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S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016-05-30陈雯卿
陈雯卿
摘 要:本文以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翻转课堂教学为背景,以动机设计模型ARCS模型为基础,围绕模型中的四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整合,结合翻转课堂的新颖特征,以《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课程为例提出教学设计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改善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低头族”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ARCS模型;学习动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和手机等智能设备依赖症等问题,分析根源大致体现在传统教学手段落后、学生参与和实践操作机会少、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反馈不及时等方面,由于无法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便成了教室里的“低头族”。而近年来风靡世界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恰好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颠覆性的教学理念正逐渐被更多的学校所接受,也许会发展为教学改革的一波新浪潮。
本文利用学习动机理论中的ARCS模型的各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整合,将其视作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本土化应用的一个助力,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始,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的“翻转”,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
1 核心概念扫描
1.1 翻转课堂认知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1]。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聽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1.2 ARCS模型认知
ARCS模型又称动机激励模型,是美国心理学教授凯勒(Keller)在1983年提出的一种以学习动机为核心和出发点的教学设计模式。当时,他接到一个任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怎么培训教师来进行教学设计,来激励他们的学生愿意学习。他分析了很多有关学生激励的论文、研究报告,最后总结出来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四个基本要素。可以将这四个基本要素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支架,从而指导教学活动和策略的设计。与其它动机机制相比,ARCS模型不但关注动机的激发,更
重视动机的维持,强调外部设计对内部动机生成与维持的促进作用。[2][3]
2 利用ARCS模型实现课堂翻转的教学设计思路
高校教师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改变学生当前懈怠的学习现状,关键是要立足于对教学原理本身的理解给予精心的教学设计,尤其要重视如何将一节课分解成若干个时间单元,通过微课程、视频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能够积极地、有效地、持续地、可迁移地进行主动学习,其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关键。在ARCS模型视角下,动机的激发只是一个原生动力,是否能够有效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迁移才是最终目标(学习动机的激发过程如图1所示)。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为例,结合ARCS模型的四个基本要素,初步探讨该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图1 学习动机的激发过程
2.1 多种手段激发注意力
本文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课程导入时都会做一些导入,以期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关注教学内容,例如播放音乐、视频等,吸引学生的兴趣,继而过渡到教学主体。然而“言归正传”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便直线下降了。其实在心理学中,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无目的、无需意志控制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目的、有意志控制的有意注意,最后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有意注意为有目的无需意志控制的有意后注意。
教师若要引发学生注意,往往要经过这几个步骤:
首先让他知觉上能够关注到,比如有个刺激给他,这样的知觉唤醒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可能是给他讲个故事,或者让他突然发现“这个现象和我以前想的不一样”;知觉唤醒的下一步就是激发他们的好奇,探索欲。这种好奇和探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的出一些问题。
此外,教师还需要用一些手段来帮助学生维持保持兴趣和注意。具体来说, 可以使用多种策略(如游戏、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也可以用多媒体,不同的多媒体来表达内容(如使用微课、慕课等短小视频取代传统的面授等),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风格的需要。这种变化的多样性也会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教师有时候会很幽默,讲一个故事或者放一段小动画,学生也容易把注意力调起来;抑或是产生冲突,跟他过去的理解不一样,他感觉到别扭,不协调,这些都是有可能引发学生注意的地方,另外还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评论实事热点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到我们希望他关注的一些问题点上来。应用在《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在介绍“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时,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的所准备的激发学生注意力的心得分享给学生,学生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知识点的理解和强化,在今后自己作为培训师给学员授课时可以参考借鉴甚至是改进创新。
2.2 将新知识点与现有知识或情境相关联
在ARCS模型的观点中,为了有效激发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但要求将核心学习内容明晰化,使其能够指向并引导实现核心的学习目标,还要将学习内容与工作、生活情境相关联,锻炼学习者能够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点,并将知识点在工作生活场景中有效应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能将新的知识点和已学过的的知识点、具体的工作生活场景进行关联的时候,学生会把新的知识点记得更牢,学得更好。
