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2016-06-01刘喜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脑性瘫痪针刺疗法

刘喜悦

(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300 )



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刘喜悦

(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300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推拿、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中药药浴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综合治疗为基础的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痪患儿疗效明显,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四肢肌张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性瘫痪;针刺疗法;中药药浴

儿童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严重者还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这种疾病主要以痉挛型较为多见[1-2]。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康复医疗为主,进行功能训练,同时使用神经营养类药物、改善肌张力药物、手术、理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使患儿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这些疗法一般疗程较长,有些治疗药物甚至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过大等问题[3]。因此,探索一种更好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28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和综合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中药药浴的治疗方案,探讨刺联合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上述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2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1.5~4岁;③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好,患儿家长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②心脏、肺脏、肝脏或肾脏功能异常;③家属不同意加入该研究。将128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5~4(2.3±0.8)岁。对照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5~4(2.4±0.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推拿、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和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上海脑力键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40 mg,每天注射1次,每10次作为1个疗程,患者每1个月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推拿方法为每天进行1次推拿,1个疗程为20次,患者接受1个疗程后间隔10 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患者还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每周进行5次。患者接受这种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联合中药药浴的治疗方法。针刺方法采取头针结合体针。头部针刺的主要穴位有平衡区、足运感区和运动区。体针的主要穴位有血海、三阴交、丰隆、申脉、合谷透后溪等,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患儿,如存在髋外展、肘部屈伸、前臂旋前、足内翻以及足外翻等情况,则在针刺时还应该增加相应穴位的针刺。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头针应该采用强刺激,体针应该采用太冲施泻法,其余穴位则采取平补平泻的方式。每次针刺应该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每周针刺5 d。中药药浴组方:艾叶30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白芍20 g、鸡血藤20 g、川牛膝20 g、红花15 g、桑枝15 g、桂枝15 g、草乌10 g、川乌10 g。使用这些药物煎出5 L的药液,并且保留药渣,待药液的温度降到让患者感到舒适的程度,让患者的四肢充分暴露,让患者将四肢充分浸泡在药液中20 min,患者在中药洗浴时进行肌肉肌腱弹拨、踝关节被动摇摆、跟腱牵拉、循经点穴等手法10 min左右,每天进行1次,每周5 d。

1.3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痉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1,2,3,4,5,6分别对应量表中的0,Ⅰ,Ⅱ,Ⅲ,Ⅳ,Ⅴ级。痉挛型脑性瘫痪治疗评价标准:患者经治疗后肌张力降低2级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肌张力降低1级为好转;患者经治疗后肌张力没有发生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206,P=0.040。

3讨论

痉挛性脑瘫(以下简称脑瘫)即大脑瘫痪,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有些发生于锥体交叉以下的上颈髓的病变不符合此病的定义,但仍可按脑瘫来治疗[4]。在美国,痉挛性脑瘫患者是患有神经肌肉紊乱的儿科患者中数量最多的人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脑瘫发病率为每1 000名新生儿中有6~59例。其发病率随着产前护理、社会经济条件、环境以及母亲和婴儿所接受的产科和儿科护理的改善而增长。在美国,每年新增加约25 000例痉挛性脑瘫患者。

痉挛是儿童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症状,脑瘫、脑外伤、脑炎后遗症、脊髓损伤的儿童均常见肌肉痉挛,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造成挛缩、畸形、疼痛等并发症。所以如何缓解痉挛一直是儿童康复治疗的重要课题[5-6]。痉挛是指骨骼肌被动拉长后,持续性张力增强的状态。原因是肌肉的牵张反射亢进所致。牵张反射是肌肉受外力牵拉而发生的反射性收缩,其反射弧在脊髓,径路简单,但受脑高级中枢的控制。痉挛的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引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造成的。痉挛型患儿的病变部位在大脑皮层及锥体系,其重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肌肉痉挛,痉挛是造成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姿势异常的重要因素。影响患儿正常运动功能,严重者丧失肢体活动能力[7-8]。

常用的药物有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治疗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它不能替代功能性训练。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已证明: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痉挛的方法。一般降低痉挛效果可维持3~8个月,此时应及时开展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如功能性肌力训练、软组织牵拉、佩带矫形器等,充分发挥肌张力减退带来的最大康复机遇[9]。注射后4~6个月痉挛会逐渐升高,但通常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不会消失,必要时可再次注射。针对脑瘫患儿的情况进行矫形手术、生物制药、传统中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不局限于单一的治疗,是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治疗,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脑瘫最有效的方法[10]。

目前看来,在临床上使用传统中医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研究越来越多,中药能够行气活血、温经通络,从而缓解患者的肌张力。儿童口服中药顺应性比较差,难以发挥出中药的效果。中药药浴能够使患者血管扩张,增加全身的血流量,使患者病变组织的微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加强。药物能够经患者的皮肤吸收进入到血液循环,这样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患者肝脏和胃肠道带来的不良反应,能够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11]。针刺能够刺激大脑组织电活动和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使其他的具有代偿功能的神经细胞得到激活。一方面,针刺能够促进病灶侧支循环的形成,使抑制状态的脑细胞功能得到激活,另一方面,针刺还能加快中枢神经系统血流速度,提升大脑的血、氧供应,促进大脑的康复[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观察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为明显,针刺联合中药药浴在治疗过程中发挥出了明显的作用。综上所述,以综合治疗为基础的针刺联合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疗效明显,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四肢肌张力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archer A,Raison M,Ballaz L,et al. Impact of muscle activation on ranges of motion during active elbow movement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J]. 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14,15(36):125-130

[2]Furuya M,Ohata K,Izumi K,et al. Effect of the angle of shoulder flexion on the reach trajectory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J]. Res Dev Disabil,2014,36(21):413-418

[3]Chang MJ,Ma HI,Lu TH. Estimating the prevale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Taiwan: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ase definitions[J]. Res Dev Disabil,2014,36(25):207-212

[4]史华. 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86例[J]. 世界中医药,2013,8(7):796-797

[5]李开琴,赵斌,李鹏,等. 中药熏蒸联合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对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318-322

[6]许惠强,林永鸿,林力华,等. 针灸中药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瘫流涎45例[J]. 福建医药杂志,2013,35(1):141-142

[7]孟祥恩,李娜,杨晨,等. 早期高压氧治疗严重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研究[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6):85-86

[8]胡晓丽,王雪峰,陈雅琴. 中药熏洗配合基础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290-292

[9]孔勉,董小丽,余志华,等. 中药蜡疗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上肢功能障碍88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8):1535-1537

[10] 王育新,王志敏,沈德新,等. 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86例[J]. 中医儿科杂志,2012,8(4):38-40

[11] 严宏菲,顾秀玲,李亮. 中药熏蒸加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1061

[12] 胡晓丽,王雪峰,陈雅琴. 中药熏洗配合基础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290-292

[13] 颜华,张惠佳,汤孟平,等. 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与运动能发育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10,16(10):22-24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4-1561-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4.029

猜你喜欢

脑性瘫痪针刺疗法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
针刺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鄂州市儿童脑性瘫痪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类型调查分析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Q4情景互动式康复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和步行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