平铺直叙,所以文章写不长;比如因为内容缺乏逻辑,所以虚构的故事平淡无趣等。

三.小学“微型化”写作教学设计与实施

1. 以“自叙文写不长”为例

“自叙文”是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的事情,是一种“自我表达”,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写实的记叙文。学生自叙文写不长存在这样那样的因素,不同年级的问题程度也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程度层层归因,确定学生可接受且教师可教的“微型化”的写作教学目标,将问题个个击破,以“散打”的方式“治”好学生写作中的“病”,帮助学生写长自叙文。

2. 以“虚构故事平淡无趣”为例

针对学生“虚构故事平淡无趣”的写作现象,笔者主要从开头、情节设计、结尾三个方面入手来设计写作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用虚构的方式教学生给故事设计曲折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与我们教师经常说学生记叙文“流水账”形成了对比。学生之所以“记流水账”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如流水一样平静。所以,刚开始用虚构的方式来教记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学生有了寻找曲折的意识,便会随着生活的丰富寻找到生活中的曲折点。

本研究基于“写作微课程”的提出,结合已有研究,参考中学开展的写作微课程的研究成果,试图归纳总结出适合小学生的“微型化”的写作教学设计的原理和路径。本文以“记叙文”为例运用其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改善,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个新的进行写作教学的思路。

(作者单位:河北隆尧县尹村校区大霍小学)

猜你喜欢

微型化实施策略写作教学
论“微学习”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基于Moodle的医学成人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