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教、自练、自觉

2016-06-02于江霞

理论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觉自我发展

于江霞

[摘 要]鉴于目前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发展、认同与教学困境,确立这一群体的自我发展理念至关重要。结合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坚持践行“自教、自练、自觉”的自我发展三原则,以在职业观念、教学能力、学识品性等方面进行自我重塑,最终由自我发展回归学生发展,则是具体实践上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思政课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自教;自练;自觉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57 — 03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提升教学能力是教师发展的首要任务与“立德树人”的关键,而终生、全面地自教、自学、自练则是教师发展的生命线。这对于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课程的独特性质不仅要求青年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精妙的教学艺术和高超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其价值取向、人文素养与人格修养也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当前这一群体却普遍遭遇发展困境与身份、专业认同危机,其教学及其成效也面临诸多质疑与挑战。究其根源,这一方面是源自社会和课程性质等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与教师自身的职业观念、教学能力、素质品性等密切相关。就后者而言,青年教师如能在学识、信念、品格等方面寻求自我发展、行为示范,并以此推动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的提升,这必将有利于在知识、信仰与道德层面上潜移默化地熏陶与影响学生,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确立自我发展理念

一般而言,高校教师发展关涉到教师在各个方面的综合提升和进步,包括个人发展、组织发展、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等。这里所关注的主要是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即具体从自我教育、自我知识角度,集中探讨其角色认同、价值追求及其合理性实践等对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学能力虽包括多种,但根本上都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作为、自我塑造。而要真正使思政课青年教师重视自身发展并付诸实践,就要以反思这一群体的职业境遇与特点为前提,从改变其价值追求和教育理念入手。

首先,从目前的教育环境与主流话语看,为了实现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化解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认同困境,目前很多研究与实践将对象主要锁定为学生、课程或制度,主张强化学生实践活动,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制度创新等等。但这些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因为其另一面往往是对教师的主观意愿情感和自身能力建设的相对忽视。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将上述外在努力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相联系;虽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忽视教师的品格修养;没有从改变教师的价值理念角度来调节、化解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失衡、冲突。这一切都凸显出教师自我发展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其次,就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这个群体本身而言,他们的可塑性相对较强、与学生的关系更密切、对学生影响更为直接,因此个人的价值导向、自我认知、自我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没有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加之教学与研究的之间的矛盾被或多或少的放大,不少思政课青年教师,尤其是有其他专业背景和从事于其他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在根本上缺乏对所授课程的热爱和自信,更缺少探索如何使学生全面地从教学中受益的兴趣与动力。这种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缺失进一步导致师生关系的陌生化,并致使授课过程沦为一种单纯的理论说教或思想灌输,而且是一种不可能成功的理论灌输。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做到在课堂上站得稳、讲得好、听得进,思政课青年教师就必须转换价值观念与教学理念,在提高学术涵养、教学技能的同时,坚定和树立对教学的信仰、信念、信心,通过自我修养、知行合一来感染、影响学生。

再次,在一种更广阔的层面上,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对于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推动师德建设、道德教育,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教堂改革并改善其教学效果等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价值。尤其是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终极教学目的看,立足于教师的自我发展,并始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对于思政课青年教师充分发挥知识与德性上的“活教材”作用,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与强化角色认同,真正使学生在知物明理、做人做事上受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之,针对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发展、认同及其教学困境,就要从价值理念上确立这一教师群体的自我发展思想,并从制度设计和政策导向上来促进和保障其自我发展的实现。唯有将思政课青年教师的人格塑造、价值认同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真正促使这一群体强化自我训练与自我塑造,最终实现“勤”于教学、“乐”于教学、“善”于教学。

二、实践 “自我发展”三原则

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要践行自我发展的理念,走向“勤”于教学、“乐”于教学,首先需要对思政课的育人育心目的和多元的教、学方式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思政课青年教师可从多维度来探寻以自我发展促教学能力的可行路径,力争实现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哲理性与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丰富性的统一,真正做到 “善”于教学、“精”于教学。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社会处境、知识背景和教学任务的分析与考察,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实现思政课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以“自教、自练、自觉”为基本原则,通过个人各方面的努力实践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关于这三大原则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具体可做如下理解:

