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词中古语词化用现象浅析
2016-05-30黄乐媚
黄乐媚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歌曲作为一股新风弥漫开来,发展到现在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定义,从时间维度上讲,流行歌曲是 “指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广泛传唱的歌”,从空间维度上讲,流行歌曲则是指通俗歌曲,即“指形式上简洁、单纯、曲调流畅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的歌曲”[1]。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的产物,流行歌曲既非美术那样可以观摩,也非雕塑那样可以感知,而是需要人们细心聆听和品味,其所借助的载体则是歌词。歌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属于音乐文学,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2]。当前流行歌曲与人的生活日益密切,紧紧抓住了人们的心灵需要,正成为都市时尚生活的背景音乐。流行歌曲的歌词主题囊括了当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词人的睿智以及他们对生活观察的细腻深刻、对人生体验丝丝入扣的展现,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感情倾向和生活状态。
关键词:流行歌词;古语词;化用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2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歌坛,曾掀起一阵向古典诗词回归的“复古”热潮,当时许多音乐创作人直接采用“拿来主义”,挑选经典的古诗词,再配上新乐。当前流行歌曲却有了新发展,在歌词创作中融入古典诗词,并且注重沿用古典诗词的常用意象营造意境,或是重新刻画古代历史人物的形象。这种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巧用古代诗词的只言片语营造意境
周杰伦歌曲《青花瓷》写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词作者方文山即是因谢肇涮《文海披沙记》中相关句子获得灵感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天青色等烟雨”,天青色,非无缘无故,必然要耐心地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青色出现。但作词人却倒过来说,天青色在期待着雨天的来临。词作者用“烟雨”,而不用“降雨”,使得意境更加唯美。
《青花瓷》中“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一句中,“芭蕉”是宋词中的高频词,它常常跟一种无奈的愁绪联系在一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这无疑让芭蕉这种植物带上了浓厚的人文气质。“惹”字的用法也很复古,据方文山所说,他是从六祖慧能的揭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灵感。他还进一步解释,“何处惹尘埃”如果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其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惹”字带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性与戏剧性。
同样的字,方文山在为歌手南拳妈妈所写的歌曲《花恋蝶》中也曾用过“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一“惹”字,将黄昏时分,因屏风阻挡致使照进屋内的光线倾斜,而写得非常贴切。相较而言,若用“屏风‘遮夕阳斜”无疑会让人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再说“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短短两句,细腻地勾勒出大雨过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着晶瑩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而那历经朝代更迭,饱受岁月风霜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极具古意。歌词中流露着一种低调的华丽,纯粹古朴的文字却透露出不可磨灭的张力。
(二)勾勒形象再现历史人物
林俊杰的《曹操》,里面有“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了曹操奸狡的乱世英雄形象和三国时期烽火连天难以兼顾儿女情长的景况。关于曹操和三国时期的事情众说纷纭,而作者以歌曲这样特殊的形式来再现那些说不清的对与错,可以引起听众去重新审视这个被历史定格了的人物的兴趣。
谢安琪的《祝英台》,歌词中再现了中国传说中遐迩皆知的才女祝英台的鲜明形象。“游学远方,习礼知书广人网,原是女身暗掩装,校有规训令确,不允许巾帼求学,淑贤女子属深闺居暗房”,歌词的第一节,交代了祝英台自小立志当一名效命战场的巾帼英雄,后来熟读经史,女扮男装,到杭州负笈游学。“人在远方,处身书斋感迷茫,尤幸与山伯结党,夜唱诗昼画作,赏雨看星说文学,热情暗生不可自抗……”描述梁祝二人一见如故,从此耳鬓厮磨,日久生情,爱的火花很自然地萌发了。“怕坦率将心声交代,怕草率泄露祝英台,若擦肩强避开,然后视线骤改,不敢笑逐颜开。”祝英台多次想对梁山伯表明爱意,但又恐怕稍有不慎便会弄得不可收拾;而梁山伯一本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这令祝英台万分的无奈和痛苦。不禁扪心自问,“为什求觅到所爱,必先要死去活来,乞讨无障碍对待。 为什求活到精彩,须将女身卸下来。自我盖掩不自爱,会否等得见未来?”祝英台卸下伪装,表明女儿家身份,贪心爱情的苦。最后歌曲以“女共男均等竞赛”结尾,道出了那个时代女性对知识的渴望、对平等自由的追求。
