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庆元常见毒蘑菇的识别与预防
2016-06-02张清洋王秀花吴天明胡建平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浙江庆元800庆元县实验林场浙江庆元800百山祖管理处浙江庆元800
张清洋 王秀花 吴天明 胡建平(.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浙江 庆元 800;. 庆元县实验林场,浙江 庆元 800;. 百山祖管理处,浙江 庆元 800)
浙江庆元常见毒蘑菇的识别与预防
张清洋1王秀花2吴天明3胡建平1
(1.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浙江 庆元 323800;2. 庆元县实验林场,浙江 庆元 323800;3. 百山祖管理处,浙江 庆元 323800)
摘要介绍浙江庆元地区分布的几种毒菇及其相应的中毒类型和鉴定方法。中毒类型主要分为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和呼吸循环衰竭型。常见的毒菇为:假褐云斑鹅膏、残托鹅膏、锥鳞白鹅膏菌等11种。中毒后的主要处理方法为:催吐,导泻,洗胃和灌肠。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类型;中毒后处理;鉴定方法
毒蘑菇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牲畜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类群多,隶属于39个科,112个属,在世界范围内多达1 000余种,其中有435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境内。多数毒蘑菇在外观上与可食用的野生菌类极其相似、生境也大体相同。在野生环境下难以分辨,常因分辨不清而误食引起人畜中毒,各地中毒事件屡见报端。
1 毒蘑菇的中毒类型
根据中毒后所表现的症状分为如下几类。
1.1胃肠炎型
为普遍的中毒类型,中毒者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肠胃炎,严重者还会致死。主要毒素有鬼伞素、蘑菇酸、大毒滑锈伞醇。一般通过催吐、洗胃可以康复。
1.2神经精神型
中毒后除了肠道病变外,还表现为精神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或出现幻觉病变。多由毒蝇伞碱、异恶唑衍生物、色胺类化合物、幻觉诱发物等引起。
1.3溶血型
中毒后红血球被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因大量的溶血可短时间内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严重者昏迷或抽风,继发尿毒症。主要由鹿花素引起。
1.4肝脏损害型
毒素侵入肝脏,破坏肝细胞。还损害肾脏、血管内皮细胞、中枢神经及其他内脏,最终会因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亡。主要毒素为毒伞肽类,包括鹅膏毒肽、鬼笔毒肽、奥来毒菌素等。
1.5呼吸循环衰竭型
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无昏迷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症,肝功能正常。中毒死亡率高。已发现其主要毒素成分为剧毒的红菇素。
2 庆元县常见毒菇
2.1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
菌盖直径5~10 cm,初半球形,后扁半球形至平展,有时中央稍下陷。成熟后边缘有较短的棱纹,残余菌幕白色,角锥状至疣状,高1~3 mm,基部宽1~5 mm,直至菌盖边缘逐渐变小;菌肉白色,菌盖中部厚3~7 mm,边缘逐渐变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图1)。
中毒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肝脏损害型。
生境:夏秋季在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
图1 假褐云斑鹅膏
2.2残托鹅膏Amanita sychnopyramis
菌盖直径3~8 mm,初期近半球形,后扁半球形至平展,表面浅褐色边缘变浅,有长棱纹;菌幕残余锥状至圆锥状,白色,基部色较深,菌盖边缘渐变小,常易脱落;菌肉白色,菌盖中央厚5 mm。菌褶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图2)。
中毒类型:肝脏损害型。
生境:夏秋季生于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
图2 残托鹅膏
2.3锥鳞白鹅膏菌Amanita virgineoides
菌盖直径7~15 cm,白色,幼时近半球形,边缘稍内卷,后期扁平至平展,有时边缘上翘;菌幕残余圆锥状至角锥状,白色,至菌盖边缘渐变小;菌肉白色;菌褶离生,白色;菌柄近圆柱形,白色,被有粉末状鳞片(图 3)。
中毒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
生境:夏秋季生于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
图3 锥鳞白鹅膏菌
2.4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菌盖扁平至平展,中央稍有凹陷,白色,中央常呈米黄色,光滑;菌幕残余,湿时稍粘;菌盖边缘平滑无沟纹;菌肉白,不变色;菌褶离生,白色,稠密;菌柄实心、白色、不变色,基部球形(图4)。
