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什米尔谷地传统民居

2016-06-01贺玮玮HeWeiwei

住宅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谷地木杆克什米尔

■ 贺玮玮 He Weiwei

克什米尔谷地传统民居

■ 贺玮玮 He Weiwei

通过现场调研与资料查阅,对克什米尔谷地传统民居在空间布局、建造方式以及构件装饰等方面做出分析,旨在研究特定环境中的民居建设,探讨不同文化的建筑营造方式,为多发地震区的民居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克什米尔谷地;传统民居;地震多发区

0 前言

克什米尔位于印度最西北,南部与巴基斯坦相接,北部与中国西藏相接。克什米尔谷地四周山脉环绕,南侧有比尔本贾尔岭与巴基斯坦平原地区相隔,北侧有大喜马拉雅山脉,谷地环境优美,物资丰富(图1)。地形主要以谷地平原、丘陵梯田、山地为主,夏季水流丰富,四周冰川融水汇入谷地形成多个湖泊与河流。克什米尔谷地北侧的山口道路与拉达克相连,拉达克向北跨过昆仑山脉与中国西藏相连,在印度与西藏的文化交流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由于克什米尔谷地四周被山体环绕,处在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上,当地居民在营造建筑时因地制宜的创造了抗震结构体系,主要有安其(Taq)结构和达吉—德瓦日(Dhajji-dewari)结构,除此之外,建筑平面布局采用对称式构图,增强民居的抗震性能。当地民居风格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门窗广泛采用尖券形,木质构件上刻有植物花纹、几何图案或伊斯兰文字,雕刻精美。

图1 克什米尔谷地位置图

1 传统民居空间布局

1.1 古街巷布局

古街巷空间的形成是民居建设的自然结果,美国评论家鲁道夫斯基在《人的街道》中说“街道不会存在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也无法同周围的环境分开”。谷地中的街巷蜿蜒曲折,密集幽深,成为经济活动的载体及文化生活的场所,连接各枢纽空间,相互通达。街巷的空间受到建筑的影响,或宽或窄、自由弯曲、相互交叉,房间内部秩序也因此渗透到外部街巷中。

按照街巷的物质组成要素,主要分为顶界面、侧界面和底界面,还有受宗教文化影响的虚界面。谷地街巷两侧民居通常有高高的石基座,基座上设有向外出挑的石板,用于人们日常的休闲座椅,盘腿而坐、对面交谈;木雕门窗、栅格状凸窗、线性长阳台以及陡峭斜屋面沿街巷展开(图2)。底界面主要有不同花纹的铺装组成,与建筑基座相连,中间没有绿化,水渠穿过街道。按照尺寸大小主要分为街与巷,街的尺寸较大,古街宽是两边建筑平均高度的1~1.2倍,是民居聚落的主要交通干线;而古巷的尺寸较小,巷宽一般为两边建筑平均高度的1/3。

沿河流发展的民居聚落形成独特的街巷空间结构,民居紧临水面,建筑基座升起水面很高,相邻街道隔民居带与河流平行(图3)。斯利那加城中沿杰赫勒姆河两岸发展的民居就是典型的实例,其街巷空间结构与地形、水系相结合,沿河民居保留了其传统面貌。巷子连通主要街道和入河台阶(Ghats),入河台阶是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来自河流船舶上的商品交易以及周边居民的日常洗涤都在这里进行,与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的台阶相比,它们大多位于单个马哈拉(Mohalla)社区旁沿杰赫勒姆河外缘成点式分布,相互间没有联系,由周边社区共同出资修建和保护它们。

图2 传统街道

图3 沿河民居与街巷的空间关系[1]

1.2 民居平面布局

小民居的平面大多为方形,对称式布局,底层建筑净高大约在2.5~3.0m。主入口通往中央会客厅,入口上方覆有2层的木凸窗,客厅处的楼梯为直跑楼梯或者是螺旋形楼梯,在楼梯下的空间用于储藏空间。2层常设有单个大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屏风或者是活动木板隔成3个小房间,这些拱券形的屏风上面刻有精美的几何图案[2]。这里的传统民居有着很好的抗震性能,不仅因为平面的对称性,结构的稳定性,还有材料的弹性。

一些规模较大的民居,也被称为宅邸,2~3层,有着线性长平面和开敞的院落。入口被设置在建筑的中央,入口大厅有通往上层的楼梯,建筑沿楼梯间对称,背面的出挑阳台将各个房间连接起来,用做走廊空间或者是储藏间(图4),府邸的1层配有独立的土耳其式小浴室,院落中铺有巴拉穆拉石。

除此外,在一些乡村民居中,动物活动空间与人居空间共处一层,此举有利于在漫长寒冷的冬季聚集更多的热量。1层的房间净高较低,墙体厚重;2层的净高较高,主要用于夏季的活动,居住、厨房等活动空间从1层被移到2层或者是阁楼层。

