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不信任感的视角

2016-05-30陈忠卫张琦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业团队

陈忠卫 张琦

摘要:在企业新创建阶段,创业团队成员间信任关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尽快减少并控制不信任感的消极影响,对形成团队创业精神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至关重要。不信任不是信任的对立面,不信任感包括不可靠性和恶意性两个维度。不可靠性和恶意性均对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不信任感;团队创业精神;新创企业绩效;创业团队

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大多数新创企业都是由两个或以上合伙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创办(Kamm, et al.,1990),团队创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然而,现实的创业团队中时常存在搭便车、群体思维、社会性懒散和利益纠纷等问题,久而久之,彼此间出现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企业绩效,甚至造成创业团队解散乃至新创企业衰亡(Thurston,1986)。本文所关注的是,创业团队成员间的不信任感有哪些性质?这种不信任感又是通过何种机制对新创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的呢?

一、 研究背景

不信任感是指个体基于他人没有能力、缺乏善意、不负责任的预期而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状态(Dimoka,2010)。1998年,Lewicki等提出,不信任不是信任的对立面,两者是相关但不同的概念。随后,学者们对不信任感的关注呈上升态势。以往学术界围绕不信任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第一,对不信任感的界定。主要经历了由单因素观向双因素观的转变过程。第二,不信任感的类型和维度。如Lee等(2008)将不信任分为心理型不信任和经济型不信任。第三,不信任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保健因素和价值观等。如Cho(2006)实证研究后发现,能力类似于保健因素,对不信任的消极作用更显著。第四,不信任感的影响效应,主要结果变量包括个体决策、自我披露、购买意愿、契约专用性等。如Connelly等(2012)对来自美国一所公立大学EMBA项目的101位中层管理者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组织间不信任与契约专用性显著正相关。但是,将组织行为学与创业学相结合,对创业团队成员间不信任感的深入探讨刚刚起步,学者们对这种不信任感的性质和维度仍存在争论。

团队创业精神是指创业团队成员采用共享认知和相互协作的方式,创造性地识别和开发创业机会,共同承担创业风险,进而实现创立新企业和推动企业成长的管理活动。创业精神对提高企业绩效、推动新创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张玉利等,2004)。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将培育团队创业精神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团队创业精神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逐渐成为创业研究中的热门方向(Anderson & Eshima,2013;Saeed, et al.,2014)。但是,现有研究忽视了对创业团队成员间的不信任感是否会影响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考察。其实,不信任感会降低关系双方的合作意愿和满意度,不利于化解冲突(Sengün & Wasti,2011),最终可能影响企业绩效。本文具体研究的是:不信任和信任有着怎样的关系?不信任感包括哪些维度?创业团队成员间不信任感是否会调节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呢?

二、 不信任感的性质

1. 不信任不是信任的对立面。早期的研究中,不信任获得的关注较少。这是因为,过去学者们一般支持单因素观,认为不信任与信任处于同一个概念连续体相反的两端,不信任是信任的反面,两者不能共存(Rotter,1971),仅需要研究信任即可。但是,越来越多学者对传统单因素观提出质疑,并逐渐形成双因素观(Lewicki, et al.,1998)。双因素观认为,不信任与信任不是单一连续体相反的两端,不信任不是信任的反面,两者是相关但不同的两个概念,可以同时存在,研究不信任同样具有价值。单因素观和双因素观的比较如表1。

双因素观获得许多实证研究证实。Lee等(2008)对IT外包厂商之间的初始信任、初始不信任和相互信任等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初始信任会影响双方的相互信任,而初始不信任不会影响双方的相互信任,两者的作用结果不同,這说明两者可能是不同概念。Dimoka(2010)则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发现信任与不信任对应不同的大脑活动区域,信任与眼窝前额皮质的低水平活动以及前旁皮质、尾状核、脑壳的高水平活动有关,不信任与岛叶皮质和扁桃体的高水平活动有关,说明两者确实是不同的概念。Saunders等(2014)又通过对来自两个英国公共部门56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双因素观。上述研究均为“不信任不是信任的对立面”提供了数据支撑。

