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思考

2016-05-30王书勤

当代农村财经 2016年1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财政政策社会保障

王书勤

摘要: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江苏省沛县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体系,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财政政策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江苏省沛县就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不断健全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体系,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沛县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体系的做法

(一)健全制度。全县约有失地农民25000人,失地976.78公顷。为保障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沛县政府在2004年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国土、农工、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公安、监察、审计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2007年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8年下发了《关于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提出了及时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社会保障资金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2010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失地人员创业培训的实施意见(试行)》,对自主创业者给予免费培训。

(二)强化培训。一是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同步发放全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与城镇职工相同标准的就业、失业待遇。鼓励企业用人单位优先招用失地农民,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保。二是开展创新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19所定点培训机构(包括中专、职校)集中将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作为培训对象,联合开展就业培训。2014年拨付失地农民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资金53万元,为其开办专业(工种)5 个,培训1621人, 1118人实现就业。三是广拓渠道,帮助失地农民“找饭碗”。举办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将招聘专场和乡镇“赶集”结合起来,帮助126名失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难题。先后对3000余名失地农民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发布劳务用工信息15期,提供用工岗位40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次。四是科学带动,引导失地农民“造饭碗”。引导失地农民大力发展种养、运输等,数百名农民成为私营老板,吸纳周边58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三)创新举措。以被征地农民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为突破口,建立用地单位、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从有限的土地补偿安置费中拨出一部分,为中老年人办理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按100—1200元档次缴费(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政府按不同档次进行补贴。对参保人建立个人账户,用地单位缴纳、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其他资助、政府对参保人的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参保人达到60周岁可领取养老金。剩余土地人均不足0.1亩的居民,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能得到生活补助。

二、沛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安置补偿方式单一。现行失地农民的安置方法主要有三种:由征地单位吸纳失地农民就业;把征地款付给乡、村集体,让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将补偿费一次性支付给失地农民,这也是目前主要的安置方式。2004年以来,沛县被征地农民几乎全部选择了一次性领取补偿,绝大部分农民将安置费用转为消费资金,很少用于就业、创业,真正再就业的人不多,留下了失业隐患。久而久之,长远生计难以得到保障。

(二)农民失地后缺乏社会保障。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还承担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根据农业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从1987年到2001年间,全国用于非农建设的占用耕地达3394.6万亩。按照预测,从2000—2030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约有1.27亿人,按照每年200多万人的增速,到2030年我国将会有1.7亿左右的失地农民。现行安置办法未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养老、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一旦土地被征用,农民就失去了基本生存的保障,务农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边缘,成为新的弱势群体。

(三)失地农民就业难。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再加上职业技能的匮乏,农民失地后就处于“坐吃山空”的状态,未来生活极不稳定。据统计,失地农民的失业率高达34%。

三、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体系的建议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势必造成严峻的社会问题。要想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不仅要集思广益,全方位、多角度采取措施综合治理,更需要从根源入手,完善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提高补偿标准,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一是按照“政府能承受,群众能接受”的原则,适当提高生活补助费和养老金标准。对公益性的国家征地,采取公平补偿原则,提高现有土地补偿标准,增加失地农民保障基金;对非公益性征地,如企业占地等,引入谈判机制,让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作为市场主体一方,直接参与土地市场交易。

二是健全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对征地中的各项补偿款,要设立专项保障基金,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尽量不将征地补偿款一次性发放至农民手中,避免部分农民短期消费行为。建立公开透明的基金管理办法,由各级部门(包括全体村民)共同监督,确保基金合理提取、正确使用。

三是做大做实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在新征用建设用地时,加强土地成本核算,征齐征足保障风险金,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做大做实社会统筹账户,消除被征地农民顾虑。

(二)规范人员管理,加大就业培训力度。

一是规范失地农民管理。建立失地农民跟踪服务电子信息档案和动态管理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失土农民基本情况信息库,形成动态登记、动态管理、动态服务。

二是健全职业培训网络。依托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基地,将失地农民的培训项目、培训地点、补助办法,通过基地平台,及时向失地农民公布,真正实现培训有门路、培训有人员、培训有效果。

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制定、完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被征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支持被征地农民发挥农业生产技能,通过承包农业园区、发展规模化种养基地等多种渠道,不断拓宽产业致富门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财政政策社会保障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