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2016-06-02郑贵华苏玉洁
郑贵华,苏玉洁
(湖南工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郑贵华,苏玉洁
(湖南工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摘要]合理评价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上市公司发展和维护投资者利益及维持市场秩序的关键。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过程,从内部控制目标角度和内部控制要素角度构建出一套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该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内部控制,为上市公司科学客观地评价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提供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建立的控制政策和活动,它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而选取代表企业有效经营的指标,建立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加强对企业各项业务执行过程的监控,更对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价它在企业整个系统中运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考虑其对企业机制的运作带来的影响,从中找出企业可能出现的缺陷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我国内部控制相关研究发展较晚,尚未形成被学者广泛认可的评价体系。如何全面有效地评价内部控制,促进其在企业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是学者们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的问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系统,其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其相互间的影响与作用,使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效地研究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客观地评价其有效性,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从而采取应对措施,改进企业短板,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控制及研究现状
从相关学者的研究思路来看,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思路是以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依据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这种方法是基于内部控制五大目标建立一级指标,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一级指标下使用一系列具体指标评价其有效性,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在于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其特定目标。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2011)[3]基于这种观点,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效果,促进战略目标实现”五大目标为指引,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类目标所属具体指标的权重,形成一套以目标实现程度为衡量依据的评价体系。
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影响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即使内部控制目标达到了也不能完全体现内部控制执行到位。因此,出现了第二种研究思路,即: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视角选取定性指标来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这种基于内部控制运行过程的评价方式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焦点。孙志梅、李秀莲、王昕(2012)[4]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在一级指标下构建了24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全面涵盖了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国外学者Sung-Sik Hwang et al(2004)[5]考虑了ERP在企业的应用后,将五个要素划分为28个评价指标,从而形成了一套内部控制评价模型。但这种基于要素构建的评价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缺点,因为内部控制要素难以量化评价,而多数学者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对五要素进行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
第三种思路则是围绕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其优点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林野萌、韩传模(2012)[6]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引入了平衡计分卡法,将内部控制的特征和平衡计分卡的四要素结合在一起,以财务角度、投资者角度、内部经营流程角度、长期发展成长角度作为一级指标,再分解出细化二级指标,采用AHP法得出二级指标的权重。这种借助其他学科理论方法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但由于操作过程的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合学者们丰富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问题:第一,学者对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探索有的侧重于以内部控制目标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有以内部控制要素为研究方向的思路,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的研究作为评价依据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第二,许多学者研究得出内部控制的指标得分,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由于得出的是一个评价结果,忽略了为企业提供问题产生原因的线索,因而不利于内部控制的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笔者在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上,尝试将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结合,全面评价内部控制;另一方面,笔者构建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分析出了造成企业内部控制不足的原因,有利于企业发现缺陷并不断改进。
二构建原则与方法
(一)构建原则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实现特定目标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活动,因此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为指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构建原则:
1.全面性与重要性结合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在开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活动时,评估的范围落实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而重要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指标应当能够代表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高风险领域,对那些难以获得的、次要的指标予以删减。
