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四合院建筑空间研究

2016-05-30杨梦雪

艺术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轴线

杨梦雪

摘要:本文以建筑形态学理论为指导,从整体建筑空间和单体建筑细节两方面深入研究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笔者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整体空间结构,提出了空间布局的范畴,阐述了四合院空间形态中的轴线和流线的设计意义。最后,笔者对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中的细节进行提取,介绍四合院正门、抄手游廊、屋脊、围墙以及梁柱的细节设计,把北京民居建筑的文化渊源和空间设计联系起来。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轴线;垂花门;廊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可谓源远流长,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彩在世界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在诸多传统民居中,北京四合院又以其空间丰富、性质严谨、装饰精美而最具代表性。北京四合院建筑艺术水平极高,不仅表现在其布局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反映家庭伦理和生活方式,更表现在其与深沉内敛的民族性格和温和儒雅的礼仪习俗间的高度契合。

本文以建筑形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空间要素加入文化因素的解析,作为认识和理解传统建筑的新角度和新方向。笔者建立了北京四合院空间形态体系,挖掘其所起到的作用,试图通过观察传统建筑中的空间设计,为当下建筑实践寻找新的可能性。

2北京四合院的概念及其空间构成基本特点

2.1四合院的概念

合院式民居是中国北方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由北面的正房、南面的倒座、东西厢房围合中间庭院而成,故称四合院。其发端于周,起源于唐宋,成熟于元明,而到清代发展到极致。北京四合院大规模建造始于元代,元代定都北京后,对都城进行了统一规划,确定了都城的中心——宫城,并以宫城为核心,将城市划分成规则的街区,胡同加四合院的布局形态逐步成型。北京四合院融合了中华民族的礼制文化,清晰地反映出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建筑中的表达,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代社会长幼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传统观念,以及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维持宗族形式,规范家族行为,在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中被明显地表达出来。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是中国传统家庭人伦文化的缩影。

2.2北京四合院的进制

在传统的合院民居中,其空间构成模式是以“间”作为单体建筑的基本单元,以“间”组成“院”,以“院”重复组合形成“进”,作为四合院建筑空间的基本单元。在北京四合院民居中,院落大小不同、功能有别、形式多样,但都是以院落为基本单元进行组合,有一进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以此类推,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王府的四合院多达七进、八进。

一进院落又称基本型院落,由四面或三间房子围合组成的四合院或三合院,院落小巧方正,以居住功能为主。其特点是有正房,一般为三间,正房两侧带耳房,成为三正两耳,共五间。正房南面两侧为东西厢房,各三间,与正房形成“品”字形排列。正房对面是南方,又称倒座房,间数与正房相同,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住房入口。四面的房间都建在抬高的地台上,正房的地台是最高的,其次是厢房,宅门一般设在东南方向,占据倒座房东边一间或者半间房子的面积。一进入宅门,在东厢房的山墙设有坐山影壁,通过西侧的屏门,到达内院,空间相对简单。

二进院落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院落组成,在一进院落的基础上,沿纵向进行扩展。在东西厢房的南山墙之间加障墙,将院落劃分为内外两重,隔墙和正房、东西厢房围合成内院;隔墙和南侧的倒座放以及两侧的屏门围合成外院,障墙中间设二门以供出入,外人一般不进入内院,除非地位显赫的人或是亲戚朋友。一般在二进院落中,二门多以屏门形式出现,内院中不设抄手游廊。

三进院落是级别较高的四合院形式,大门通常用级别很高的广亮大门,入口空间也很阔绰。进入大门后就是独立影壁,两侧为设有屏门的隔墙用以分割空间,右边小院一般用做私塾空间,穿过左边屏门便进入四合院的外院,接着进入二门。二门是四合院最重要的门,三进院落的二门多会用垂花门形式(下文会具体介绍),装饰最为华丽。垂花门和紧连着的屏门构成“勾连搭”的屋顶形式,在两侧紧贴隔墙设置抄手游廊(下文会具体介绍),隔墙上间隔有序地开设什锦窗,周边用砖雕装饰精美。透过什锦窗可以隐约看见内院景色,增加了空间和视觉上的连通性。多进院落规模受到胡同的限制,当需要规模更大时,只能向横向发展了,就出现了复合型四合院,带有跨院,甚至带有私家花园,迄今保存比较好的当属北京的恭王府了。

