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

2016-05-30杨光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杜威

杨光富

摘 要: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专列“教育与职业”一章内容,对职业教育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后来他的其他专著和文章也对该主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社会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机会不平等诸多问题,同时有助于培养人们对职业的兴趣,最终实现自我的发展。他反对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主张通过综合性课程实现职教与普教的融合,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他主张通过“主动作业”及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加强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这些思想和见解对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尤其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职业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杜威;职业教育的价值;狭隘的职业教育观;职教与普教的融合;主动作业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6)03-0028-05

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涉及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经验与课程、教育与职业、儿童与教师等方方面面,而职业教育是其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16年,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出版,该书专列“教育与职业”一章,对职业教育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后来,他又在其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文章中对职业教育进行了阐述。这些著作和文章对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当时狭隘的职业教育观的弊端、职教与普教融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些思想和见解对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尤其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重视职业教育的价值

19世纪下半叶末至20世纪初,一场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席卷美国,新的技术使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急需学校教育加以应对,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解决机器大工业生产带来的诸多问题,因此,实施职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另外,从个人角度来讲,职业教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对职业的兴趣,最终实现自我的发展。

1. 应对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人口的流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杜威曾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进行了如下的描述:“人们难以相信,在整个历史上有过这样迅速、这样广泛和这样彻底的革命。经历了这个革命,世界的面貌,甚至它的自然形状都在改变着;人口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急匆匆地集中到大城市;各种生活习惯也正发生着惊人的突然而彻底的改变;自然真相的研究无限地被刺激着、鼓励着,它们在生活上的应用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也为商业上所必需。即使那深入人心的最保守的道德和宗教观念以及各种爱好,也深刻地受到影响。” [1 ]

杜威敏锐地认识到,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反映在学校教育上那就是教育内容必须和工业生活联系起来,他指出:“工业上很多引人注目的制作法的社会重要性大大增加,不可避免地使学校教育与工业生活的关系问题重要起来。这样大规模的社会调整的发生,不会不向从不同社会状况下继承下来的教育提出挑战,不会不对教育提出很多新的问题。” [2 ]因此,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确立职业教育的地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当时传统教育无视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个革命对于教育只有形式上和表面上的影响,那是难以想象的” [1 ]。为此,杜威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另外,他还认为传统学校的教育无视工业革命的变化,这样的学校教育是行不通的,他说:“随着当代经济生活中经济因素的日益重要,一方面,教育须揭示职业的科学内容和社会意义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另一方面,学校的学习若要继续像传统教育那样与沸腾的工业生活隔离开来,仅靠‘书本的传统和‘推理的方法进行学习肯定是行不通的。” [3 ]因此,杜威主张必须改革现行的学校教育,让工业改革方面的最新内容充实学校教育,让学校焕发生机,他继续说道:“职业教育的作用不仅在学生谋生、就业的前景与适应性的增强上,而且在于它能“改革传统的‘读书学校,并利用工业的各种因素使学校生活更富有生气、更富有现实意义。” [3 ]

2. 培养个人对职业的兴趣

虽然职业教育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社会财富。但对个人来讲,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兴趣,最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他说:“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要训练各个人从事于某种特别的职业,而是要使他们对于必须进入的职业产生生动的和真诚的兴趣,如果他们不愿成为社会寄生虫的话,并且还要使他们知道关于那种职业社会的和科学的态度。目的不是要训练养家糊口的人。” [4 ]

可见,杜威考虑到了职业教育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仅仅通过职业教育,找到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因此,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一个人对他即将要从事的工作是否感兴趣。如果一个人对他的职业感兴趣,他就一定会热爱这份工作,也一定会把工作做好。这样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最终达到个人与社会双赢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实现个人的幸福。因此,杜威一再强调说,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一个人“找出适宜做的事业并且获得实行的机会,这是幸福的关键” [2 ]。

