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机制创新

2016-06-02张学理房亚明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机制创新后勤管理

张学理 房亚明

摘要: 大学生的参与是高校治理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校治理中,大学生的参与仍然存在不足,其中后勤领域是盲点。必须把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纳入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大局中予以统筹,并且通过组织和机制创新,选择适当的领域和策略推进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为高校善治与和谐提供保证。

关键词: 治理现代化; 大学生; 民主参与; 后勤管理;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3007806

大学生是高校治理的重要主体,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实现良性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特别是,在全国上下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协同努力的关键时刻,如何提升大学的治理水平和办学能力成为高校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既有的研究高校学生参与的文献中,往往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或者重大决策的问题比较关注,而对近三千万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特殊意义的领域——饮食、住宿等重大“民生”问题却缺乏探讨,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的生活问题如果游离于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之外,毫无疑问是不合适的。因此,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言都是具有特殊价值的领域。

一、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是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诉求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水平是高校治理状况的重要标尺。由于大学教育是成年人教育,大学生(含研究生)正常情况下是成年公民,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包括后勤工作自然成为高校治理现代化程度的标杆和国家民主化的一面镜子。特别是,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主人翁,其参与意识和能力对于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治理与发展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不仅对于高校治理不可或缺,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素养和责任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而言,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有以下特殊意义。1.实现大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现代高校的治理以民主、法治、自由、创新为基本特征。与传统高校不同,现代高校处于一个以民主和法治为核心特征的国际环境之下,大多数国家的治理都以民主和法治为基础展开。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的治理也要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相适应,否则无法适应变化中的国际国内环境。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高校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所有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以民主治理为基础的,因此,我国的高校要追赶世界一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高校的治理也应遵循民主规则。而民主在高校的重要体现形式,就是学生参与高校各项事务的管理,包括后勤工作。如果以为高校的民主管理就是学生评教、参与教学决策和活动或者学校重大事项,就矮化和压缩了民主治理的意涵,不利于高校治理及其现代化。学生参与后勤事务的管理是高校民主治理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随着高校的发展,应该加以重视,以免成为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短板。2.培养合格公民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645万人,在学研究生1911万人,毕业生552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378万人,在校生2 6253万人,毕业生6809万人。[1]因此,每年近三千万的大学在校生及七百多万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些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民主能力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毕竟他们是未来国家的栋梁和希望,这批人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走向。但目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传统课堂讲授,而对于实践则往往忽略。学生大学四年下来,只有五年一次的人大代表选举或者参与学生会工作、教学评教等参与的机会,这使民主、法治、责任等核心价值观更多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里,而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大学生参与与他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后勤管理工作,可极大地拓展学生参与的领域和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责任意识具有现实意义,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平台和契机。3.有效维护高校权力、企业利益与学生权利平衡的重要机制在当下高校的治理结构中,适应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有必要有序扩展学生的参与权利和领域,实现高校治理权力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责任制。有论者指出:“当今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涉及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这四种公共权力的配置与制衡关系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内部权力配置不当,学生、教工民主参与途径不畅。”[2]在当下我国高校的治理实践中,教工的参与尚且存在很大的空间和不足,更遑论学生参与。鉴于当下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化只能有序推进,民生建设是重点领域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质,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重点,除了原有的教学事务以外,有必要加强对后勤工作的参与度,以此作为学生民主参与的增长点,既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民生建设)相契合,又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高校后勤社会化已经不可避免,引入市场主体主导高校后勤工作成为各高校的历史选择。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利益,避免市场的趋利性侵蚀学生的合法权益,成为高校治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警惕高校与企业合谋侵害学生利益。有序扩大学生的参与是事实证明最为有效的办法,也是实现高校权力、企业利益与学生权益动态平衡的手段和杠杆。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学生的民主参与高校的治理,是培养“民主公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想政治教育课“接地气”的重要途径和依托。让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把学生的参与扩展到“民生问题”的管理,合乎高校发展的节奏和国家治理的议程,既有必要性,又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使得我国一个近三千万规模的庞大群体的全面小康和生活质量有可能纳入国家发展轨道之中,为他们参与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提供契机。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参与后勤