(一)自教

所谓自教,主要是指思政课青年教师在课程认知、内在动机与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这一原则所强调的是青年教师要首先跟自己对话,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目标、课堂状态和授课效果进行全面的审视,做到认识课程、学生与自我。具体的,在了解学生的受教性、教学内容的可教性的基础上,思政课青年教师应当通过夯实理论功底、学习教学技术、紧跟社会现实、创新话语形式等,在自教自学、自评自知中转化学习成果,提高自身解释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尤其关键的是,青年教师应当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研读,将真正读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对教材的开发、活用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在授课讲解中有底气、显自信、见深刻,既避免课堂的沉闷枯燥、无的放失,也避免将课堂变成说段子、看视频的公共场域。

其次,在内在动机上,思政课青年教师应该时常反思并牢记自己的教育责任,并树立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持久信心。至关重要地是,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可以通过真学实教,以自我努力和自我提高来极大地改善教学效果,并且使部分学生终生受益。这种职责意识和进取精神无疑是良好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前提保证。因此,将意愿上的“愿教”和能力上的“会教”相结合,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能力的可能路径,是改变思政课现状,赢得学生关注并使之从中受益的必由之路。

再次,在价值取向上,鉴于思政课兼有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双重性质,青年思政教师应在坚定信仰的基础上,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反思各种舆论、政策导向,并将其与所教授内容相结合。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青年教师只有先对自己的思想状况进行把关,“明辨之”,才能进而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此外,青年教师还要在行动上做出回应,“笃行之”,即坚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理解社会现实,提高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才能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在更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深化育人育心的效果。

总之,鉴于思政课的课程性质,青年教师树立并践行“立德树人”的思想,充当价值标杆与示范榜样至关重要。因为思政课的教授不仅是一种思想教育、信念教育,而且是一种道德教育、人格教育;虽不全是一种人文主义教育,但也以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为重要目标之一。只有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凭借自己的真言德行赢得学生的“信”和“敬”,思政课青年教师才能正确地看待职业发展和进行相关的价值排序,做到研究自我教学与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术积累与人格塑造的双重提升。

(二)自练

所谓自省自练,笼统地说,就是持续不断地、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训练。能力是不断训练、反思,并习得的结果,教学能力更是如此。由于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专业培训,因此在教学准备、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各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都有待训练与提高。青年教师应注重探索将培训的公共知识加以转化、吸收、内化的有效路径,充分利用教学研修、教学研讨、教学比赛和教改项目申报等多种训练平台;通过恰当选择适合自身的培训计划,更多地将由外向内的培训研修变为对自我发展与实现的主动性追求。

此外,青年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尝试利用“微”时代带来的各种便利来探索、练习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用清新、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形式来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理论、原理。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重视各种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的积累,有意识地搜集授课的案例、素材、信息,提高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久而久之,习惯养成,良性循环也随之形成。

另一方面,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研冲突,思政课青年教师应通过主动、持续的努力,在心理上不断进行自我调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将严格的学术训练与教学实践上的革新、改进相互结合的具体路径,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每堂课。这个过程固然艰难,但一旦持之以恒,摸到门路,就有望实现突破。从另方面看,知识背景的多样性其实恰恰可以满足思政课的综合性特点。任课青年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内化到课堂中去,进而改变课堂,影响学生。与此同时,通过长期的这种自我训练和对学生源源不断地的反馈的反思,还有利于从各方面汲取灵感,逐步深化、促进对自身研究的领悟。

(三)自觉

所谓自觉,就是要使寻求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行动成为一种自觉,从品格、学识、教风教态等各个方面改变自身、实现自我。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显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行为或事件,相反,它是一个由自教、自练逐渐走向自觉、自强的终生锻炼过程。

首先,在不放松、不放弃原有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使对经典著作的研读、学习以及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成为一种理论自觉。通过对原典、教材的自觉学习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主动思考,主动地向学生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不同理论观点的争鸣,并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再现历史场景与相应的理论成果,向学生展示理论的力量与智慧的魅力,使其逐渐产生对课程的兴趣。