3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点可以概括为:确立中心轴线,对称建筑构造,递进流线塑造空间意蕴,构建中心院落,组合多元空间。

在北京四合院建筑中,“轴线”是四合院建筑的脊梁,是组织单体建筑、构造居住空间秩序的控制线。特别是在多进院落空间组合体的布局中,强调“轴线”对称,以传统的中轴规制控制院落的发展和群体合院的空间层次及秩序,构建了主次分明、前后有序的空间序列。

3.1对称轴线

轴线实际上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从心里感受抽绎出的空间组织内部结构逻辑线,在其控制下促使四合院传达出稳定、理性、富有秩序的特征。北京四合院在轴线方向上空间往往是不连续的,在中心位置会用房子、垂花门、屏风等将轴线打断,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一进一进的“轴域”。中轴线控制房屋布局和院落组合的次序,按照传统“择中”观念,布置宅院中的房屋,讲究“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排列次序。其中,布置在轴线上的房屋为长辈居住的正房,规格最高,朝向最好;中厅居中作为接待宾客、节日活动等场所,并以正厅作为公共空间与内宅私密空间的区划,形成“前厅后室”的格局;晚辈的房间位于东西两侧厢房,长子住东厢房,次子住西厢房,体现东为贵之意;未婚女子住内院,仆佣住后罩房,以体现封建社会家庭中长幼、尊卑有序,内外、男女有别的伦理秩序。

四合院四周的房屋布局和不同功能的院落组合都强调纵向、正位的中轴线的主导性和主院的中心地位。合院中的房屋以中轴线为脊,有序地布置于轴线前后、左右,形成以院落为中心的规整空间。合院中的院落空间组合以主院功能空间为主导,组织前院、后院、旁院等不同的功能形成有机整体。除此之外,轴线还是传统思想“天人感应”和“天人合德”的思想观念的建筑表征。

3.2递进流线

流线指的是人在建筑空间中被引导的或可能发生的活动轨迹。北京四合院中,流线联系着院落中各个主从单元空间,形成迂回曲折的形态。流线依轴线层层深入,缠绕着笔直的轴线,柔化了轴线的秩序。用我们现在的价值判断,流线越是简单直接,使用越是方便。然而,北京四合院中的流线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古代工匠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对轴线的理解,从僵化的图式中解放出来,将流线在轴线基础上灵活地使用脱离、打断、迂回、错位等做法,营造出阻隔与通畅共存、尺度对比明确、节奏起伏紧凑的空间意蕴。北京四合院中,流线的转折缓冲了空间之间性质变化的突然性,控制了不同人群的视线和活动。曲折递进的流线使用促成了北京四合院空间建筑中流畅与内敛精神之间的巧妙融合。

3.3中心院落

北京四合院民居空间构成的核心理念是“择中而居”、“居中为上”的传统尚中理念,也是儒家哲学追求“中正”、“仁和”思想,讲究“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的体现。围合四周的建筑门窗均朝院落开启,构建以院落为核心的功能空间,以统率和控制四周房屋和其他从属院落空间,形成典型的“内向聚合”的居住形态。传统四合院民居中的中心院落是天、地、人交汇的开敞式空间,也是居住建筑“藏风纳气”“阴阳和谐”的开放场所,春有绿树,秋有花果,沟通了人与自然的相通与和谐。中心院落更是人文空间,凝聚着几代人同居同乐的亲情,成为情感交流的室外活动空间,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是北京人最眷恋的居住环境。

4北京四合院单体建筑中的细节空间构造

4.1大门

大门是整个四合院的入口,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四合院区分内和外的标志。传统四合院的大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体现在式样、规模、屋顶、装饰等方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住宅及其大门直接代表着主人的品第等级和社会地位。大门从规模等级可划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等。王府大门是四合院大门的最高形制,可以做到五开间或三开间,屋面可以使用琉璃瓦件,在檐口处设有瓦当和滴水构件,正脊两端上设有吻兽,王府大门上还可以使用斗拱,雀替等构件,并能以彩画装饰,这些在平民四合院大门上是严禁使用的。广亮大门一般是贵族官宦的住宅大门,面阔一间,门前台阶设垂带,门扇位于脊檩之下,门轴下端装在门枕石的槽子里,上端用联楹和门簪固定到大门框上,起旋转作用。门板多是“棋盘门”,四周攒边中间安板心,中槛部位设有数对门簪,上面雕刻图案,以示富贵吉祥之意。金柱大门的规格仅次于广亮大门,进深略小,门扇外移至金檩之下,用金柱固定。大门内上部多设吊顶,门外侧顶棚常绘有苏式彩画。