2. 不信任感包括两个维度:不可靠性和恶意性。信任的维度划分一般包括两分法和三分法。如宋源(2010)将信任划分为能力、正直和善意。其中,能力信任是指信任者相信被信任者具有履行契约所需的能力、技术和专长。正直信任是指信任者相信被信任者是诚实、言行一致和处事公正的。善意信任是指信任者相信被信任者即使有机会也不会做出损害信任者的事。Pavlou和Dimoka(2006)则将信任划分为可靠性和善意性。其中,可靠性是指信任者相信被信任者有能力、可以被信赖,能够完成交易契约中的要求。善意性是指信任者相信被信任者拥有有益动机,真正关心信任者的利益,能够超越对短期利益的期望,做出友善行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均认为信任应体现出能力、正直和善意等成分。

不信任的维度与信任的维度相关,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认为,不信任可以被划分为不可靠性(Discredibility)和恶意性(Malevolence)两个维度。具体地说:

第一,不可靠性是指个体对他人缺乏能力、不正直和不诚实等个性特征的预期。不可靠性更多包含着认知成分,与大脑的岛叶皮质有关(Dimoka,2010);体现了出于对被信任者缺乏能力、不正直和不诚实的担忧,信任者害怕自己会遭受损失,因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第二,恶意性是指个体对他人在处理与个体之间经济利益关系时的态度、立场和行为的预期。恶意性更多包含着情感成分,与大脑的扁桃体和岛叶皮质有关(Dimoka,2010);体现了信任者担心被信任者自私自利、不关心信任者的利益、甚至做出伤害性行为,对被信任者产生强烈的消极情感,如警惕、生气、自卫和厌恶等。

三、 不可靠性对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团队创业精神对提高企业绩效、推动企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陈忠卫和郝喜玲,2008),但这种作用机制受到合作关系质量的约束。Singh和Sirdeshmukh(2000)发现,在合作关系中,如果个体认为对方缺乏能力,那么他会降低对对方工作绩效的期望。此时,合作关系质量将会下降,合作绩效会受到影响。Ba和Pavlou(2002)又指出,当个体相信他人不可靠时,会对他人能否按时、有效地完成工作产生怀疑,从而减弱与他人合作的意愿。也就是说,不可靠性会影响合作关系,不利于发挥集体力量。在新创企业创业团队中,当个体成员相信其他成员具有高不可靠性时,会增加对其他成员难以完成工作以及采用欺骗行为的担忧,合作过程中感知到的绩效风险和关系风险会提高,合作的满意度会下降,成员间伙伴关系难以长久维持下去。

团队创业精神向企业绩效的转化过程,也是创业团队有效地识别和开发创业机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创业团队需要聚集并整合不同成员所掌握的互补性知识。然而,知识的聚集和整合并不是自动发生的,需要团队成员主动地进行知识分享。当创业团队成员认为其他成员不可靠时,会增加对控制机制的依赖,从而消耗更多资源,难以投入更多精力与其他成员进行更多交流;会降低与其他成员交往的内在动机,减少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活动,最终减少知识交换的数量。同时,创业团队成员认为其他成员不可靠,会担心其他成员不诚实、不正直,提高对他们采取欺骗行为的感知风险(Pavlou,2002),从而不愿与他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不愿与他们交换私密信息,不愿分享自己的创造性想法,最终降低了知识交换的质量。也就是说,创业团队成员认为其他成员不可靠,会影响合作关系,并降低知识交换的数量和质量,从而难以有效地开发创业机会,不利于团队创业精神向企业绩效的转化,即不可靠性负向调节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据此,提出如下命题:

P1:不可靠性负向调节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四、 恶意性对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在新创企业创业团队中,当团队成员认为其他成员具有恶意性时,会认为他们只关心自身利益,而不关心他人的利益;成员间可能产生敌意,团队中可能存在一系列秘密运作;人们的决策可能变得扭曲,形成一场零和博弈,使得个体间“军备竞赛”逐渐增强(Kramer,2002)。Singh和Sirdeshmukh(2000)发现,如果个体认为对方是恶意的,那么个体会相信,对方具有自利动机,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甚至会对他人采取剥削行为,破坏合作的公平性。刘学等(2006)指出,当恶意性不信任存在时,个体会认为对方具有不良动机,感知到的关系风险会提高,会更愿意在合作中采取自我保护措施。Dimoka(2010)也认为,个体相信对方具有恶意性,会认为对方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担心会出现伤害性行为。上述研究说明,恶意性会对合作关系将产生不利影响。合作关系质量下降,会制约团队创业精神向企业绩效的转化。