杜威所说的“适宜做的事业”是指“一个人的能力倾向得到适当的运用,工作时能最少摩擦,得到最大的满足。对社会其他成员来说,这种适当的行动当然意味着他们得到这个人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服务” [2 ]。1920年5月28日,他在中国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讲演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无论什么人,总应该有一种职业。有了职业,一方面可以对社会有所贡献,一方面可以发展自己的才能,其结果则不但个人得享幸福,而且社会幸福也可因此而日益增高。” [5 ]

杜威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发展的两个角度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他把职业教育看做是人们找到人生幸福的关键所在,是为了实现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使周围的人群获益,使整个社会获益。这些观点对我们当前的职业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endprint

二、批判狭隘的职业教育观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对于传统的“职业”和“职业教育”进行了批判,反对只选择赚钱的职业,并反对过早地为学生选择一份职业,核心观点是反对狭隘的职业教育,提倡广义的职业教育。

1. 反对只为赚钱的职业教育

首先,杜威反对职业与文化修养相对立。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首先列举了教育上的种种对立面,主要表现在:“劳动与闲暇的对立,理论与实践的对立、身体与精神的对立,心理状态与物质世界的对立。” [2 ]杜威认为这些对立面会对我们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最终的表现就是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的对立。这些对立面反映在职业观上,人们往往把职业与社会经济相联系,主要表现在将职业看作与身体有关的,并且为获得报酬或获得产品的操作活动。另外,还表现在职业教育窄化为工艺教育,把职业教育看做是获得专门职业技术的手段。种种上述的表现,最终会导致职业与文化修养的对立。

接着,他又阐述了当时职业教育的局限性。杜威认为,当时的职业教育是以工业和商业为标准的,往往把职业教育看做为“仅仅属于金钱性质”。“具有狭隘的实用性质”的“工艺教育”、“商业教育”。他写道:“有一种危险,把职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解释为工艺教育,作为获得将来专门职业的技术效率的手段。这样,教育将变成原封不动地永远延续社会现有工业秩序的工具,而不是改革这种工业秩序的手段。” [2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对“职业”一词进行了界定。他说:“职业是一个表示有连续性的具体名词。它既包括专业性的和事务性的职业,也包括任何一种艺术能力、特殊的科学能力以及有效的公民品德的发展,更不必说机械劳动或从事有收益的工作了。” [2 ]为此,“我们不仅要防止把职业的概念局限于生产直接有形的商品的职业,也不要认为职业的区分是相互排斥的,每个人只有一种职业” [2 ]。

可以看出,杜威反对当时职业教育只注重培养局限于生产直接有形商品的职业,这样的教育只是为了专门训练人如何去赚钱,而忘却了其他各方面,结果使职业者所受的训练过分机械。如一个想做一名医生的人所受的职业教育,仅仅是医生所要知道的解剖和诊治的手术,而不给以一般的训练,如医药的科学基础、医生的职业修养等,那么,他实际行医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措置不当的地方。

针对当时传统职业教育忽略人的自由教育和文化修养而导致学生畸形发展的弊端,杜威提出,职业的概念不应局限于生产直接有形的商品的职业,而且每个人可以有很多种职业。并且职业教育应该包括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的职业渗透,同时也应该包括高等教育及就业过程中的职业训练。这种职业教育不仅是人的终身发展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终生教育的理念。

2. 反对预先选择一个职业

杜威认为,不宜“过早地”、“直接地”进行职业教育,为学生预先选择一份职业。因为,如果提前为学生选择一份职业,这样就有可能限制了他们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对将来适当职业的充分准备。杜威指出了预先选择一个职业的弊端,那就是:“预先决定一个将来的职业,使教育严格为这个职业做准备,这种办法将损害现在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削弱将来适当职业的充分准备。” [2 ]杜威继续解释说,如果学生按照当时社会的要求和标准,预先决定一个职业,并为这个职业做准备,但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只接受狭隘的职业教育,学生就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以后也很难调换新的职业。最终的结果是,那些仅接受狭隘职业训练式教育的人,注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遭到淘汰。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杜威提出职业教育应该是预备的和间接的,这有助于将未来的职业与兴趣结合起来。他说:“唯一可供选择的办法,就是使一切早期的职业预备都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就是通过从事学生目前的需要和兴趣所表明的主动作业。只有这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才能真正发现个人的能力倾向,并且可以表明在今后生活中应选择何种专门的职业。” [2 ]

