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我国绿色发展的启示
2016-06-02冯佳佳
冯佳佳
[摘 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所以,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就成为我国当今时代必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意义能够指导我国的绿色发展。增加对自然资本的投资,提高自然生产率,坚持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要求,又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007 — 0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十三五规划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说明绿色发展对于我国完成“十三五”时期目标的重要性,也说明只有实现绿色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绿色发展作为一个现代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未明确在其著作中提出,但其生态思想的核心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于我国绿色发展的实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理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增加对自然的投资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产生后人和自然之间就存在着“物质变换”关系。传统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包括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然后把它们加工成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也包括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产品使用消费之后的残骸释放到大自然之中的过程。在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如果过度向自然索取自然资源或过度排放废物都会对自然造成沉重的负担,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会遭到破坏。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有这样的论述:“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提出:“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加上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物料,劳动把物料转变为财富。”〔2〕这都说明,人类要在自然界提供给人物质资料的前提下才能创造财富。
为了让自然界不因为人类的过度利用而枯竭,就需要发展新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所谓新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包括在大自然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排放废物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要包括人类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等方式对大自然进行投资的过程。在未来的绿色发展中,不是所谓的经济增长只能局 限于“资源边界”内,而是要投资自然资本,开发资源技术,使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担当起永久规避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陷阱,以及创造财富和福利的使命。向自然资本投资的好处在于不仅能获得经济效益,还能减少对地球上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的利用和依赖,从而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然资本是指能够在现在或未来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自然资源及环境资产的存量。对自然资本进行投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直接向自然资本进行投资,主要包括向可再生资源进行投资和向非可再生资源投资两大部分。对于可再生资源,一方面,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和使用的速度不能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另一方面,要培育可再生资源,比如建造人工林、扩大退耕还林等。这种投资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等待”,因为无论是减少开发还是增加培育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只能通过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来实现。这种投资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节制”。对于我国来说,就是要把环境目标纳入经济发展中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与自然的承受能力要相当,另外,还要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绿色经济,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从而使我国对绿色资本的投资能够持续长远的进行。
第二,间接向自然资本进行投资。间接向自然资本进行投资,是指对与自然资本的节约和增加的相关要素进行投资,这些相关要素包括劳动力,教育、科技等。通过对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能够使人们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做出有利于人类长远发展的选择;通过对教育的投入能够丰富人们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本的浪费;通过发展科学技术能够提高自然生产率,从而以较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实际上也是增加自然资本的一种途径。
二、发展绿色科学技术,提高自然生产率
在向自然资本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投入的量,更要关注得到的实际效益,只有提高自然生产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自然资本。影响然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劳动力的 质量、统筹管理的能力、科学技术等。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技术,因为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程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到:“虽然一个国家自然瀑布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在工业上利用的水力总量能够增加。为了充分利用瀑布的动力,可以对瀑布进行人工引流。有了瀑布,就可以改良水车,以便尽可能多地利用水力。”〔3〕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大扩大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4〕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那个时代就已经看到科学技术对提高自然生产率的重要作用。
在今天要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就要把重点放到提高绿色科学技术上来。“绿色科学技术是人类为促进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采用的旨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能源、资源的各种思想、行为、技艺、方法、手段的总和。”〔5〕对我国来说,发展绿色科学技术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把创新意识、创新理念融入到发展绿色科学技术上来。在我国,企业、政府及公众虽然已经看到了科技创新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却忽视了科学技术所能带来的生态效益。然而,新能源的开发、新材料的运用、排污设备的改善都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因此,国家一方面要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另一方面还要使企业、民众,特别是科技研发人员认识到绿色科技创新所能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使绿色技术创新观念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只有在全社会树立绿色技术创新意识,才能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才能促进绿色发展。
其次,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创新绿色科学技术的重点主要在绿色科学技术的研发上,但实际上要使绿色科技发挥更为全面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包括科技研发、成果应用以及效果评估在内的绿色科学技术体系。企业要加大对绿色科学技术研发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明确研发的方向和目标,但也要集中一部分精力向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绿色科技进行投资,以此把绿色科学技术的使用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另外,还要对绿色科技的研发状况及投入使用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不仅仅包括其取得的生态和环境效益,还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这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才能说明绿色科学技术对绿色发展做出的贡献。
三、坚持以人为本,把绿色发展纳入到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来
人类产生后,自然界被融入了人的因素,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使自然界有了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6〕正是因为有了人,人与自然才会产生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因此人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为此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绿色发展纳入到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来。具体来说,绿色发展既要以人为主体,又要以人为手段。
绿色发展要以人为主体,坚持主体性原则。绿色发展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发展必须以人为主体,坚持主体性原则,使绿色发展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主体性原则是我们认识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由于人是主体,就要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自觉地肩负起保护自然的重任。但是,我们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原生生态的“美丽和完整”,而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也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我们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
绿色发展要以人为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绿色发展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人与己、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三种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每一种关系对另外两种关系都存在制约。“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陆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白然界的狭隘的关系” 〔6〕。因此,我们在考察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注意到,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和谐,其根源在于人与人关系的不协调。人类对自然物施加影响,实际上都是通过具体的社会主体进行的,该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自然物施加影响,但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后果却要其他社会来承担。所以,要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从解决人与人的矛盾入手,“不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7〕这就决定了促进绿色发展的人必须是能够综合处理这三种关系的全面发展的人。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其形成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给予了我国绿色发展思想重要的启示,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11-2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72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6-664.
〔5〕滕婧.绿色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 .科教文汇,2006,(04) .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0-35.
〔7〕邓平修.自然辩证法概论〔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9. 〔责任编辑:谭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