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评价
2016-06-01郝海宁
郝海宁,刘 峰,王 浩,王 丽,王 波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 绥德 718000)
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评价
郝海宁,刘峰,王浩,王丽,王波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 绥德 718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全身麻醉中监测的准确性及反馈调控输注全麻药物的可操作性。方法选择限期行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40例。BIS组在麻醉手术期间监测血压、心电图、BIS值,对照组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术中各组根据上述各指标的变化来调节静脉给药剂量并调控麻醉深度。记录2组血压、心率及手术期间流泪出汗、皱眉体动情况,以及苏醒时间和术中知晓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BIS组麻醉诱导期血压、心率变化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术毕拔管时间以及术毕患者恢复室留观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BIS监测可加快围术期术后苏醒、术后拔管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并且麻醉平稳,有利于老年患者术中管理及合理用药。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老年患者;胃肠肿瘤;全身麻醉
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创伤大、麻醉手术时间长,麻醉用药复杂。老年人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代谢能力下降,所以中枢性抑制药物应用于老年患者剂量要小于常规剂量[1]。对于需要实施麻醉的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临床应该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剂量及合适的麻醉深度,以保证老年患者保持稳定的围术期生命体征,这对避免患者术后苏醒延迟至关重要。脑电双频指数(BIS)通过测定脑电图线性成分,分析成分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将不同镇静水平的各种脑电信号挑选出来,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处理,最后转化成一种简单的量化指标,能较好地监测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对预测体动、术中知晓以及意识的消失和恢复均有一定的灵敏度。笔者依据胃肠肿瘤患者麻醉过程中BIS的变化,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及麻醉深度,并与血流动力学调控相比较,以探讨BIS在老年肿瘤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择期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80例,手术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男39例,女41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所有病例术前、术中和/或术后均经临床病理证实,ASA分级Ⅰ~Ⅱ级。患者手术类型包括胆管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食道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等。随机将患者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麻醉方法
1.2.1麻醉前准备2组入手术室后均开放静脉通路补液,静脉注射长托宁0.5 mg,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通过Mindray T6型麻醉监护仪进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BIS组将BIS电极正确粘贴在用乙醇充分脱脂干燥后的患者额颞部皮肤上,皮肤阻抗<500 Ω。连接麻醉深度监护仪持续监测BIS值。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2麻醉实施方法2组均给予面罩纯氧吸入,持续时间5 min,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1 μg/kg,维库溴铵0.1~0.15 mg/kg,依托咪酯0.2~0.6 mg/kg。BIS组在BIS值降到45~50时行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意识消失后凭经验和血压心率变化行气管插管。2组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则持续静脉泵输注瑞芬太尼0.3~0.6 μg/(kg·min),丙泊酚3~7 mg/(kg·h),根据手术进程和监测情况间断静注维库溴胺0.05 mg/kg保证肌松维持麻醉。术中交替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
1.2.32组药物剂量控制BIS组通过术中持续监测BIS值来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量,使BIS值维持在40~60(50±5);术毕拔管前15 min再次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使BIS上升为70~80(75±5)。对照组不监测BIS,仅根据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麻醉师的临床经验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量来调控后围麻醉期的麻醉深度。如果2组在术中出现心率低于50次/min时则给予阿托品0.3~0.5 mg静脉注射,收缩压低于基础值20%则给予麻黄碱10 mg静脉注射 。
1.3监测及记录指标监测并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术毕(t2) 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2组手术期间流泪出汗、皱眉体动情况,以及苏醒时间和术中知晓情况;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毕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
2结果
2.12组MAP及HR比较2组t0时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时2组MAP均显著下降(P均<0.05),HR显著升高(P均<0.05),且对照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BIS组(P均<0.05);t2时2组术毕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各时段MAP和HR情况比较
注:①与t0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术中生理参数变化情况比较对照组术毕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明显长于B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BIS组手术中流泪出汗、体动皱眉均减少, 苏醒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术中生理参数变化情况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BIS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术后随访2组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情况发生。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人均寿命的延长, 医院老年患者就诊比例不断增加,其中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明显增加。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心血管系统顺应性下降、循环较慢,静脉用药进入大脑的速度减缓且对麻醉药物更敏感,故用药过程中很容易超出安全剂量。同时, 老年人体内脂肪含量相比中青年人要多,使脂溶性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2],代谢缓慢,极易造成麻醉药物过量蓄积。因此老年患者麻醉用药量不易掌握, 麻醉深度较难控制, 麻醉风险增加。
BIS是一种目前判断镇静水平和监测麻醉尝试的较为准确的方法。其值0代表完全无脑电活动状态,大脑皮质抑制,100代表为清醒状态。正常状态BIS值为85~100,镇静状态为65~85,麻醉状态为45~65,低于40可能呈现爆发抑制状态[3-4]。也有学者们认为BIS值在40~60时为较满意的麻醉状态[5-6]。
周南等[7]报道BIS能反映手术患者的镇静程度,与静脉麻醉药丙泊酚产生的麻醉效应有良好相关性。因此麻醉中BIS监测能获悉大脑皮质功能状态,有一定的灵敏度,从而指导医生维持患者的麻醉深度,很好地解决患者术中知晓的问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刘丽君[8]报道,在临床中应用BIS对手术需麻醉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可以提高患者麻醉安全,同时使药物用量合理,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也确保了手术过程的安全与平稳,实现“精准”麻醉是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BIS监测组术毕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与该报道结果一致。
刘云青等[9]报道BIS监测并不能显示与预防术中知晓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与本研究结果不符。本研究BIS监测组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对照组有4例术中知晓患者。这可能与所选取的病例数较少有关系,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观察验证。林环新等[10]的研究显示,未采用 BIS 监测时麻醉医师单纯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生命体征变化来调整麻醉深度及药物剂量,具有一定盲目性,可能会使使用麻醉药物剂量增加,从而导致循环失稳,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在老年患者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麻醉期间,通过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能够有效地调控麻醉的深度,使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时间缩短,拔管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快,具有反馈调节麻醉药物用量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全身麻醉的安全性,促进术后康复,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怀琼,葛衡江,邓小明. 实用老年麻醉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36
[2]梁利. 老年人用药应注意的要点[J]. 中华综合医学,2002,3(6):554-555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奏.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3-1454
[4]郝海宁,王丽,王浩,等. 脑电双频指数结合瑞芬太尼输注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拔管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2):239-241
[5]林雪,李立环. 脑电双频指数与丙泊酚麻醉[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22):319-320
[6]刘靖,米卫东,张宏.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脑电双频指数及心血管反应评估“过浅麻醉”的价值[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22):403-405
[7]周南,赵芳坤,周锦.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9):818-820
[8]刘丽君. BIS用于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9,12(9):169-171
[9]刘云青,张冯江,孙凯,等.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 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2015,5(36):394-397
[10] 林环新,石鸿金,钟贤春,等.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J]. 微创医学,2012,7(2):32-33
[收稿日期]2015-11-12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4-1572-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