此外,恶意性不信任也会降低知识交换的数量和质量。首先,当创业团队成员认为其他成员具有恶意性时,会相信其他成员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关心他人的利益,会认为如果与其他成员分享知识,那么最终收益也难以得到合理分配,自己的利益很可能受到伤害,因此不愿与其他成员分享知识,减少了知识交换的数量。其次,当创业团队成员认为其他成员具有恶意性时,会担心其他成员自私自利,可能做出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不愿与其他成员进行深入沟通,不愿分享创造性与多样性的观点;由于交流受限,团队成员之间也将难以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会提高感知风险,为保证自己的利益,从而减少风险性决策,最终导致知识交换的质量下降。知识交换的数量和质量不足,将不利于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影响团队创业精神向企业绩效的转化,即恶意性负向调节团队创业精神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据此,提出如下命题:

P2:恶意性负向调节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五、 结论与启示

根据上述团队创业精神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不信任感的两个维度对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效应,本文提出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本研究明确了不信任感的性质,同时发现了不信任感的两个维度对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存在重要影响。具体结论包括:不信任不是信任的对立面;不信任感包括不可靠性和恶意性两个维度;在新创企业创业团队中,不可靠性和恶意性均负向调节团队创业精神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上述结论有助于新创企业创业团队分析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告诉它们培育團队创业精神、降低团队成员间不信任感,对促进新创企业获得卓越绩效、推动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 重视培育团队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应构建学习型组织氛围,促进团队成员共享认知,提高集体创新意识;鼓励团队成员以积极的态度和共同承担的方式,面对企业追求市场机会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注重团队成员在知识、能力和角色等方面的互补性,促使他们相互合作,以此来更好地预测市场未来需求,并先于竞争对手采取行动。

2. 降低团队成员的不可靠性感知。创业团队应重视个体的社会声誉,从中了解与他们的能力、正直和诚实等个性特征有关的信息,明确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正直和诚实作为选择团队成员的标准;开展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团队成员的能力水平;对于不正直或不诚实的团队成员,最好在保护住商业机密的情况下,将其请出创业团队。

3. 降低团队成员的恶意性感知。创业团队应对公司收益分配进行明确划分,努力形成使各方满意的分配方案;举办团队活动,努力营造愉快积极的氛围,化解个体成员对他人的消极情绪;努力在创业团队内部打造互利共赢的价值观。

虽然经历了新创企业“成长之痛”成长起来的成熟企业有别于初创期的小企业,但本文所获得的结论对于成熟企业提高企业绩效、推动企业成长同样具有借鉴价值。未来可以在获得大规模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就上述结论进一步做出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Kamm J B, Shuman J C, Seeger J A, et al.Ent- repreneurial teams in new venture creation: A research agenda.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0,14(4):7-17.

[2] Thurston P H. When partners fall out.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6,64(6):24-32.

[3] Dimoka A. What does the brain tell us about trust and distrust? Evidence from a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study.MIS Quarterly,2010,34(2):373-396.

[4] Lewicki R J, McAllister D J, Bies R J. Trust and distrust: New relationships and realitie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3):438-458.

[5] Lee J N, Huynh M Q, Hirschheim R.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trust on IT outsourcing: Examining a bilateral perspective.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8,10(2):145-163.

[6] Cho J.The mechanism of trust and distrust formation and their relational outcomes.Journal of Retailing,2006,82(1):25-35.

[7] 陈忠卫,郝喜玲.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8,21(1):39-48.

[8] 张玉利,李乾文,陈寒松.创业管理理论的最新评述及研究趋势[J].预测,2004,(4):20-25.

[9] 宋源.团队信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传统团队与虚拟团队的差异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1): 143-148.

[10] 刘学,项晓峰,林耕,等.研发联盟中的初始信任与控制战略: 基于中国制药产业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6,(11):90-100.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号:12BGL058);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号:CXJJ2014085)。

作者简介:陈忠卫(1968-),男,汉族,浙江省东阳市人,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创业与企业成长;张琦(1991-),男,汉族,安徽省阜阳市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

收稿日期:2015-11-11。

猜你喜欢

创业团队
浅谈创业团队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学生的创业团队建设策略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团队管理
基于区间数模糊集的团队创业潜力测评研究
创青春视域下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营销策略研究
农业类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目标管理的创业团队管理
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创新能力研究:文献回顾与整理
创业团队胜任力研究综述
从唐僧师徒谈企业创业团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