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洛克欲望思想的合理化解读

2016-06-02覃瑜潇杨文新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欲望理性实践

覃瑜潇 杨文新

摘要: 西方政治学史对于欲望的范畴研究偏向于定性研究,即欲望感性或是理性的界定,而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中更倾向于赋予其理性的色彩。而欲望从内容建构到实践的过程研究也是其界定的重要因素。从实践论的角度出发,以洛克两类研究为例,研究他在政治学与认识论中欲望自我的建构,认为洛克在认识论中从感知到认知的建构建立了基于现实的实践过程;在政治学说中基于个人权利的欲望解读,开启一种新的理性建构,促进欲望自我的形成,促成了在天赋、平等、自由、民主等价值观下个人权利的实现。

关键词: 欲望; 理性; 实践

中图分类号:B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3008405

一、欲望内涵与研究的现实意义

欲望有别于理性,是人的自然本能与动力。但在自由主义学者看来,欲望是无意识与理性的辩证焦点。对欲望引发及行为的研究以及逻辑论证是否合乎当时哲学范式,也是界定理性与否的关键。而自由主义者从思维到践行的过程研究,立足于主体性、能动性,是对传统抽象性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冲击,使得欲望的研究具有现代性与辩证法色彩。

主体作用受影响的因素过于复杂,倾向于个体的学说因为过于具体而更受批判。例如,一些学者倾向于纯历史研究,如柏林所描述的:“赞赏这类个性的、民族的和历史的东西……多样化取代了一致性。”[1]因为历史具体性的研究受到多样化、民族性等特殊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具体性、区域化、市场化研究思维,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思潮渗透到社会中,有可能发展成一种虚无主义,容易形成对存在价值、意义的消解。从而批判者们支持建立形而上的学说,例如,总体历史的观念,以精神引导个体行为,由此,欲望从自我的一种感性、特殊性转向大写的理性。

但现代性思潮下,权利以现实性支撑现代社会运行与个体存在,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也源于权利包装下的欲望实践的不合理。因此,通过解读欲望实践过程中的因素,有利于分析现代社会下由于占有性权利与快乐主义引发的道德危机成因。而洛克作为经验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奠基者,他基于个人权利的自我建构,给予理性新的内容,区别于传统的常说,展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这对于破解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者的悖论问题有一定启发作用。本文先对形成欲望现实化的理论进行梳理,再论述洛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欲望现实化过程。

二、基于主体性的内容建构

通过主体性作用,欲望内容实现了能动性的扩张,在实现的过程中纳入信念、信仰社会意识形态,使他人的思想成为自我的内容。黑格尔认为:“自我是自我本身与对方一个相对立 ,并且统摄对方,对方在我看来同样是他自身。”[2]也就是说,只要是出于个体选择的其他思想,就是属于自我的范畴。因此,欲望的内容通过加入选择过程的理性,实现自我的扩张。其主要形式有三种。(一)被实现的主体这一语境下的主体是被异化的。以政治领域的代议制为例。代议过程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分岐,政府抽取共同点以形成公意,个体放弃私意服从公意。而另一种非主体形式是强势灌输,如法西斯等强调民族优势、否定其他社会思潮,抑制个体自由的形式。(二)隐性教育下的主体性从社会交往的需求上,每个人都存在交往的动机。在交往伦理学中,道德规范的制定,不是出于纯粹思维形成的,而是在相互交谈中形成。而在商谈过程中,人们会在无形中接受一些思想。“从社会人学习的角度主体认为只有在他者的承认中,才能获得合乎自己的自我意识。” [3]因此,人在交往过程中,道德性的社会行为形成,是通过社会学习决定的。通过在与他人学习认同中改变个人原有行为,这是另一种主体性内容。(三)未能实践的主体性主体性分为多个层次,包括没有转变为现实的形式。欲望虽引发行为,但是不激发后果的欲望受到压抑,就无法现实化,而这也是欲望通常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存在这样的状态,同时具有世界到心灵的适应方向和心灵到世界的适应方向,但又是单一和一元的。” [4]欲望的实现是一种复合状态,引发的动机与现实的转化是受限制的,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是人的理性。

正是这些内容纳入个人主体范围,与个体的意志实现融合,从而实现个体的扩张。这一过程的支撑理论在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出符合自己价值判断的观念,从而形成自我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是主体存在的证明。由此延伸,主体内容的实现离不开周围事物,我们所依靠的每一个事物都不是异化的,而是成为自我意识的内容,这就是主体性概念下对内容的扩张。