管理的现状与不足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及学生参与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学生对其饮食和住宿等重要生活领域缺乏参与和话语权,导致出现一些损害学生权益的情况发生,甚至引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冲突,给高校发展带来困扰,也不利于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笔者所收集的文献来看,研究大学生民主参与的论文不少,而探索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则鲜见。对于事关几千万人生活问题的后勤工作如此缺乏关照,值得深思,也表明了在我国当下高校的管理中,对学生的“民生问题”关注不足,学生对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管理领域仍存盲点,亟待补课。具体来说,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仍存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1.参与的形式和途径有限在高校后勤事务的管理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已经有行动上的回应和实践。比如说,鲁东大学通过在每个餐厅设置“值班经理”的方式实现学生参与后勤管理[3]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是,这种参与模式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是由学生会推荐的“值班经理”代表性有限,影响力更有限,而且参与具有过程和事后的性质,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另外,更多的高校是通过学生会的“权益部”来体现学生对后勤工作的参与,他们通过收集学生意见,集中一些较为重要或者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供给学校和后勤部门,推动学校的后勤工作。也有一些高校的领导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或者通过校领导接待日听取学生对后勤工作的零星意见和建议。与欧美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大学生对后勤工作的深度参与相比,大陆高校后勤工作的学生参与度和满意度都有改进的空间。有论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秉承管理育人的价值趋向,实施以学校为主体、学生为对象的教育管理。”[4]面向21世纪和现代化的中国高校,必须逐步改变简单地把学生当成管理对象的治理模式,真正地把学生当成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纳入到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结构和过程之中。2.参与的主体和领域较少当前大学生参与学校的治理,主要是少量的学生干部参与部分非关键的领域,多数高校所说的学生主体地位或者民主参与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教。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高校学生规模增长迅速,有的学校动辄三五万在校生,这么多学生的民主权利如何保障和实现成为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认识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原因,大学生的民主权利往往限于提提意见,给老师打分。学生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当然对于维护学生学习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学生作为公民,其权利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其他福利的、民主的、文化的权利,等等。而少数的学生干部对学校一些非关键事务的象征性参与,也无法代表广大在校生的利益和意志。因此,如何保证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实质性民主是目前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软肋,当然也是空间和契机。把大学生参与的范围拓展到后勤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和民主治校精神的体现和最佳形式。事实上,部分高校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多数高校的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仍然缺乏广度、深度和实效,与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存在差距。3.参与的效果不尽人意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把后勤工作当成学校治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的办学历程中,多数高校把后勤工作仅仅当成是学校当局的事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对后勤“公共产品”的决定和服务。至于学生是否有参与及满意度不甚在意。也正是因为缺乏大学生对后勤工作的广泛参与,一些高校曾经发生学生不满饭菜价格或者品质而“罢餐”或者打砸抗议的事件。后勤工作直接涉及学生的饮水、住宿、吃饭等切身利益,事关重大。而现实生活中,高校往往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主体,而不是参与主体,更不要说是“话事者”,导致出现一些隐患,有的积累久了,就容易酿成矛盾和冲突。现在的大学生多是1990年以后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其主体意识和参与意愿比较强,高校对后勤工作的治理如果无视这个庞大群体的特殊情况和正当诉求,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当然也难以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的新思想、新观念比较多,民主意识和利益观念强,如果不能有序地把大学生的参与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和框架下,不仅不利于改进高校管理包括后勤工作,而且可能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改革和大学生的代际更新,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从当前高校的治理实践来看,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探索,但还显得比较薄弱,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的民主参与不仅仅限于教学或者学校重大事项,还应拓展到民生领域即后勤工作,通过学生的参与,解决学生自身的生活问题,推动后勤工作的现代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民主能力和责任意识,非常必要。高校的发展受制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阶段,短期内难以把学生的民主参与扩展到学校人事任免、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中,但是,这不等于说学生的参与就没有空间和契机。在后勤领域的学生参与就是高校民主治校的处女地,可以好好开发和利用。