4.2影壁

中国传统空间布局讲究空间的含蓄内敛,追求庭院深深的意境,所以对空间进行适度遮挡,会产生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影壁这种分隔空间的构件在传统空间布局中一直应用广泛。按古代风水学家讲,门前的影壁和院内的影壁,是为了使气流绕影壁而行,聚气而不散。如果倒座房前的院子比较宽敞,影壁可独立于厢房山墙和隔墙之间,这种形式称为独立影壁,从地面另砌起一堵砖墙,目的是遮挡内院参差不齐的屋顶,使入口的小院显得更工整美观。而另一种跨山影壁是依附厢房的山墙墙面而设的,它如浮雕一般整个突出于厢房的山墙墙面外。影壁的整体结构可分为三段:下碱、墙身、屋面。墙身中间区域是影壁心,做法有硬心和软心两种,硬心做法多是采用磨砖对缝的方法,软心工艺则比较简单,表层刷白灰,清新雅致。如果户主追求华丽富贵,即可在壁心中央和四角雕刻各种装饰纹样,凸出于壁面。

4.3垂花门

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以端庄华丽的形象成为四合院外院和内宅的分界。古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中“二门”即指垂花门,它一般设在四合院的主轴线上,位于外院北侧正中,建在三层或五层的青石阶上。垂花门有两种功能:一是防卫功能。白天开启,供家人通行,夜间关闭。二是屏障功能。在垂花門内一侧的两根柱间再安装一道屏门,除了婚丧嫁娶时,其他时间屏门都是关闭的,人们进出二门时走屏门两侧的侧门到达内院,这种功能充分起到沟通内外宅,又严格划分空间的作用。垂花门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屋顶形式是一殿一卷式,由一带正脊的悬山和一卷悬山组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屋顶交接在一起,被称为“勾连搭”的形式。在交汇处形成了天沟,垂花门所承接的雨水有一半从天沟两侧流出,大大减少了檐前的滴水对垂花门阶石的冲蚀。垂花门平面共有四根柱,空间上是占天不占地,这也是它的特色之一,这样垂花门的屋顶下的空间就比较宽敞。

4.4廊

廊在中国传统空间中应用广泛,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北京四合院中的廊道一般是围绕内院展开,连接正房、厢房的檐廊形成环廊。廊一般一米多宽,一人多高,屋顶多为鞍子脊。四合院里的环廊是组织院落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环廊联系院落的各主体建筑,并使整个有着轴线对称的院落空间显得更规整统一。环廊是院落和室内之间的一道过渡空间,丰富了整个院落的空间形态和空间感受。另外,廊道又方便在雨雪或者暴晒天气时行走,减少天气对户内人生活的影响。环廊由檐廊和游廊组成,檐廊是指正房和厢房前面的出廊,属于建筑的一部分;游廊是指沿墙设置的廊(抄手游廊)和连接厢房与厢房的走廊(穿山游廊)。垂花门两侧沿墙设置抄手游廊,墙面上设置的什锦窗,外院人可以依稀看见游廊内的场景。在一些大型四合院的私家花园中,也经常设置游廊,主要是用来营造景致空间,花园中的游廊造型灵活,空间布局自由随意,可曲可直,使花园空间形态丰富多变。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综合体现。四合院中的各种建筑形式构成四合院的主体形态,围绕中心院落展开,以中轴对称向心展开,组成四合院的单体建筑。这也同样是四合院的精华,是四合院特色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是传统文化鲜活的载体,凝结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是建筑空间设计文化精髓之所在。

猜你喜欢

轴线
复杂建筑群项目的建筑轴线相关性分析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圆柱轴线相交相贯线解析性质分析
三丝法联系测量在地铁5号线南延伸段轴线测量中的应用
一般性拱轴线偏差对拱桥内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轴线控制手法应用研究
南京青奥轴线隧道无线通信系统干扰解决方案分析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