图4 矩形平面的民居[1]

3 传统民居建造方式

3.1 安其(Taq)结构

安其(Taq)结构体系中有成模数化布置的砖砌体支柱,通过布置在窗口和楼层间的水平木拉杆连接成整体,用于支撑楼板的木梁,两个支柱间的距离大约1~1.5m。砖砌体支柱间镶有窗户和麦哈若吉(Maharaji)砖[3],对称式窗户是此结构的鲜明特点(图5)。麦哈若吉砖的尺寸比较小,这些砖块可以在阳光下和砖窑中自然晾干,但进入20世纪,此类型的砖在谷地中被停止烧制,因此就会出现用现行砖修补古民居墙面,造成尺寸不一、外表不协调的窘状。

起到连接作用的木拉杆是此结构的重要特征,建筑体所能承载的总外力就取决于木杆体系和砌块支柱。如图6所示,上下图的交叉木杆体是楼层间地板处的排列方式,楼板搁栅夹在上下并列的木杆间;图中央的一圈木板位于窗口上方,起到过梁的作用。在基座与屋身交接处布置相似的喜马拉雅杉木拉杆。阶梯状的木杆体系穿插在墙体中,将相互分隔的支柱和墙体连接为一个整体,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频繁地震作用引起的墙体裂纹,并对侧向力有很好的抵抗作用。

3.2 达吉—德瓦日(Dhajji-dewari)结构

达吉—德瓦日(Dhajji-dewari)简称为木质框架,中间填充砖体或者是石块,这是一种混合结构,是一种更薄更轻的结构,墙体的延展性能更好,有更高的阻尼。填充式墙体最早起源于罗马帝国,考古学家在挖掘被火山灰掩埋的赫库兰尼姆城时,发现很多两层的木框架填充式建筑,罗马帝国衰落后,此结构在欧洲民居中逐渐兴盛[4]。Dhajji-dewari 一词源于波斯术语,代表拼接墙的意思,在印度喜马偕尔邦及北阿坎德邦也有这种结构形式。

图5 安其(Taq)结构的民居

图6 安其(Taq)结构中的木杆体系模型[4]

框架中的木杆间相互倾斜、垂直或平行的关系,组成“X”形或“之”形等不同的图案,楼板搁栅与安其结构中的构造相似,位于上下并列木杆间,外观形成三明治状,顶层楼板搁栅向外凸出40~50cm后形成檐口,因此达吉—德瓦日结构是基于木杆系的框架结构(图7),在这些结构体系的空隙中填充砌块[3]。此结构的墙体很薄,相对于安其结构节省材料,并且木框架将砖砌墙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面板,在地震或者其他外力的破坏下,单个面板的损坏不会牵连到整个墙体的倒塌,具有很好的抗震作用(图8)。在克什米尔谷地分布广泛,尤其在山区运输砌块困难的地区。其窗口大小取决于木框架的间隔大小,一般比较小,由于墙体轻薄,相对于安其结构其室内空间更宽敞。

大多数民居将安其和达吉—德瓦日两种结构结合,现今斯利那加仍然有这样结构体系的民居存在。上层墙体采用达吉—德瓦日结构体系,墙体相对轻薄,底层采用安其结构体系,墙体相对厚重,这种设计方法不仅降低了上部荷载,对于水平力也有一定的平衡作用。

图7 达吉—德瓦日结构[4]

图8 达吉—德瓦日结构的民居

图9 矩形平开窗

4 传统民居构件装饰

4.1 门窗

门窗全部为木质,有着丰富的木雕刻,雕刻图案以植物花纹为主。窗户主要有平窗和凸窗两种,平窗按照造型分为矩形窗(图9)、马蹄形尖券窗(图10)和拱形窗,除部分方形小窗外,大部分窗高是宽度的1.8倍左右,可开启窗扇的下方有固定花纹挡板,窗扇通常为双层,外层窗扇饰有木格栅向外开启,内层窗扇通常为实木向内开启。凸窗是谷地民居鲜明的特征,通常与安其(Taq)结构相结合,按照形状划分有矩形凸窗(图11)和多边形凸窗,凸窗宽度也在1~1.2m左右,位于相邻砖砌支柱之间。楼板下向外突出的原木支撑凸窗,或者是木斜撑结合原木共同支撑凸窗,木斜撑上雕刻精美的植物花纹,凸窗上通常装饰拱券形窗框,券顶被多个弧形划分,窗框内镶嵌木格栅或可移动木板。

入口木门通常为双扇,双扇门宽1.2~1.5米,高1.8~2.0m,门板上装饰花卉雕刻或木杆拼合的花纹图案,门框层层内缩,浮雕丰富,门扇两侧饰有壁柱(图12),有的柱身被重复的几何图形装饰。门口正上方装钉着刻有植物图案的木板,象征吉祥平安,室内木门装饰简洁。

