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感知的形成及发展
2016-05-30张弛米兰
张弛 米兰
摘要:对舞蹈感知理论的研究是对舞蹈实践及舞蹈理论的一个基础理论指导,本文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舞蹈感知的形成原因以及舞蹈感知的发展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粗浅的分析,从而探索出舞蹈感知对舞蹈动作和舞蹈表现的影响。
关键词:舞蹈感知 形成原因 发展过程
在几年专业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要如何进行专业系统、而又科学性很强的训练体系,但在越来越深入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只注重专业的训练是无法使舞蹈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舞蹈艺术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技术、技巧性的问题,而追求个性化的舞蹈艺术,追求艺术情感表现的舞蹈艺术更是我们现代舞蹈界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舞蹈感知这一问题的讨论是舞蹈高层次表现最基础的理论指导。
一、感知的内容
我们在讨论舞蹈感知之前,首先要了解“感知”所包含的内容是怎样的。在叶奕乾等人所著的《普通心理学》中就明确指出“感觉 (sensation) 是指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根据客观事物的来源与性质及其对不同感觉器官(感受器)的刺激对感觉进行分成两类:一类是对外部客观事物不同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二类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静觉和内脏感觉等。”而在彭聃齡所著的《普通心理学》又对“知觉”进行了概述:“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perception)。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由此可见“感知”是由外而内的一种整体机能的联觉感受过程,它的产生不是一个或几个器官所能完成的,而是要用到身体的各个部分采集有效信息,再经过大脑的加工、整合,再根据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喜好进行一种心理加工,最后形成的一种结果。
二、舞蹈感知的形成原因
事实上,“感知”是处于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一个初级阶段,它是我们面对事物的第一反映,是了解和掌握事物时获得的第一手信息材料,我们之所以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就是因为获得外在信息之后,对这些信息材料进行整合、加工时出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处理,最后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首先,舞蹈感知的形成是由于每个人所经历的经验不同而不同。这种经验的获得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直接经验的获得,它是由我们在专业训练过程中所接受到的动作、技术、技巧等方面的综合性实践知识所获得的一种经验,这种经验的积累是直接作用于我们自身的,所以这种经验更直接,更具有感受力,也是我们印象更为深刻的一种经验;另一个是间接经验的获得,它是通过前人的经验总结而获得的基础和专业性理论知识所获得的一种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是间接的,通过阅读他人总结性的理论性的书籍以及观察他人的舞蹈表演等经验的积累所获得,由于它的间接性,所以这种经验对我们的影响是受到接受者认知水平影响的,因为不能够实践,所以对它的感受力就相对来说较弱,但这种知识获得的范围却是很大的,可以让我们从很多的方面去了解、感受、理解舞蹈,从而提升我们对实践技能的运用,特别是对中外舞蹈史的学习、舞蹈美学的学习等舞蹈学学科的学习,以及与舞蹈相交叉学习的学习,例如舞蹈生理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生物学、舞蹈解剖学等学科的了解有助于让我们的舞蹈表演更丰富、更科学、更具有美感。
其次,舞蹈感知的形成是由不同的舞蹈智力所构成的。所谓的“舞蹈智力”就是“为顺利完成舞蹈活动而在个体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包括了我们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内在的变化。这些方面的敏锐程度也决定了舞蹈感知的高低,这是一种对自我控制能力的把握,这种能力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人经历的成熟而成熟,例如在儿童期,注意力大约在10分钟到15分钟的有效注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增长,注意力提高到30分钟到40分钟的有效注意,其它的能力与注意力也是相同的情况。除了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提高之外,还有就是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积累也是影响个体能力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学习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可以造成不同个体的不同发展和认知的水平,使我们产生不同的变化和结果。总的来说,对外界的感知力,对艺术的想象力,对自身的控制力,对事物的表现力等等都是我们所说的“舞蹈智力”,这些能力直接影响着舞蹈智力的发展水平,同时舞蹈智力的综合体现也同样作用于其它能力的发展。
最后,舞蹈感知的形成也受到个体的情感因素发展的影响。这里所指的情感也包括了个人对舞蹈的兴趣、个人的个性和意志等因素,这些都可能影响着情感的变化。我们一直都在说,舞蹈是舞蹈家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舞蹈家的不同情感的表达可以改变舞蹈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要求舞蹈家要具有较为稳定的情感表达,而情感的构成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王宏建老师就曾在他的《艺术概论》中说到:“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我们从中不能发现,影响情感的因素有很多,因此,评价一个好的舞蹈演员的基础标准就是看他(她)能否很好的掌控情感,因为舞蹈感知能力是受到情感的影响的。
三、舞蹈感知的发展过程
笔者认为舞蹈感知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
第一个阶段是舞蹈感知的发展阶段是视觉认知阶段。我们刚接触舞蹈时,是通过大量的视觉感官的作用进行的,通过视觉来收集舞蹈动作的表象特征,进行简单、初步的舞蹈感知的形成和建立。这一阶段经常会出现紧张感和疲劳感,这不是因为舞蹈感知出现的问题,而是由于舞蹈感知要优先于肢体的发展速度,当感知到事物而末做出相对应的动作时就是出现身体的不协调,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现象和状态,它会随着舞蹈感知的进展和肢体的协调发展会慢慢地好起来。这一阶段注重地是舞蹈动作的表现,而舞蹈感知会处于一个弱势发展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舞蹈感知的发展阶段是成熟阶段。这时阶段表现为舞蹈动作能够协调一致,通过不断努力的学习与高强度的练习,让学习者的视觉反映与身体控制力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时的舞者也能够渐渐从中体会到一些力度、空间、速度的变化,可以进行简单的艺术二度创作,将自己的情绪感受融入到舞蹈之中,从而为第三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阶段是舞蹈感知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可以培养舞者对音乐、对动作、对舞蹈本身的爱好,这个阶段也是舞者在今后会是以什么状态来表现舞蹈的重要发展过程,它将自己的形成一些简单、细小的情感表达。这一阶段是舞蹈感知与舞蹈动作统一发展的过程,它不会再侧重于哪一个方面的发展,是一种均衡的发展过程。
第三个阶段是舞蹈感知中身心合一的阶段,这一阶段是舞蹈感知中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表现为舞者心智的进一步成熟,在舞蹈中可以心领神会的情感的表达与舞蹈动作协调统一起来,而这时的舞者会发现这一阶段的舞蹈感知是一种理性的情感表达,会用自己的情感来带领着舞蹈动作的发展,视觉对肢体的控制力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情感带动动能,使动觉的控制能力逐渐提升为主导作用,进而达到了一种身心合一,以情带舞的境界。这一阶段是舞蹈感知的高级阶段的发展,它更侧重于舞蹈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运用,让心理活动和情感表达充满于整个的舞蹈之中,使头脑中产生的艺术形象存在于舞蹈之中,让舞蹈有了一个鲜活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彭聃齡.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