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2016-05-30陆启新
陆启新
【摘 要】本文提到了笔者在教学中如何把“读”与“写”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写作 关系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落脚点。对学生而言,最难学的就是作文,对老师来说,最难教的也是作文。作文在考试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所以,写好作文的秘诀之一是多读书。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你读书多了,写起文章就会觉得有话可说。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就是因为读的书不多,看的书少。作文难是许多学生共同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阅读少,知识贫乏,脑子里文学形象单薄,写起文章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当然就不爱写作文,怕写作文。所以学生想要写好作文,阅读面一定要宽,看书一定要多。如果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会丰富语汇,还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读”与“写”紧密地联系起来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前提
要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平时必须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多阅读文章。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地拓宽他们的阅读空间。从狭小的课内文章到广泛的课外文章,由单一的教室到丰富的图书馆,由小小的书本到广阔的网络,由报纸杂志到名人名著……寻找不同的文章题材、体裁风格的篇幅,选择读本,给学生开列读书单,供他们广泛选择,让他们从小故事里悟出自己的感想和道理,从作者奇妙独特的构思中分析写作技巧,从作者丰富华美的语言中感悟文采;从作者多彩多姿的表达风格中领略文人的内涵,让阅读成为学生休闲日、节假日不可缺少的一种享受。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快乐阅读,从而快乐写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应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不求甚解。
教师还要让学生制作阅读卡片,要求学生对在平时教学的文章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成语格言、名人名言要及时摘抄,进行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注意拓宽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有意识地、渐渐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书籍,让学生从单纯地喜爱某方面书籍扩大到阅读有益的、多方面的书籍,走向广泛性阅读。
教师不要忽略鼓励给学生带来的正能量,在阅读中对于摘抄有好词佳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给别的同学听,让这个同学有信心、有兴趣去积累语言,这将会对他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
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需的,但要掌握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习惯。古今中外的善读者,都有自己读书的方法。我国现代的大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最为推崇的阅读之道是“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读书时,“眼到”“口到”“手到”容易,而要做到“心到”却不容易了。“心到”就是要在读书时用心思考,真正理解,弄懂弄通。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时,遵循从出声地读到无声地读这样一个不断转化的阅读能力的发展规律,就是从朗读到默读。出声的朗读促使学生对自己读的过程不断进行反馈并积极思考,因此“口到”在学生开始进行阅读能力训练时极为重要。但是朗读往往使阅读速度变慢,而且在一些场合下并不适宜,所以,又要注意引导孩子及时转化到无声阅读阶段,此时边看边思考尤为重要,即教师要指导学生速读。在现代社会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在读的过程中,先确立阅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勤于动手,进行必要的勾画或是摘抄。勾画摘录要点,记下疑问、感想,使阅读更为积极,而且加深理解记忆,做到“手到”,即教师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也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趣、更有实效。
以上的读书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做到: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再读,写读,选读。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多了,视野就会自然而然地开阔,写作素材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会游刃有余、运用自如。要是没有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的慢慢积累,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做到“读写不分家”。要把读写当成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共识。随着语文学科体系进步改革,教师要多角度地开辟新的读写天地,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和写作空间,阅读与写作同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赏析句子,一边练一边悟,一边悟一边写,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累写作语言材料,熟悉写作文体,明确谋篇布局,懂得遣词造句,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写作水平,实现读写并进。
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亮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想使文题亮丽新颖,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①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非常醒目,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修辞式。即用修辞手法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手法拟定的标题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二)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亮丽一新的感觉;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让人回味无穷。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开头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巧用修辞,展示风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抒情开篇,真挚感人;转折入题,生动深刻;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和发挥。
(三)要寫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光彩,让人读起来不乏味。我指导学生作文的前提思想: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时刻都要想到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打动读者,博取作文高分。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依据语文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阅读,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又有了写作的“语言”,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我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写出很好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