(三)以现代语言解读历史事件
台湾歌手吕建中有一首《三国恋》,是舍弃歌颂大英雄,为动荡时代的小兵写下的歌曲。“将军北方仓粮占据,六马十二兵等待你光临,胡琴诉说英勇事迹,败军向南远北方离。”交代了军队败仗,粮仓失守,被迫迁徙的困境。歌词中“胡琴”是当时西域地区少数民族的乐器,在唐代诗歌尤其边塞诗中常见,如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军旅生活中不免出现思乡思亲的情绪,不少士兵都喜欢用胡琴来抒发感情,胡琴的歌声是悲凉的,弥漫着丝丝缕缕的呜咽。“胡琴”一词,渲染了当时塞外荒凉的气氛,以及士兵内心掩不住的失意。歌词“赤壁烽火连天战役,只挂掉我们七万个兄弟,长江水面写日记,愿你也能看见涟漪”,通常提到三国时代,无论是书本还是当代的流行歌曲,大多讨论的主题都是知名的英雄和美人,而这一首歌却眼光独到地选择了平凡小兵,歌词描写士兵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长江水面写日记”记录了战士们的酸甜苦辣的复杂心情,这一切都希望能被祖国的人民、家乡的父老,还有心中的她能看见。流行歌曲中的低吟浅唱融入古典与浪漫、虚构与真实、怀旧与现代的情愫,让古典怀旧的传统元素渗入到现代快餐式的流行歌曲中,用独特的语言,跳跃的节奏,动感的韵律,完成对历史文明的解读和构建。其中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充满韵律感的文字组接,宛如电影蒙太奇般把古今中外,天上人间的离奇画面一一呈现。
“流行歌曲的创作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素来讲究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展示其主题的广泛性”。古语词恰到好处的化用,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素材来源,也提供了一种思路,或确立了一种风格,这是和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因为“古诗词表现的是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传递的是中国文化真善美的观念,表达的也是中国人特有的细腻含蓄的情感处理方式,这将是流行歌坛取之不竭的源泉”[3]。
古代风格的流行歌曲能在现代化的今天站得住脚,博得大众的喜爱,深追其因,有以下两点:第一,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精品正被国人遗忘,人们希望用音乐这种大众性的艺术形式让古代的文化再现,以时刻提醒人们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精品荟萃应该被充分地重视。第二,古为今用也算是“破旧立新”。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过去实物重新审视,对错误认知加以改正,以期能建构新的历史体系。流行歌曲中对古语词的复古运用,也是对历史的再认知。
流行音乐创作是社会文化进步的标志,它把大量的信息用音乐表现的方式,用单纯的、个性化的语言将音符和文字,用最强烈的感召力向人们传达一种精神,创造一种氛围。复古现象的再次出现,古语词被引用于流行歌词中,历史人物被重新定位,使得古今文化相交融,达到了古今结合、古为今用的效果。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千锤百炼,再融入现代新颖前卫的流行元素,建立起了一个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词语言奇葩。只有当流行音乐创造者不满足于形式摹仿、照搬文字与音符,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借鉴各种经验,让民族元素、传统元素在流行音乐中融合创新。
注释:
[1]王思琦.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之比较[N].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
[2]胡疆锋.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属性[J].词刊,2007,(2):42-45.
[3]王思琦.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2):37-43.
参考文献:
[1]王思琦.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之比较 [N].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
[2]胡疆锋.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属性[J].词刊,2007,(2).
[3]王思琦.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J]. 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2).
[4]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6.
[5]黄尚军.成都方言词汇[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9.
[6]方文山. 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M].台湾:作家出版社,2008.9.
[7]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