图10 马蹄形尖券平开窗

图11 矩形凸窗

图12 入口木门装饰

门窗上的雕刻以克什米尔谷地中的植物图案为主,以葡萄、梧桐、松果、花卉最为普遍,兼几何图案共用。通过浮雕的形式装饰在门扇、门框及窗框中,在多层民居中的安其结构中,楼层间墙体上的木横梁也有丰富的浮雕,以植物花卉为母体,重复的图案围绕墙体一圈[5]。

4.2 天花

通过楼板搁栅形成的棋盘式图案构成质朴的天花,在楼板搁栅下方挂木板形成几何平面,几何平面的天花板上装饰木条组合的图案,这些图案由技术精益的木匠通过榫卯结构将松木条连接成整体,这种装饰手法被称为坎坦坂(khatamban)(图13),除了克什米尔谷地中运用坎坦坂装饰方式,土耳其也有采用,只是克什米尔谷地中被用于天花,而在土耳其被广泛用于门窗以及嵌板中。

在15世纪的仁武阿比丁时期,混凝纸(Papier-mache) 装饰艺术从中亚和波斯传入克什米尔,混凝纸由纸浆制作,待纸浆制作的模型干燥后,工匠在平整的模型表面用涂料绘制精美的设计图案。有些民居中保留了原有混凝纸装饰的天花,这种装饰手法常被用于天花和木柱表面,以及门窗的嵌板上,但只局限于上层社会的民居以及宗教建筑中。这种艺术被分为两类,但基本上一致,一种用于抹灰墙和天花板中,在光滑的表面上绘制精心设计的油漆图案,另外一种用于涂有泥浆石膏的墙体上,在图案的外轮廓有石灰质的模板印花,印花涂有蓝色或绿色的植物颜料。

图13 坎坦坂(khatamban)天花[3]

5 结语

克什米尔谷地四周山地盛产喜马拉雅松,松木密实,具有很好的防水性,并且取材方便,传统建筑多采用木材建设,根据资料介绍,最初木材很丰富,整个建筑采用井干式建造方法,房屋全部由木材搭建起来,随着木材的减少及建造技术的提高,出现安其结构和达吉-德瓦日结构,这两种结构都是砖木或石木混合体,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达吉-德瓦日结构体系并非克什米尔谷地独有,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尤其是欧洲地区,此结构简单地讲就是在木框架中填充砌块,木框架由原木或木杆相互交叉组成矩形、“之”字形、“X”形等,在木杆体系中预留出窗户位置,其余空隙中填充砌块,此结构的墙体轻薄,所需砌块材料少,常见于山地中运输不方便的地区。安其结构在巴基斯坦、土耳其及谷地南部的喜马偕尔邦民居中也有分布,只是建造方式及结构体系相似但不完全相同。谷地中的安其结构运用模数化布置的砌块支柱承受主要荷载,支柱间的墙体大多为砖砌墙,砖墙与支柱间留有一定的缝隙,通过门窗洞口及楼层间的木杆体系连接成一个整体;楼层间墙体上方的木杆组合体与楼板搁栅连接,在墙体转角处增加木杆数量,有利于缓解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墙体裂缝。除此之外,民居基座与墙体间也布置一圈木杆组合体,安其结构中的木杆体系就如圈梁一样将整个民居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民居无论采用安其结构还是达吉-德瓦日结构,屋顶采用统一的人字形坡屋顶。传统坡屋顶比较独特,屋架斜梁上依次设置檩条、木板、木瓦、防水桦树皮、泥土层,泥土层上通常种植少量的百合花,夏季形成独特的风景线。

本文为笔者通过现场调研与资料查阅而得出的相关研究,旨在研究特定环境中的民居建设,探讨不同文化的建筑营造方式,为多发地震区的民居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1]Rahul Mehrotra.Architecture in India[M].Delhi: Hatje Cantz.2011.

[2]V.R.Shah,Riyaz Tayyibji.The Kashmir House its Seismic Adequacy and the Question of Social Sustainability[J]. BeiJing: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3]Feisal Alkazi. Srinagar—an architectural legacy[M]. New Delhi:Locus Collection ,2014.

[4]Randolph Langenbach.Don’t tear it down—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M].Oakland:Oinfroin Media,2009.

[5]O.C.Handa.Himalay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M].Delhi: Rupa.co,2009.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Kashmir Valley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data research,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ace layout, construction and decorativ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Kashmir valley, which means to study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pecif c environment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way to different culture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t earthquake prone areas.

the Kashmir valley, traditional dwellings, earthquake prone areas

2016-05-26)

贺玮玮,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谷地木杆克什米尔
The Kathmandu Valley
乐在团建中
关于影响通信油木杆质量相关因素的探讨
克什米尔冰屋
最美湖泊被污染
在不一致这一点上,我们很一致
“偷”面包
话说套马杆
湟水谷地世界屋脊上的隐秘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