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MOOC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

2016-05-30柴艳妹王坚吴靖冯海旗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柴艳妹+王坚+吴靖+冯海旗

摘 要: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发展和崛起,对人类传承文明和学习知识的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传统大学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借鉴MOOC的教学理念,将其和现行高校教学模式相融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本文重点描述了课程的改革思路、方案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以及质量保障和控制措施,并对改革的成效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深入探讨了网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问题。

关键词:MOOC;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公共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8-0004-0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工作、生活、娱乐、交往等领域深入而广泛的应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正从信息技术自身的应用问题转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尤其是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发展与崛起,对传统大学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形成了巨大冲击,并为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崭新的教学模式变革。

MOOC是旨在进行大规模学生交互参与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资源获取课程[1]。在其众多特征中,值得传统高校课程借鉴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教学形式上强调网络在线:网络在线学习意味着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而且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反复学习。另一方面,对教学管理单位来说,在线学习还意味着节约大量的教师及教室资源。

* 教学理念上强调自主学习:MOOC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互动活动,在课程中组成了各自的学习网络,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同时,达到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目的。

* 教学方式上强调交互:在MOOC平台上,大量的学习者构成了共同解决问题的“众”。众多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利用群体智慧和有机互动,共同学习、探讨并实施和评估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习成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主动构建过程[3],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 教学资源上强调微视频学习:MOOC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视频来展示,主要有拍摄式和录屏式两种。视频通常被切割成众多短小的片断,中间穿插习题和小测试,可充分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大幅提升学习效率。

* 教学评价上强调系统性:MOOC给学习者提供了比较系统的评价考核方式,除了视频中间穿插的习题和测试之外,还有家庭作业、单元测试、周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等。此外,MOOC还开发了学习者互评系统,学习者之间以同伴互评的方式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做出评价,不但可以督促学习者按时完成作业,还可以促进相互间的学习。

尽管MOOC课程有诸多优势,但面向的受众毕竟不是在校大学生,并不能直接取代传统的高校课堂教育。首先,它外在的规范性较弱,容易导致学生中途放弃学习。据统计,目前MOOC的完成率不超过15%。其次,因为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生源也不同,使得MOOC很难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最后,目前的MOOC专业课程来源不一、难度参差、内容缺乏连贯性,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鉴于以上分析,MOOC模式目前还很难和高校课程直接接轨。但是,借鉴MOOC的成功经验,将其和现行高校教学模式相融合,创新出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教学模式是完全可能,也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上述想法,我们以大学计算机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改革试点,展开了融合MOOC理念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

二、融合MOOC理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新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巧,还要理解和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其主要教学目的可归纳为:“普及计算基础知识、培养专业应用技能和训练计算思维能力、着力提升非计算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1.改革思路创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具有应用广泛、受众面大、内容变化快及实践性强等特点。针对财经类院校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设计时力争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在教学内容方面,完成由能力培养到思维培养的转变;(2)在教学模式方面,结合传统大学教育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测一体化”的网络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和机制;(3)在教学方式方面,借鉴MOOC的成功经验,体现微视频、交互性、协作学习、情景学习以及在线测试等特征;(4)进一步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全新教育理论,对课程设计进行螺旋上升式的动态调整。总之,实现在理论、操作和实践各个层面上的教学改革,为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2.改革方案设计

课程采用学生自学课件为主、辅导教师网上答疑及面授辅导为辅的组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中的网络教学流程图所示,该设计方案既融合了MOOC的教育理念,又传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现状的有效教学模式。

3.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组在改革方案实施之前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教材和辅导书的编写、PPT课件制作、视频录制、教学大纲、教学讲义、课程导学、章节测试、作业设计以及学习指导手册的编写等等。

在教材和讲义的编写方面,主要体现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4](如约简、嵌入、转化、仿真、递归、并行、抽象、分解、建模、预防、保护、恢复、冗余、容错、纠错、启发式推理、规划、学习、调度等)和教学知识点的对应。而视频制作则借鉴MOOC模式,充分体现了碎片化学习理念。每个视频包括1~2个知识点,时长5~10分钟,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此外,针对整个课程,制作了课程简介、课程导学和教学大纲;针对每个章节,制作了学习指导、课程讲义和单元测试等教学资源,全方位地帮助学生进行课程学习。

4.课程改革实施

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总的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

学生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 教学资源学习

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在线学习相关教学资源。并且为了避免有些学生平时不学,期末突击学习的情况,要求学生每月在线学习时长不低于4个小时/月,课程总学习时长不低于12个小时。