其次,青年教师应主动研究、改善自己的教学,使不断丰富、深化教案内容、授课方式、变单向灌输为深入互动成为一种实践自觉。与此同时,通过在德性品格的修养,包括在教学治学态度、课上的教态教风、课后与学生的互动等各种细微言行上的修炼,使行为示范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实践自觉,以真正做到“立德”,从而最终达到“树人”的效果。

总之,思政课青年教师应将自我发展本身作为一种教学能力,从努力实现自我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的角度探索如何依靠学识、思想、品格等塑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在努力营造的师生共同体中提高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只有教师努力在自身的人格魅力、理论功底、教学能力等各个角度打动和征服学生,主动将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互结合,才能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 〔1〕

三、从教师的自我发展回归学生发展

作为一种不同于具体专业教育的一种世界观与价值观教育,思政课教学的真正对象无疑是学生的心灵,育人的关键在育心。教师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师生间的思想、情感上的互动,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促进其心灵的健康与品性的卓越。因此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回归学生发展,最终实现思政课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学生发展相统一,就成为思政课教学最高的实践目标。

首先,在理论上,针对学生对思政课的偏见与对任课教师的误解,思政课青年教师首先自身要在思想上拒绝“思想意识形态灌输者”这一形象,并有在实际中有加以证伪的决心和行动。在此基础上,真正地以“何种知识”、“为何教”、“何为教”与“何种教”为基本问题意识,以对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反思与改进为先导,积极探索增进教学实践效果的可能方案,进而在实践中推翻上述刻板印象。另外,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课程设置,青年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地结合授课内容而进行有所差别的、灵活的讲授,以避免由重复授课所带来的“职业倦怠感”。同理,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在授课中充分发挥自身各方面的优势、特长,从而真正地使学生从教师的个人发展中受益。

其次,在实践领域,从教学内容到课程作业、课后交流都要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以服务于全面育人的目的。具体而言,始终立足于教学共同体与师生共同体,探索如何通过自教、自学、自练而塑造专业精神、实现人格发展,以及将这种自我发展渗透于教学过程与教育环节的具体策略和途径。例如,教师可以采取组织读书会、建立级qq群、微信群等网络论坛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交流研读某些原典文本的体会,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和正确判断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在结合社会现实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真实、自由地表达对当今社会现实、网络热点和教学内容的想法,然后采取深入交流和反复讨论等方式及时地帮助学生澄清心结或解释疑惑,并以具有共性的态度观点作为案例,对其他同学的类似疑惑做对症下药的“治疗”。总之,只有在洞察社会现实、真实了解学生所知、所想、所爱的基础上,才能与学生成为良师诤友,增强教学和师生互动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再次,思政课青年教师还应该努力将理论与实践与结合,探索如何在不同形式的课堂实践或非课堂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学识素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吸引、打动学生,进而影响学生,达到育人效果。毫无疑问,教师的学术魅力、人格魅力,都会直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学生是否能真正地享受课堂,爱听、爱学、爱参与,在根本上取决于教师主体角色的充分发挥。只有教师将做人、做事、做学问融为一体,事事、时时将履行职责、受益学生作为第一要务,才能够真正地将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

综上,在某种意义上,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不仅是一种责任,而且更是一种德性、一种使命。要在课堂上做到站得稳、讲得好、听得进,思政课青年教师必须时刻秉持一种自信的态度和反思的精神,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自身能力而提高本课程的授课效果。与此同时,更多地将由外向内的培训研修变为对自我发展与实现的主动性追求:在更新价值观念与教学科研、理念,在提高学术涵养、教学技能的同时,坚定和树立对教学的信仰、信念、信心。唯有如此,才能在提高自我修养、实现知行统一的基础上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满出勤、勤抬头和多点头中获得知识、信仰与德性,从而变得好学、乐学。这种努力本身正是马克思所言的一种可贵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只不过它主要致力于在关照整个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改造学生的心灵世界。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自觉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与发展
大学英语写作课与教师发展研究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浅谈认同危机语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
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策略初探
《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的自觉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基于学生自我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公众道德自觉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