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6-05-30刘宇李明辉

关键词:中职改革教学模式

刘宇 李明辉

摘 要:就目前来看,发展职业教育与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质量规模求生存,以特色效益求发展,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之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如今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中职;教学模式;改革

1 专业建设不断深化

专业建设对于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职学校应着眼于“立足市场,重点投入,创建特色,打造品牌”的战略思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与优势。专业建设重点围绕四个目标进行:一是以现代化办学理念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专业设置;二是教学体系以企业用人需求为中心,紧贴企业生产岗位,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三是以教学装备满足教学要求为重点,国家投入和学校自筹,不断加大实验实训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四是以师资队伍专业化为基础,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为专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1.1 科学规划专业设置,迎合市场需求

学校应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依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专业建设随着行业、企业经济发展而变动,跟着产业升级而调整,学校人才培养要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转变,实现职业岗位与专业设置对接、职业要求与课程教材融合、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衔接。不断进行行业企业调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依据、以专业特色为主线,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科学设置专业,着力精品专业,使传统骨干专业相对稳定,热门专业快速发展。

1.2 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材建设

中职应学校紧随行业变化发展,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化,以满足行业发展变化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要重视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可以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项目化教学的深入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再调整,使理实一体化更具有实际意义。学校应编写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要求的教材,形成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动态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调整机制。

1.3 加强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突出学生技能操作训练

学生技能训练离不开实训设施,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大实验实训设备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更新、改进实验实训项目和内容,提高实验实训装备水平,满足教学实验实训需要。让实训基地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实验实训设备先进齐全,实训内容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完全能够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实训,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企业生产实习、实训环节。

1.4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育精英团队

中职学校需要不断健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建设目标,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可以经常选派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对口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到高等学校进行培训提高。坚持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师资队伍建设,快速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综合实力,全面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2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全面推广

中职学校要积极开展以“做中教、做中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逐步推进,逐步构建起职业教育“学做合一”的教学体系。

2.1 “做中教、做中学”,体现了以能力为主的教育思想

“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能力为主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使全体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所须得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围绕工作任务进行理论知识的选取,将资格鉴定所学知识、能力通过平时的练习进行了。通过项目练习,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项目开发的主体,体验到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要干什么,也知道了怎么做才能更好,极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2.2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成效显著

有效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创新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实际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可以每年举行全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月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既可以检验教学水平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2.3 “做中教、做中学”,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按照“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让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学生的“学”转向在实训基地岗位中“做”,在真实的“顶岗工作”中,真顶岗、顶真岗、顶好岗,提高技能。

2.4 “做中教、做中学”,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想學生学得好,必须教师教得好,这也就推进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打造双师型教学精英团队,积极建立和完善与教育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相匹配的教师管理制度,每年选派一批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一到两个月实践锻炼;青年教师向老教师“拜师”学艺;注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每年聘请多名相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造就一批在行业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总之,以“项目化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使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进行,就需要整合和优化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并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来尽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作者简介:刘宇,供职于西北工业学校,讲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对电工电子方面的教育改革做了一定研究。

猜你喜欢

中职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