杜威所主张的职业教育不是让学生专门研究一些特定的工作或职业,也不是为了训练一些熟练的技术工人,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职业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知识,让他认识到同类工作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使他们选择出符合自己能力倾向和兴趣志向的职业。所以,杜威曾强调:“最有效果之教育……绝非狭隘的职业教育。” [6 ]

三、主张普通与职业课程的融合

从前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杜威是反对狭隘的职业教育观的,反映在课程上就是反对针对某一特定具体的职业而专门开设课程。其原因在于,这样的课程内容往往过于狭隘,这会严重制约一个人的目前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更难适应岗位的流动。所以,杜威建议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考虑,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为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奠定好基础。为此,杜威提出必须改革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教育课程和普通教育课程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课程系统。

1. 缘由: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

其实自古希腊时代始,自由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就分离了,它把人类分为两个阶级:(1)为谋生而劳动的阶级;(2)免于劳动的阶级。免于劳动的阶级所接受的是自由教育,而为谋生而劳动的阶级接受的是职业教育。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那些为谋生而劳动的阶级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劳动,同时他们还要为免于劳动的阶级提供生活资料。

杜威认为,传统的观点是将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对立起来,少数在经济上富有的人才有机会获得自由教育或文化修养教育,而广大的劳动阶级只能接受狭隘的职业教育,仅为谋生做好准备。

其实,当时美国的职业教育也存在着的问题,与自由教育格格不入,把职业教育办成了技能培训,使得职业教育越来越狭窄。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两个阶级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威胁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稳定与上层阶级的统治,有碍于民主社会的形成。为此,杜威强调,职业教育在民主社会中,应该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必须改革现行学校的课程体系,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整合起来,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同目标服务。endprint

2. 内容:技术与人文知识的综合

为了改变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的局面,杜威提出职业教育要包括文、史、哲、农、工、商、军、政等广泛的学科内容,做到文化学科与实践学科并重、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兼顾,从而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类课程的紧密结合。

首先,学校应开设各种职业课程。通过开设各类职业课程,让“儿童通过让他理解供给人们日常需要的各种职业的基本要素,认清他自己社会的生活脉络,而不是通过教他某种精巧的技艺,让他局限于所在地区的某些工业上” [4 ]。为此,杜威主张学校应开设大量的职业课程,让学生们了解社会的各种职业。“如为男生开设机械制图、模型制作、金工、木工以及印刷等课程,为女生开设缝纫、织布、烹饪、制帽、洗衣、普通家政学等课程,以及为男女生共同开设图案设计、簿记、陶器制造、书刊装订和园艺等课程。” [6 ]

同时,也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他主张职业教育课程“要包括有关部门目前状况的历史背景的教学;包括科学的训练,给人以应付生产资料和生产机构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包括学习经济学、公民和政治学,使未来的工人能够接受当代的种种问题以及所提出的有关改进社会的各种方法” [2 ]。

杜威期望通过开设综合性课程,让学生受到广博的教育,这样让他们在获得一定技能的同时,为他们适应今后多变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科学知识与社会常识的基础之上,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在科学、艺术、社会的关系中理解工作,而不仅仅是狭隘的技能培训。

总之,当时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弊端在于职业训练与文化修养的背离、职业与个人发展的对立、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脱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杜威的观点是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整合起来,推行“综合教育计划”,对后来美国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股思潮不仅对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教育的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基本走向也具有决定性作用。” [7 ]