中毒类型:胃肠炎型、肝脏损害型。
生境:夏秋季生于阔叶林地上。
2.5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
菌盖,幼时钟形至半球形, 成熟时偏平,深灰至近黑色,具有深色的纤丝状隐花纹或斑纹,光滑或偶有白色菌幕残片,边缘平滑无沟纹,一般无菌环残片;菌肉白色,较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菌柄近圆柱形,白色或浅灰色,常包被褐色鳞片,内部实心、白色、不变色,基部近球形。
中毒类型:胃肠炎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循环衰竭型、多脏器损伤型。
生境:夏秋季生于壳斗科与松科植物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地上,或阔叶林地上。
2.6橘黄裸伞Gymnopilus spectabilis
图4 致命鹅膏
菌盖初期半球形后近平展,橙黄色,中部有红色细鳞片,边缘平滑;菌肉黄色,菌褶黄色后变锈色,稍密;菌柄近圆柱状,较菌盖色泽浅,有毛状鳞片,内部实心,基部稍膨大(图5)。
中毒类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
生境:夏秋季节群生或丛生于针阔腐木上或树皮上。
图5 橘黄裸伞
2.7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菌盖初期半球形,中央下凹呈脐状,后期呈漏斗状,表面光滑,不粘,无环带,边缘内卷后平展;菌肉白色,受伤后淡黄色,乳汁白色,味道辣;菌褶白色,延生,稠密;菌柄短粗,向下渐细,无毛,内部实心(图6)。
中毒类型:胃肠炎型。
生境:夏秋季散生或群生在阔叶林地上。
图6 白乳菇
2.8毛头乳菇 Lactarius torminosus
菌盖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土黄色,边缘内卷,有白色长绒毛;菌肉白色,受伤处不变色,乳汁白色,不变色;菌褶白色,后期变浅粉色,较密(图7)。
中毒类型:胃肠炎型。
生境:夏秋季单生或散生在林地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次会议的支持单位之一——中国农资传媒以赠报服务“三农”的形式,续写了媒体与协会、企业合作的新篇章。
2.9亚绒盖乳菇 Lactifluus subvellereus
菌盖扁半球形,中部凹陷呈漏斗状,白色或浅黄色,烘干后肉桂色,表面包被短短绒毛,无菌带,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致密,乳汁白色或乳黄色;菌褶白色至浅黄色,直生,稠密,常有分叉;菌柄短粗,白色有短绒毛。
中毒类型:胃肠炎型。
生境:散生或群生在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
2.10褐鳞环柄菇 Lepiota helveola
菌盖初期半球形,开伞后平展、中间稍凸起,表面密被红褐色小鳞片,以中部为多,呈环状排列;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污黄色,离生,较密、不等长;菌柄细弱、中空,基部稍膨大;菌环小,易脱落。中毒类型:肝脏损害型、呼吸循环衰竭型、胃肠炎型。生境:春秋季节单生或群生在林中、林缘草地上。
菌盖覆有柠檬黄色的粉末,湿时稍粘。菌肉白色或黄色;菌管层浅黄至暗褐色,靠近菌柄周围凹陷,呈多角形;菌柄靠近上部有菌环,近柱状,实心(图8)。中毒类型:胃肠炎型。
图7 毛头乳菇
图8 黄粉牛肝菌
生境:夏秋季单生或群生在林地上。
3 毒蘑菇中毒后的常用处理方法
误食毒蘑菇后6小时内就会被肠胃吸收消化,要及早设法排出有毒物,以免机体继续吸收毒素。常用的方法为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
3.1催吐
神智清醒且有知觉者,通过催吐促使人体排出有毒的物质。其效果往往强于洗胃。在中毒者清醒之时,询问家属或中毒者本人,确认近期无消化道出血、心脏病、高血压、休克、抽搐等症状后,方可实施催吐。方法:将0.5~1.0 g硫酸铜溶于温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口服。通过催吐洗胃迅速彻底排毒,确保抢救成功。
3.2洗胃
对于无呕吐患者需要及时洗胃。可采用37 ℃恒温0.9%氯化钠溶液作为洗胃液,进行反复洗胃。胃内毒物清洗后,可通过胃管再灌入10% 浓度配制成活性炭液或其他吸附剂,以减少毒物在胃内的残留。
3.3导泻
在洗胃后30分钟内由胃管一次性注入20%甘露醇250 mL。甘露醇口服后不被胃肠道吸收,属容积性泻剂,毒副作用小,抢救成功率高。但对老年人或严重便秘者,宜慎用。
3.4灌肠
明矾20 g、蒸馏水500 mL、生理盐水500 mL的溶液,加温至39~41 ℃;或配制1% 的肥皂水,置于热水中加温39~41 ℃,用于灌肠。在使用肥皂水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肥皂接触过敏史和异性蛋白过敏史。
4 讨 论
野生菌虽然美味但必须谨慎食用。有些毒性很强的毒蘑菇,子实体所含毒素成分极其复杂,经烹调加工或晒干仍然无法彻底消除。庆元农民采食野生菌后单纯地通过水煮、晾晒等简单初级的处理并不会产生有效的脱毒作用。同时,误食毒蘑菇后表现出的中毒类型多为复合型,单纯从中毒类型上很难对症用药,对中毒者的救治有着很大难度。故食用野生菌时要将部分子实体保留,以利误食中毒后由专业人员鉴定其种类,提高治愈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2-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