当教学设计能够和学生的需求相匹配的时候,关联性就建立起来了。关联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跟他已有知识进行关联,和他已有经验进行关联。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现实的问题相关联。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让你学这个东西。学完这个东西,你就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目标导向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时候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理想,或者说现在的一种要求例如在《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中关于“职业开发”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的新知识点较多,但可以将学生参与过的“职业生涯课程设计”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相关联,大多数学生都有过设计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经历,因此在介绍职业开发理论和职业生涯发展模式的时候,学生就并不会感到陌生,同时也通过知识点的教学,将职业开发原理和学生即将面临的找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寻找出几项符合自己兴趣和特质的工作,重点去准备简历和面试,都起到很大的帮助。因此,让学生觉得学的知识有用,这样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用一些熟悉的或者他已经有经验的事例来做导入,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2.3 合理设置目标增强信心
本文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可通过教师给学生设定目标和期望。同时设计达成这一目标的路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一些框架和支持性的建议,甚至把问题步骤化,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前进。帮助学生完成他的目标,从而建立起他的信心,让他能够觉得“经过自己的努力,我能够完成,能够达到” ,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信心会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越来越爱学习,也很难随着学习热情的减退而消失。
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并没有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实际情况,滔滔不绝地把自己准备的内容讲完,結果却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不能理解基本知识,更无从应用,逐渐导致了教师上课身心俱疲,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质量评价和测验成绩都不佳的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欠缺,主要反映在没有帮助学生设置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或者形同虚设),更没有对所设目标进行反馈,学生无法从实现目标的成就感获得自信心。
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如何设置培训目标的时候,就可以把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结合起来,即一个有效的目标要符合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完成性、现实性和实效性这五项特征,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SMART原则给自己设定课程学习目标作为巩固练习,教师在课堂内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学生达到了目标, 应该归功于他的努力,而不是聪明的结果;如果学生失败了,作为教师可以帮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时间花费不够还是获得的资源和支持不足等,因此,对学生的过程反馈也会帮助他建立信心。这样一来既实现了教学方式的翻转,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点,每一名学生又设定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2.4 客观评价提升学习满意度
经典的学习动机理论中指出,“学习的高动机依赖于学习者是否能够从学习经历中得到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获得了满足,那么就会更加热爱学习, 对以后的学习会有一种期待感。”[4]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与学生的深入沟通,学生反映关于学习的满足感通常聚焦在“当我做完作业或练习,学了这个单元之后,我会觉得我学的知识很有用,或者说我做得很不错”或者 “这确实是我努力的结果,只要我努力了,就能得到这样的成果,就能够实现我的目标,成为我想成为的人”这两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对学习评价的设计,更加要考虑以上观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任务的时候,可以尽量模拟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达到目标,并且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设定公平合理的评价方式,这一点至关重要。
例如,可以借鉴《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培训效果评价的模型,引导学生对每一阶段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邀请小组成员或者邻组的同学根据自己表现给予评价,然后把评价结果与教师进行第一时间的反馈和沟通,教师对学生已实现的目标进行鼓励和提出后续的改进方向,同时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和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提高。
3 结语
《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书本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却非常重要,若无法掌握并充分理解课程中的学习理论和培训流程,便无法将其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实现时代的号召和当下的现状,教学思路要创新,教学方式要改进。教师借助翻转课堂的理念能够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ARCS 动机模型,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关联性、自信心和满意度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动机体系,无论是缓解高校大学生“低头族”、学习倦怠现象,还是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建立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2]Keller, J. M.The systematic process of motivational design[J].Performance & Instruction, 1987,26(9):1-8.
[3]Keller, J. M.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3):2-10.
[4]崔美玉.ARCS 学习动机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10):70-73.
基金项目: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kg2015497,项目名称:互联网+”视角下翻转课堂的构建——《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