2.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评价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搜集和分析这些因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成本超过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就违背了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应当在权衡评价内部控制耗费的成本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的收益的基础上有效展开。
3.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指标,为了追求简便性而一昧地采用单一的指标会导致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因此,在选取衡量指标的过程中,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能够量化的指标则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定性描述,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4.可操作性原则。由于内部控制评价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指标比较复杂和难以衡量,且有些指标涉及到企业的内部信息和隐私,因此,本文在选取指标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执行评价的过程中是否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因素,选取的指标以企业公开的资料为依据,降低了获取企业相关信息的难度。
(二)构建方法
1.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指标的建立。笔者建立的评价指标是以经营效率及效益目标、资产安全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可靠性目标、遵循法律法规目标、战略目标等为一级指标,在每个目标下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指标,通过熵值法求出指标相应权重后得出内部控制目标得分。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方法优点如下:第一,评价方法所需的资料和数据均披露于证券交易所的网站上,具备公开可获得性;第二,评价结果可靠且客观,便于外部利益人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1)经营效率及效益目标。该目标下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四项指标。总资产收益率指的是企业的资产投入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反映公司资产经营的能力和发展实力。将其和净资产收益率一起分析可以根据两者的差距,说明公司为了继续经营而承担的风险。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较高的净利润率体现了较高的企业经营效率。资产负债率通过将负债与资产相比,体现了公司的负债水平,也是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产进行有效率经营的能力。
(2)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体现的是企业长期的发展意向和经营范围。权益比率反映了债权人投资是否过多的问题,是企业的资本结构的体现,代表了企业长期的偿债能力。每股收益反映了每股税后利润,对投资者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预测企业未来成长能力有着重要参考作用。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企业净资产增长比率,表示的是企业在目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下,股东权益可以实现的最高增长幅度,是公司发展潜力的体现。
(3)资产安全目标。资产减值损失率通过测算资产减值损失额占年末总资产的比率得出资产耗费的速度,将其用来衡量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最为合适。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净收入额同平均总资产的比率,它代表了企业的资产形式从现金到原材料、产成品、存货到最后出售变为现金这一系列运转的速度,是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安全经营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指标。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4)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可靠性。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是必须公开披露的,其信息的真实性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和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是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的重要举措,公司是否发生财务重述和舞弊行为也体现了企业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的完善程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则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监督。我们将标准定为:无保留意见的取“1”,否则取“0”;未发生财务重述行为取“1”,否则取“0”;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合格为“1”,否则为“0”。
(5)遵循法律的合法合规性。该项目标分为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以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次数为依据,第二个以公司受到法律诉讼次数为依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在发生内幕交易行为等其他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时,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作为市场的“警察”,可依法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同时,一个公司越是遵纪守法,其受到法律诉讼的概率越低。因此,这两个指标可以较合理的衡量企业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
表1 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指标
以上各项指标均可从相关网站获得(如表1所示),通过熵值法赋予每个指标相应权重。熵值法作为一种被学者广泛使用的赋权法,具有较高的客观性,通过计算得出指标权重,可以得出对内部控制目标得分贡献较大的指标,从而便于企业分析出得分低的原因,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然后将指标值与相应权重相乘,将所有指标与权重乘积相加得F1,再将该得分与行业平均值比对,得出分值X(百分制)。
2.内部控制定性评价指标。资料来源于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评价主体是企业董事会,按照规定,董事会应当在遵循全面、重要、客观原则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披露,作出评价,并出具报告。同时,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高质量的公司为了区别较次的公司,管理层会将公司高品质的信号及时的向市场提供,从而吸引优质的资源流入自己公司。这说明内部控制水平较高的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有更多的动力向外界全面披露信息。因此,笔者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将企业对公众进行信息披露的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具体指标如下:
(1)控制环境。环境是企业开展所有业务活动的载体和基础,正如人体的骨骼一样,作为内部控制的规则和框架,它是展开其他四项要素的第一步。控制环境包括了企业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企业组织架构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的制度安排,如直线型组织,矩阵型组织,事业部制组织。企业不同的组织架构安排使得公司运行机理和效率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一套因地制宜的组织架构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