三、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机制创新

如前所述,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诚如有论者所言:“当前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主要存在支持欠强、保障较弱,内容有限、层次较浅,机制缺乏、秩序较差,信度不高、影响有限等问题,”[5]高校还有可以作为的空间。鉴于各国高校治理的经验和教训,从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后勤领域着手,可以避免学生过度参与带来的政治风险,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促进高校治理的现代化。如何才能把高校的治理与学生的参与诉求有效衔接?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机制创新是应对民主管理需要的必然选择。为了把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纳入依法治校的轨道,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1.把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纳入高校治理现代化布局和工作中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和环节。因此,大学生参与高校的治理包括后勤工作毫无疑问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学校应适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6]关键是从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高度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行使民主参与的权利,是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这需要高校管理者、行政当局和社会重新认识大学生在高校权力结构中的角色和作用:“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变‘单纯的管理为‘以学生权利为主体的管理。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学生不再被简单地当作学校管理的相对人,而是学校内部关系的权利主体,不仅承担义务,而且享有权利。”[7]只有把学生的民主参与当成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并以制度和组织给予保障,民主管理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落到实处。高校在后勤工作管理中应给学生参与留下空间,平衡学校权力、企业利益与学生权利的关系,建构和谐校园。2.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组织和形式创新在一个法治化的时代,大学生参与管理不能仰赖高校领导的个人意志或心血来潮,而需要以组织和形式予以保障。组织和参与形式只有制度化才能获得正当性和持久性并获得生命力。在原有的高校治理模式中,学生的参与主要通过实际上被认为附属于团委的学生会。这种较为单一的参与平台和组织无疑影响了参与的水平和效果。因此,需要创新参与组织和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对后勤工作的参与程度和质量。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民生工作,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以往推动学生民主参与后勤工作的基础上,2016年4月,学校采用了全新的“学生后勤实践联盟”模式,推动学生参与后勤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后勤工作提供平台和组织的保障。①该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有经广东工业大学有关部门认可或批准成立的各级学生组织组成的学生后勤实践组织,目前已有90多个学生组织和社团参与;二是全方位参与,由过去个别组织偏重对后勤监督扩大到管理、监督、实践等全领域,成为协助后勤集团做好学校后勤工作的学校后勤保障管理服务体;三是进行后勤服务领域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地建设,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提升。通过该体系建设,学校以“四全”为理念推进后勤工作改革,具体为:学校的后勤工作从以往学生偏重监督,到学生参与实践,做到“全方位”改革;从以往个别组织参与了解,到全体学生加入,做到“全覆盖”;从以往学生只在课室和图书馆学习知识,到在食堂宿舍学习技能,做到“全领域”;从以往后勤工作单方面服务学生,到学生参与后勤工作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全提升”。为了推进后勤工作,学校还实行了校领导食堂陪餐方案。校级领导每人每月至少陪餐1次,每学期陪餐4次以上,和同学们一起吃饭、聊天,了解学生对后勤工作和学校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确信,多种形式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将为大学生参与后勤工作提供动力和契机,从而为高校治理现代化创造条件。3.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领域和策略发展创新我国高校数量较多,发展水平不一,面临的问题也有差别,因此各个高校如何处理学生的民主参与也会有差异。因此,高校的学生参与及其实现情况自然需要在领域和策略方面进行合乎实际的创新与发展。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后勤领域,也一直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参与提供渠道和机会。自2012年起,学校领导积极面对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坦诚沟通,寻求做好后勤工作的方法和路径。一是逐渐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民主参与,充分体现服务对象的意愿和权利。2012年6月开始,学生代表从方案设计、企业考察、招标评委、运作监督等全程参与,并首次实现学生代表作为评委直接参与招标投票,评委比数为2/9。从2015年开始,学校又将学生评委数提升占到总评委的1/3。二是逐渐提升学生的“贡献度”。从2015年6月开始,后勤集团修改学生对后勤监管的参与权重,把学生由过去个别参与后勤集团对服务对象监管的模式,改变为由学生后勤联盟独立监管,首次将评分权重调整为51%,并已正式写入学生食堂、物业外包等合同中。2016年3月校长办公会议通过的《广东工业大学食堂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将学生监督权重提高到60%。②三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从2015年6月开始,学生组织全面介入桶装水的招标工作,包括招标文件论证、企业考察、投票微信模板的开发、组织学生投票、挑选评委评标等,充分体现了学生“我的桶装水我做主”的宗旨。特别在12月22日由学生团体组织的师生投票中,有8 000多人关注并绑定微信号,3 397名师生参与了占比评标分值达15分的投票。此举开创了广东高校乃至全国高校学生直接参与评标工作的新模式,让后勤服务对象真正行使了消费者、监督者、参与者的权利。正是通过学校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广工大已有5间食堂获得广东省省级“示范学校食堂”称号,6间食堂取得“广州市示范食堂”称号,7间食堂获颁国家食品安全“A级食堂”。学校在获得“示范学校食堂”数和获得“A级食堂”数等方面均已成为全省高校最多的单位。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以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重视大学生对后勤工作的民主参与。

在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也要因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民主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国家和高校的发展形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实现目前学校后勤服务由后勤集团单一管理模式向后勤、学生多支队伍共同参与的后勤服务新体系的转变,将学生由后勤服务的对象转变为后勤服务工作的参与者、管理者、实践者,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强化大学生在后勤工作中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为学校发展大局服务。诚如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陈新教授所言,后勤工作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后勤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后勤工作之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和认识到公平正义,把后勤作为学校实践育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阵地,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后勤工作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2-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王秉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14-06-30(4).

[3]张兴华,张成良,李伟杰.鲁东大学学生参与后勤管理:餐厅里的“值班经理”[N].中国教育报,2012-08-18(4).

[4]刘新跃,刘建中.现代大学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N].光明日报,2009-10-20(3).

[5]梁瑜,陶钦科.试论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0):110-112.

[6]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EB/OL].[2016-03-01].http://www.gov.cn/flfg/2006-01-17/content-161593.htm.

[7]吴江.浅谈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21-23.

猜你喜欢

治理现代化机制创新后勤管理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语言习惯与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