四、强调主动作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除了课堂学习和实验室学习之外,杜威还提出,学校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主动作业,进行具有职业因素的教育,并把它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新途径。主动作业的作用有助于改变传统学校只注重逻辑推理传授全部科学知识的弊端。主动作业可以将社会职业生活引进校园,借以改造学校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打通校内校外的联系,这样会使校园里的生活更加富有生气,更加富有现实的意义,从而解决美国传统教育长期脱离社会的弊端。

杜威指出:“通过作业进行的教育所结合进去的有利学习的因素比任何其他方法都要多。作业能唤起人的本能和习惯。” [2 ]另外,通过这种方法来组织知识显然要比那种“刻板的、表面的、无趣味的”、“有意为了纯粹抽象的目的”而组织的知识有利得多。所以,杜威一再强调,“通过作业进行的训练,是为职业进行的唯一适当的训练” [2 ]。

杜威非常重视学校中的主动作业,因为主动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探索与操作,有助于他们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中到底有哪些主动作业,杜威列举说:“学校里的手工,有用纸的,有用硬纸板的,有用皮革的,有用布的,有用纱线的,有用黏土和沙的,有用金属的,有用工具的,也有不用工具的。采用的制作法,有折叠、切割、穿刺、测量、浇铸、做模型、创作图案、加热、冷却,以及锤、锯、锉等特有的操作方法。作业的方式也很多,除了无数种游戏和竞技以外,还有户外短途旅行、园艺、烹饪、缝纫、印刷、书籍装订、纺织、油漆、绘画、唱歌、演剧、讲故事、阅读、书写等具有社会目的的主动作业。” [2 ]

此外,杜威还提出:“主动作业活动”的方式并不仅限于在职业学校内部使用,它完全适用于学生参加的各种校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此,在学校里应该有设备完善的工场,提供给各种职业课程。例如,金工车间、木工车间、机械工厂、印刷工厂、缝纫室、家政室等。同时,他也建议学生到校外的工厂、商店、医院和政府部门进行职业训练方面的实习。

可以看出,这里“主动作业”的理论渊源就是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一书中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 ]他所倡导的“主动的作业”既和传统的读书方法不同,也不是单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或者仅为了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的狭隘职业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通过这些作业的“做中学”,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的兴趣,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真正担负起社会改造的任务。

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民主社会职业教育制度的构建。综述以上的论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六点:(1)在职业教育观上,杜威认为应该改变过去狭隘的职业技能训练观,不应该将职业教育视为职业训练的狭隘的观点,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品德教育、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等其他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民主社会职业活动的要求。(2)在对职业的确定上,他反对不宜过早地为学生预先选择一份职业,应让学生在生活的继续、经验的增长与能力及倾向的发展中逐步确定职业。(3)在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关系上,强调把职业教育与个人兴趣联系起来,最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4)职业教育内容方面,杜威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课程的融合,注重技术科目与人文科目的结合。同时走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之路,为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打下基础。(5)在职业教育途径方面,他倡导通过“主动作业”将社会职业生活引进校园,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的兴趣与能力,不断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6)职业教育的场所,不应仅局限在校内进行,在进行职业教育时,必须走校内外结合,走课程、实验室与工学交替的道路。杜威的这些观点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具有一定借鉴价值。当务之急是我们应该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尽快吸收、借鉴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精华,更好地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杜威教育论著选[G].内部资料,1977:36;36.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29-331,324,324,322,387,323,323,326,326-327, 334.

[3]赵 卫.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3):45-48.

[4]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57,69.

[5]袁 刚,孙家祥,任丙强.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84.

[6]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61,36.

[7]王 川.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372.endprint

猜你喜欢

杜威
数控铣削精确定位加工方法在起落架修理中的应用
一百年后,我们还需要杜威吗?
我说的不一定是真相
我说的不一定是真相
让我们摇起橹来
十一年磨剑,铸就《杜威全集》
相信自己,相信猫
从“独白”走向“对话”:杜威研究的历史轨迹
小猫杜威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