三、基于现实的理论建构

欲望通过实践来实现,兴趣、动机是人欲望行动的一个重要动因。而未实践的过程需要理性自我的选择。那么,个体的理性与对象化能力成为是否欲望实现的关键。这一过程化建构包括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兴起,以及个体的能动性。(一)感知的认知论在古典哲学时期,感性与欲望不为人们看好。到了17世纪,人们把知识力量技能也开始纳入理性的范围,基于人的感知的理性学说得以发展。“他们毫无保留地接受了源于洛克的那些感觉论者和经验主义者关于知识来源的理论。”[5]而感知的研究是唯物主义者所支持的认识论建构,强调人的直观性、个体性,因此,这实现了对现实中的人进行研究的思维转向,“从现实中,从处在赤裸裸存在当中的人本身来理解哲学,是他们的共同倾向。”[6]179由此,依据人的感知建立的认知论,而感知由于其直观性、现实性,给予欲望以现实化的色彩。(二)实践的过程化欲望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其实践的质量与初始期望仍然存在差距,因此,个体对欲望是否行动进行变动与调整。例如,个体在践行过程中,认为现实中的物体无法实现个体意图时,人会加以改造,控制欲望实现行为。这就是欲望实践中的过程化行为,即一个取舍的思考,关系着欲望能否转变为行为或物,也就是对象化的过程能否实现。以马克思为例,刘森林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关系时,认为马克思 “空白的内在性” [6]146-147这个空间存在有其必要性,如果不存在主体性空间,而直接让意识上升到绝对理性,这容易走向如总体历史学说的极端。出于这个空白的设定,马克思把人建构为多种层次的能力,具有神圣超验性的能力——认知能力的同时,也给予了人立足于现实的实践性。实践的过程在于,主体需要经过“空白的内在性”, 才能实现超验性的存在,那么,人可以通过实践领悟到价值观文化等意识层次高的内容,同样也可以接触感官实践立足于现实。

实践过程,是对于个体行为建构的合理性研究,是基于现实的理性的发展过程。在实现自我的过程化中,感知与对象化以现实性的角度,支持欲望由潜在转向实践的可能。而其中,主体可以在感性与理性实现转化,使欲望得以合理化。

四、洛克政治学说对欲望的处理

从感官到形成理性,启蒙时代后的思想对先验性、自我进行强调。从这个定义上来说,欲望是一种与人的自由能力相关的,是一种由自我选择决定其实践的可能性。由此说来,欲望从认识到实践,既包含理性的因素,也包含现实能再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了形而上的思路困境。(一)建立在合理基础上的能动性人能动性的能力是超经验的,“从神的立场来看世界……人类将普遍性地成为盛装逻各斯的器血。”[7]而人又由于具有主体性,可以从把超验理解的内容通过个体的思路,转变为适合自身存在的内容。其中,超验是通过自我意识实现人的内化的,而自我意识的发挥也分成两类:感性或理性。

在这样的过程中,欲望由原来立足于感性的、人的生存基本需要定义,转化为一种中立的且运动的定义。这种运动性体现在:欲望是根据“自我性关注”来实现的。它的合理化方式可以分为三类:根据自我意识中所特有的人格心理等偏执性的因素或是信念等认同的价值观,基于生存需要的保护原则如个人利益,基于学习性的社会习惯如从众行为等。 “合理性功能……体现了我们进化史之稳定性的各种假设,而是在这些假设确立的框架之内,利用这些假设应对变动不居的环境。” [8](二)权利基础上的理性财产权这个篇章中,洛克通过对自然法的修改,把个人占有实现进行合理化:对现代公民权利的建立使得自我欲望有了物质的外壳与权利的保护,这是欲望转化为现实的一个基础。迈克尔·扎科特分析这一基于自然法的个人权利的逻辑时,提到“这种词语的替换不能不予的人们共用的物质转化为个说是洛克高明的方法,它达到的效果是,仍然是通过关注自我的自我保存的角度。”[9]把自然法、自然状态下的占有权顺利转成了个人的独占与专用权。洛克扩展了对自我概念的物质基础,这是现实化的立足点。

首先,洛克把自我的占有范围进行扩张,如“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土地上生长的所有果实和自然养活的野兽,都是自然的产物,因而都归人类共同享有。” [10]123他通过劳动这一行为来扩张自我的范围,能动性是如人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是通过身体劳动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对他自身有一种独占权……他的身体所人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 [10]12由此个人自身、身体、双手的劳动成果都是自己可以占有的。那么,个体欲望指导下的行为就是劳动。洛克把这些占有的内容操作为权利。按他的理念,财产权的内容是人的身体(能被人意识到的自己身体部分)及人进行的劳动。这个基于个人的定义开启了现代社会关于公民财产权的定义探讨。