(2)风险评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着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风险,通过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从而确定组织的抗风险能力,最后根据风险的危害程度和性质依次采取风险转移、风险组合等措施。企业若能及时识别内外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说明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得当。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企业各项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作为维护企业正常运行的“卫士”,它融入到了企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中,包括与资金相关的活动,也涉及到采购业务,还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制度、企业的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的政策、工程项目的运行、担保政策、业务外包情况、以及财务报告规定等这九类活动。例如:采购业务涉及到的应付账款;资产管理涉及到的资产折旧;销售业务涉及到的应收账款;企业生产研发的预算与实际支出;公司重大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企业的担保项目是否超过了规定的比例;业务外包是否公开透明等等。企业内部控制深入到公司日常所有业务中,全面的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保障企业长久的发展。
(5)监督。企业的监督通常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指企业进行的定期、有规律的检查,它的检查范围一般较为固定,检查周期较为频繁。而专项监督则是在企业发生突发情况或重大变更时,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检查,它没有固定的检查范围,检查频率低。强化监督,健全监督机制是保证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置专门的检查部门独立进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监督和考核,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执行力。
根据上述的五大部分,每个部分下的具体指标,例如:“控制环境”下的“组织架构”指标,若企业在披露的报告中“详细披露”的话得分为5分,“一般说明”为3分,“未提及”为0分。其他部分依次推算(见表2)。为了与定量指标得分一致,该部分也通过熵值法赋予每个指标权重,因而可以计算加总得出上市公司的定性指标分值F2,再将该得分与行业平均值比对,得出分值Y(百分制)。该部分建议由独立的、专业的专家进行打分,并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信息进行检查对比,将企业披露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在证券网站上予以披露,供外部投资者查阅。同时,专家对内部控制的评分情况可以作为企业的改进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作借鉴。通过披露该评分,将投资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到一起,促进企业积极地建立与执行内部控制,并真实的披露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表2 内部控制定性评价指标
三内部控制模型的建立
笔者依据多因素分析方程:Z=V1X1+V2X2+V3X3+…+VnXn构建内部控制基本模型,其中,Z表示综合得分,Xn表示各种指标的得分,Vn表示权重。因素分析法作为一种统计方法,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客观性,广泛应用于各类研究之中。这种研究方法使研究结果能够相互比较,企业在得出内部控制综合得分后,既可以进行内部控制横向比较,也可以进行内部控制纵向比较。根据上文求出的内部控制的定量指标分值X和定性指标分值Y,再结合多因素分析法构建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的基本模型为:Z=mX+nY。其中:m代表定量指标X的权重,n代表定性指标Y的权重,且m+n=1。
在考虑权重的分配时,笔者认为定量指标得分代表的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更能代表内部控制的结果,因此赋予定量指标 80%的比例,而定性指标偏向于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因而占20%的比例。最后通过两者加总计算得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得分Z。
笔者提出的评价方法只是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一种设想,由于篇幅限制未进行实证分析,有待以后继续研究。此外,笔者构建的体系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定量和定性指标选取的局限性。笔者基于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选取的具体指标未考虑到各行各业的特殊性,由于经验和条件限制还有待拓宽。第二,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权数是在以往学者的结论基础上确定的,未进行过多的研究。这些问题还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并改进。
参考文献:
[1] 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R].New York:American Institution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1992.
[2]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S].2010,第一章第二条.
[3] 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2011(1):148.
[4] 孙志梅,李秀莲,王昕.基于AHP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19):23.
[5] SUNG-SIK HWANG, TACKSOO SHIN, INGOO HAN. CRAS-CBR: Internal control risk assessment system using casebased reasoning[J].Expert System,2004,21(1):22.[6] 林野萌,韩传模.基于BSC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J].商业会计,2012(5):94.
[7] 刘李福,姚荣辉.内部控制指数的分析与再设计初探[J].财务与金融,2013(2):40-45.
责任编辑:徐蓓
Construction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for Listed Companies
ZHENG Guihua, SU Yujie
(School of Busines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412007,China)
Abstract: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siness operation,and it also significant to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maintain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keep the market in order. Based on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l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with the angle of internal control objectives and elements is analyzed by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his system can judge internal controlling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y, which is basic for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for its effectiveness.
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ling,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7X(2016)02-0048-05
作者简介:郑贵华(1964-),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包装经济与税收管理;苏玉洁(1992-),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收稿日期:2015-12-28
doi:10.3969/j.issn.1674-117X.2016.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