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
—文化”视角下信息技术促进中学黎锦教学的研究

2016-05-31海南省国兴中学

新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黎锦黎族海南省

□海南省国兴中学 周 琼 王 冰



“技术
—文化”视角下信息技术促进中学黎锦教学的研究

□海南省国兴中学 周琼 王冰

2004年秋,海南省全面进入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海南省国兴中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与条件,充分挖掘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并实施了通用技术特色选修课程——“黎族织锦”。现今,如何保持该技艺在中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是我校在黎族织锦课程教学中一直寻求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从“技术—文化”的视角,多维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成果,能为我校黎锦课程教学开辟新的路径。

一、现代技术与黎锦技艺融合的必要性

1.黎锦与教学现状。黎锦是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由纺染织绣原料、工具、技法、工艺品以及附着于工艺品之上的纹样图案五大部分组成,它凝聚着几千年来黎族人民的智慧,被誉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

然而,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黎族人民传统信仰的弱化,现代纺织业的冲击,绚烂夺目的黎锦技艺被挤压到边缘的地位。为了保护和传承该技艺,2006年国务院将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技艺列为世界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目前海南省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文化带推动与黎族文化相关的黎锦工艺品、黎族医药、黎族体育等领域的产业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黎锦技艺的传承。同时,我省的一些学者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在中小学、中职乃至高等院校开设黎锦或黎族服饰课程解决海南省黎锦的传承问题,如海南省国兴中学、琼州学院附属中学、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这种教学传承机制中尝试引进了民间黎锦技艺传承人做教师,编写了教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超越地域与历史的局限而进入黎族文化中,从黎锦这文化符号入手,领略黎锦的艺术魅力,窥见黎族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了解黎族的生活环境、风土习俗、文明进化及文化传统,理解黎族对生活的态度,是目前的难题。

2.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启示。

(1)从教学理念看,提供了新型的教学结构。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国内学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创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该种教学结构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获取信息的途径看,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意味着广大教师尽可能地搜集、整理资料,充分利用手头上的资源。在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或找不到相关的资源,这时教师需开发资源,改造不适合教学主题的资源。同时,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与相关教育部门建立网络平台,积极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3)从学习方式看,重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学生)的帮助通过意义协商的方式获得的。可见,在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是最有效的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学黎锦教学的路径研究

海南省国兴中学是1990年创办的有民族特色的省教育厅直属重点中学,60%以上的生源来自全省各地黎、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鉴于各市县民族学校缺少民族教育活动,民族文化弱化或者流失等现象,我校利用本校教育优势资源,开发并实施特色课程——黎族织锦。“黎族织锦”是我校通用技术选修课之一,体现了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典型特征。2013年6月,我校被确定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

目前,我校的黎族织锦工作室1间(约60平方米)、8台水平织机、10部传统腰织机、1个牵线工具和约1000个纺线线团,专职教师2名。我校黎锦教学主要以工作室的形式展开。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学习周期,每周安排不少于1课时,全年不少于32课时,其中操作技能学习不少于20课时。从开设黎锦课程至今,已有1200人选修该课程。

那么,基于“技术—文化”视角下怎样做才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学黎锦教学呢?我们从以下几个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如图1所示。

图1 路径分析框架图

1.努力创设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从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的功能实现与持存状态来看,教学环境包含着生理文化环境、心理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交往文化环境、符号文化环境和活动文化环境等。黄甫全认为,创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就是以信息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核心,开展教室环境、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从而促进生理文化环境、心理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交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营造或创建这种数字化的环境,意味着真实情境的创设、资源共享、人机交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商交流等全新的教学的方式。

(1)搭建校园无线局域网。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传承教育,如黎族筒裙纹样图案、黎锦工艺品图片、黎锦制作的技艺视频等。

(2)购买数字化图书馆服务。

图2 国兴中学电子期刊阅览室主页

(3)配置信息化的专业教室。

表1 海南省国兴中学黎族织锦技艺室教育装备配置

(4)建成网络在线教育平台。

2.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合理选择“微课程”、“微视频”、“透视效果图”、“乐高机器人”等为教学载体,创建“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如教师用水平织机的三视图、透视效果图来讲解的基本构件及功能;学生学会用CAD软件对设计黎锦纹案。

图3 国兴中学科学技术教育平台主页

在教学形式方面,采用能体现学生主体的“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主动创作作品,如设计黎锦意匠图、选择织造黎锦工具(水平织机或腰织机)、纹样图案的色彩搭配等。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现代技术与黎锦教学的整合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则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体现新课改的最好诠释。

在黎锦文化历史理论教学中,基于电子白板设备,观看视频、图片,师生互动;方案设计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采用复印图纸,网格纸作图、CAD设计等方法;作品评价课上,学生自制PPT,现场讲解设计制作过程、设计方案、设计成果等图片。以上形式的教学,学生在专业的设计室内分组合作学习,室内使用的专用课桌椅,可灵活组合,有利于分组教学。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在理论课上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意义和黎锦技艺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促使他们在课堂实践课中能更好掌握本地黎锦技艺的主要技能;在黎锦纹案设计、成果评价中学会与他人协作与交流,分享他们自己对黎族文化的感受与作品。

4.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我校的黎锦课程采用网络选课制、学分制,即学生在网上选课,以学分认定并颁发结业证书。在教学评价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评价:(1)从评价主体看,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每种评价都采用PPT课件演示,伴有照片拍摄、视频录制;(2)从评价手段看,可以利用结构化的评价工具,如小组合作量表、课堂观察量表、设计作品评价表等,对小组合作中责任的落实、黎锦作品的设计与织造(水平织机、腰机织造的平纹素织作品或提花作品)、学生课堂表现等方面给予评价;同时教师可借助SPSS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进行后续教研。

5.加强对外交流,借助媒体传播技术,宣传“非遗”课程。学生编织的黎族织锦,被来访的俄罗斯、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客人作为珍品收藏,成为承载着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形象符号。这些一颗颗跳跃的符号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此外,新华社、海南日报、南海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均对这门课程进行专门报道与宣传,这些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帮助我校获得了海南省文体厅与海南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及香格里拉酒店的赞助。

6.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在黎族织锦教学中,也需要转变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重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学校要创设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信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当然技术是把双刃剑,更要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信息化伦理道德意识。

图4 师生信息管理平台

图5 学生网上选课系统

猜你喜欢

黎锦黎族海南省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胡茜萍、李莉、唐雨军、黎锦作品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海南“黎锦经纬”十年记
海南省肿瘤医院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