其次,洛克把劳动建立在现实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通过人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在现实中为无节制的占有提供了基础。人的欲望由自我保存到了独占权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到重要作用。 “人们生来就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对它利用的程度就决定了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多少财产,他无权占有这个限度以外的财产。”[10]112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洛克认为,按照自然法的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利用,实现劳动占有。

五、洛克认识论对欲望的处理

洛克从人的直观性出发,论证人认识世界的过程,他对感官认知更关注。他系统考察人的认识能力,详尽地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提出的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 [11]虽然解读对象属性是表面直观的,但他的解读过程却包括理性的内容,同时也带有神学主义、灵验学说等色彩。(一)感知基础上的理性欲望的理性色彩体现在洛克对感官的解读上,是在技术理性指导下,结合形而上纬度所展开的新的认识论,这体现在他的《人类理解论》中。他认为思维的过程是由感官所引发的。如“我们享受一种物体时能产生愉悦之感。而当缺乏它时会产生不安,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欲望。”[12]89感观研究是通过感性感知和感受进行哲学研究,以具体的个别事物为研究对象。在柏拉图时期,感官、直观等感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内容,施米特在论述柏拉图这一基于现代性的研究中说到:“人们可以由小见大……不是转向感性,而是转向高估了的感性,这种转向本身就应该提示感知主物内在合理性的感性。” [13]而欲望做为生理机能中最初的引发,是由感官直接引发人的反映,也赋予欲望以理性的起点。(二)经验主义认识论建构洛克认为,观念来源于经验,“对于这一点,我可以用一句话答复说,从经验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14]由此,人的经验获取是通过对外在事物观察后,依靠自身经验反省到的内容,得到心灵认可,才能发展为理性。如果没有,那么这个感觉不会成为理性。由此,感官到理性发展的直接联系就建立起来。而从形而上的角度上,他的学说同样具有神学性色彩,他设定心灵是抽象形成的重要思维。心灵不受约束、天赋的色彩,使得心灵具有无约束的特征。根据心灵,欲望从中获得了“理性说明”。人们可以从欲望所想形成的行为中,根据经验做他认为理应做的事,因为这些欲望能够引发信念,从而形成理性。这种经验指引过程,就是心灵发挥作用的过程。欲望在选择意志时,经验就能判断出哪种是真正的善(快乐)。所以,欲望能否转化为理性行为,可以归结为天赋、启发的结果。

其实不少支持理性的哲学家都强调先验能力,如康德认为“一般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将会先天地在内心中被找到。”[15]先验给予人把事物通过感观进入认识的可能,没有先验就没有认识。所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也可以是一个有神论者,而且二者在逻辑上还可以是彻头彻尾一贯的。”[16]

但与这类绝对理性相比,洛克的现实性在于设定欲望具有先验能力后,进行经验性的实践过程,强调的是个体的能动作用。他要求人们运用这些理性来实现自我控制,“真正的快乐是我们得到的一种善的事物,或者是有能力在将来得到一种善的事物时心灵的喜悦。”[12]101比如,意愿这一心灵的选择,它会比欲望选择更有理性,但是这个心灵做出的决定与欲望初衷有可能不一致,那么欲望的现实化就会被控制。而相反,行动者看到一些理性支持欲望的实现,那么这个欲望就很大可能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洛克的欲望合理化解读与他个人权利的建构相关。他立足于财产权,让欲望通过自我保存为权利,从而演变为现代性下的理性内容。与以普遍性建立的否定个体自由的康德主义相比,洛克以自然法与启示相结合,以劳动来认证欲望的合理过程,这其实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实践色彩。而这一现实化过程有利于克服由于否定欲望个体而建立的彻底历史主义与否定现代性的古典主义路线。另外,学说中的主体性立场有利于克服直观性,突显能动性,把个体引向社会机制。这些现代性叙事语境对于后面思潮的影响具有广泛性。

参考文献:

[1]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9:199.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15-116.

[3]雅各·拉康.语言维度中的精神分析[M] .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206.

[4]徐向东.欲望的本质和休谟式的动机[J].道德与文明,2015(5):66-68.

[5]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39.

[6]刘森林.物与无——物化逻辑与虚无主义[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7]王海洲.合法性的争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71.

[8]罗伯特·诺奇克.合理性的本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57.

[9]迈克尔·扎科特.自然权利与共和主义[M]. 王岽兴,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343.

[10]约翰·洛克. 政府论[M]. 丰俊功,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11]黄基泉.西方宪政思想史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会,2004:59.

[12]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M].关文运,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施米特.现代与柏拉图[M] .朱清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7.

[14]JOHN LOCKE. The works of John Locke: Volume I[ M] .London:Routledge/ Thoemmes Press , 1997 :77.

[1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 .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

猜你喜欢

欲望理性实践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