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2016-06-01朱成铜马景银李丽
朱成铜 马景银 李丽
磁共振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朱成铜 马景银 李丽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上皮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多见于成年人,男女比例约为1:2[1]。目前认为、其主要来源于蛛网膜的帽状细胞,绝大多数瘤体附着于硬脑膜,少数可附着软脑膜或脉络丛的一种脑外肿瘤[2];少数脑膜瘤可恶变,具有侵袭性并可发生颅外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并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临床的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目前MRI已经广泛应用到我院临床诊断中,本文研究对象为2012.12月-2016.4月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部分脑膜瘤患者,对其MRI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MRI检查在脑膜瘤诊断中的运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12.12月-2016.4月收治并病理证实脑膜瘤患者,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及影像学特点、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2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4.9岁。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癫痫发作为主,2例患者有嗅觉丧失症状,1例突发性昏迷入院。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
1.2 方法
MRI检查仪器为我院现有的飞利浦Achieva3.0T TX多源超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线圈为标准16通道头颅线圈,每位患者均行头颅平扫+增强扫描。平扫序列包括:TRA:T1WI、T2WI、T2FLAIR、DWI,SAG:T2WI,层厚均为5MM;增强扫描静脉团注钆喷酸葡胺,剂量:0.2mmol/ Kg,然后行T1WI:TRA、SAG、COR 扫描(TRA层厚5mm, SAG、COR层厚均为4mm)。
2 结果
2.1 肿瘤发生部位、 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表
2.2 MRI影像学特征
2.2.1 本组病例中有19份患者MRI影像学表现较为一致:(1)平扫表现为较均匀一致的等或稍长T1、等或稍短T2信号,FLAIR多呈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为主,病灶与相邻脑膜呈宽基底相连,瘤体周围可见长T1信号环绕(瘤体包膜);4例瘤体周围脑组织受压较明显,可见“脑白质凹陷征”,并出现较为显著脑水肿,相邻蛛网膜间隙增宽;12例瘤灶内可见点片钙化灶(其在上述序列中均表现为低信号)。(2)增强扫描瘤体呈较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信号,钙化灶呈无强化低信号,邻近增厚的脑膜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2.2.2 另外5例患者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一例为左侧桥
小脑角区占位,病灶平扫呈类圆形稍长T1、稍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病灶内见多发大小不等囊状长T1、长T2信号及斑点状更低信号,增强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信号,囊状或斑点灶呈无强化低信号,病灶与左侧听神经分解不清,听神经孔无明显扩大,听神经未见明显增粗。(2)一例为左侧前额骨及相邻颅板内、外占位,平扫表现为左前额部局部颅板呈穿凿样骨质破坏,其内及相邻硬膜下见斑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硬膜下病灶呈匍匐状生长,并与邻近脑实质分界不清,其周围脑实质见大片水中信号,病灶并串通颅板,于头皮下亦形成小斑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瘤体较均匀一致明显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强化,邻近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强化信号。(3)另二例为颅内多发占位:一例为左侧桥小脑角及左侧岩斜区分别见类圆形占位,一例为位于后颅凹左侧枕骨下及前颅凹底分别见类圆形、团块状占位,平扫病灶均以等T1、稍短T2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较均匀一致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并于前颅凹底见“脑膜尾征”。(4)最后一例为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占位,表现为右侧侧脑室三角区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FLAIR及D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病灶内信号欠均匀,其内见少许钙化及囊变样信号,病灶周围可见长T1信号包膜环绕,增强病灶呈较均匀一致强化,其内囊变及钙化无强化呈低信号。
3 讨论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上皮细胞,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第二位,多见于成年人,男女比例约为1:2。脑膜瘤多数为实质性肿块,有完整的包膜,与硬脑膜紧密粘连,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廉、脑凸面、嗅沟、鞍结节、蝶骨脊、小脑幕、桥小脑角等处[3],少数脑膜瘤可依附于软脑膜或贴附于侧脑室脉络丛,极少数可见于颅外;脑膜瘤血供丰富,其血供主要是来自脑膜中动脉或颈内动脉脑膜支[4];少数肿瘤可有出血、坏死、和囊变;常有钙化。病理上脑膜瘤分为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粒体型、血管母细胞型、乳头状及间变型(恶性)[5]等。由于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并可行多方位、多参数扫描,同时随着高场强磁共振和顺磁性造影剂的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显示脑膜瘤的一些基本病理特征和其他特有的瘤周征像。
总之,随着我院飞利浦Achieva3.0T TX多源超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的临床投入使用以及顺磁性造影剂在头颅增强扫描的业务开展,绝大多数脑膜瘤具有典型MRI影像学特征,我们通过MRI检查可做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针对一些不对典型者,通过我们认真的观察各种征象及准确的定位,我们也可做出相对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MRI检查作为脑膜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我们在临床诊断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单位:六安市中医院磁共振室)
[1]刘勇,陈正君,罗莉,等.CT与MRI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2014,12(54):33-35.
[2]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等.磁共振成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9:142-151.
[3]白人驹,马大庆,张学林,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1-56.
[4]范新华,黄祥龙,范卫,等. CT、MRI、DSA对脑膜瘤的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10(2):75-77.
[5]姜文龙,张海宇.脑膜瘤57例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分析.实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5(4):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