② 课程作业

除了学习过程中的章节测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共安排8次课程作业。每次作业都有起止时间,学生需按照作业起止时间在学习平台中完成作业提交,作业提交时间截止后,平台自动关闭,未交作业者计为0分。8次作业中至少提交5次才可获得期末考试资格。

③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真实环境下的“无纸化考试系统”进行上机考试。主要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和操作题三类,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难易程度分为:难、中、易3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6∶2。

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监督、辅助和支持的作用,主要工作包括以下环节:

① 教学说明会

教学说明会的目的是从多个角度为学生讲解该课程的学习意义、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全面的了解。

② 课程引导

该阶段侧重引导学生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过程,熟悉网络学习平台的操作环境以及教学内容要求等。由课程组教师轮流值班负责解答学生问题,进行课程学习的引导。

③ 课程辅导(疑难解析)

该阶段侧重为学生解答课程内容中的疑难问题。随着学生对课程的深入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操作类问题,难以在网络答疑中表述清楚。学生可以在课程辅导时间到机房让辅导老师当面进行解答和演示。

④ 网络答疑

网络答疑是重要的学习支持环节。课程组教师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箱和QQ群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辅导。学生提出问题后,通常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⑤ 课程作业点评及辅导

课程作业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每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之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详细点评,并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开设作业专题辅导。

5.质量保障与控制措施

为了保障网络在线学习的教学质量,防范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学习的情况,我们在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很多质量保障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①要求每月在线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月底没完成的学生会收到督促短信;课程总在线学习时长不少于12小时,没完成的学生取消考试资格。

②每次作业都设置起止时间,学生需按照作业起止时间在学习平台中完成作业提交。作业提交时间截止后,平台自动关闭,未交作业者计为0分,学生会收到警告短信。8次作业中3次以上不提交者取消考试资格。

③在作业专题辅导、期末考试、统一答疑、重要通知等关键时间节点前,都进行短信通知。

④采用形成性考核机制,将作业成绩、平时网络互动参与情况和期末机考成绩综合起来进行学习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三、改革成效分析

通过此次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质量上有了较大提升。此外,无论对学生、教师还是学校来说都从中有所受益。

首先,本次改革较大程度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自由安排个人时间,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教学资源。教授该课程的教师数量从原来的14~16位直接减少到了5~6位。另外还释放了大量的教室资源和机房资源,有效缓解了教务处的排课压力。

再次,网络教学所采用的形成性考核机制也增加了学习评价的公平性,并且可有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而不只是为了期末成绩进行突击学习。

最后,根据对改革前后学生机考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见表1),网络教学有效提升了中等和差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优等生的成绩提高则不太明显。但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四、 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问题

在线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灵活自由、个性化,但同时也对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生提出了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较高要求。据统计,目前的MOOC课程完成率只有15%左右,大多数学生都难以自觉地完成全部课程要求。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学分的要求,以及一系列的质量保障和控制措施,但在线挂学习时间、作业抄袭等问题仍广泛存在。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和有效的教学策略监督和防范这些不端行为,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教师的工作量评价问题

教学改革虽然大幅度节约了教师资源,但对课程组的辅导老师来说,每个人的任务量却是增加不少。授课老师在开课之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教学资源,在开课过程中,每周需要花费至少16小时为学生解答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此外,在课程运行过程中,课程设计团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和反馈,对课程设计进行螺旋式的动态调整。原有的教师工作量考核和评价方法显然已不适用。

3.学生的成绩评价问题

网络在线课程因其新的特性,其教学效果评估不是简单通过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或仅仅通过“民意测验”获得,而是全方位的系统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准确评价,可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对评价对象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引导教师及相关人员将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也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得到准确的信息,便于正确、主动地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指导和政策制定,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使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进行。

五、结语

当前,MOOC被视为可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创新举措,但它又不能直接取代传统的高校课堂教育,关于MOOC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是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融合了MOOC理念的网络教学模式,并在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进行了成功实践。本文重点描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案、实施过程以及质量保障和控制措施,对改革的成效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最后深入探讨了网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问题。MOOC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创新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MOOC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教学模式被应用到传统的大学课堂中。

参考文献:

[1]王颖, 张金磊, 张宝辉.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67-75.

[2]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 cMOOC 到 xMOOC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3: 13-19.

[3]陈肖庚, 王顶明. MOOC 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11): 5-10.

[4]周以真. 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11):83-85.

[5]李玉斌, 武书宁, 姚巧红. 网络学习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分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3 (5): 34-39.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