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写能力是师生第一学习能力
2016-05-30刘兆全吴宗彦
刘兆全 吴宗彦
摘要:洪凝街道中心小学根据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读写能力是师生第一学习能力”核心价值观。其中“读”是指阅读,不仅包含读语文课本,读整本书,也包含“读”生活,“读”人生阅历等。“写”指写作,包含书面的写,也包含“说”——另一种形式的“写”。目前,师生读写能力欠缺的原因在于:学校漠视写作教育,缺乏表达能力;师生阅读面狭窄,缺乏语言积累;课堂中读、写分离,读写的整体效益不高。对此,要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培养师生读写能力,主要措施有:开展读写论坛,将读写视为师生的第一学习能力;激发阅读期待,让师生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将读写有机结合,实现读写的课程化;搭建读写交流平台,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关键词:读写能力;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6)01_038—3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第五项修练》的作者彼得·圣吉也说:“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无论是政府部门的文秘人员,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还是我们这些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担当祖国人来建设重任的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都应是第一学习能力。现对我校当下师生读写能力欠缺的原因和改进措施作如下思考。
一、追问师生读写能力欠缺的原因
当前写作教育的现状,深度追问读写能力不高的原因,可以说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学校漠视写作教育,缺乏表达能力。据有关报道,中国学校教育中写作教育成了“重度残疾”。很多中小学,孩子不喜欢写作,不会写作!教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应付写作教育,学校漠视写作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教师在作文课上,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系统指导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只要求背作文、抄作文,考试套用作文。写作,本该是一个人内在品质与智慧的输出,却被这些投机取巧、手段恶劣的教育方式弄得前途未明,不但掐灭了孩子们对写作的向往,也让他们写起文章来就抓耳挠腮、坐立难安。巴金曾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语文教育让孩子起码表达感情的能力都没有,该有多苍白?
2.师生阅读面狭窄,缺乏语言积累。许多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在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提及青少年时期的博览群书。有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而我们的教育,一本教科书,占据半壁江山。语文教材的编写,虽都是专家们在浩淼书海中苦心挑选,但就一座图书馆而言,区区教材显得单薄而轻渺。但传统语文的教育方式没有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相反却禁锢在那些残句断章之间。一代又一代,成人的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厮杀拼搏,孩子们的读写天分就这样被扼杀了。
3.课堂中读、写分离,缺乏读写的整体效益。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教师在教阅读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而在教作文的时候,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大多数语文老师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所接触到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作文成为两码事。学生不能很好地将课文所学运用到习作中去;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也基本上不注重与所教课文的关联。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培养师生读写能力
(一)开展读写论坛,将读写视为师生第一学习能力
本学期初,我校组织了9名校长和语文骨干教师,到新教育重镇江苏海门考察书香校园建设。海门之行,更坚定了我们推进师生读写能力提高的信心。海门作为一个县级市,每年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0余名,这与他们连续多年开展读写活动有很大关系。从海门回来,我们召开了“读写研讨会”,请这9名同志分别用PPT谈了对书香校园建设的思考、体会和感悟。大家的演讲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宏观设计,又有理念、策略,更有操作方法。在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一个好教师的责任和本事,应该一面帮助学生用最有效的时间和方法对付应试,另一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舞台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我们做老师的,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让孩子们大量阅读,体验读书的过程,為写作奠定基础。为此,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读写能力是师生的第一学习能力”,不具备读写能力,就没有学习能力,就是不称职的老师。学生从小没有读写能力,就不能说他具有人文情怀和担当能力。
(二)激发阅读期待,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教学的重点都在于读写。书香校园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书、有没有时间、有没有空间,关键在于有没有欲望,有没有渴求。如何激活孩子读书的欲望?表现的欲望,表达的欲望,被赏识的欲望,成功的欲望等等,经过预设,都能激活孩子阅读的兴趣,关键是如何规划和预设。有欲望才会有渴望,有喜悦才会有期待。我们要用期待的心态来开启孩子读书的天窗,让渴望和喜悦一起进来。怎样给孩子一个期待?办法有多种:定期评选“读书之星”,给读书之星发一个富有学校特色的读书类奖状;对学生来说,培养孩子大声读、大声说、大声念的习惯,就是一个激发自信心、激活上进心的过程。读了,就让他们说出来;说了,就让他们写出来。学生在“读——说——写”的过程中,感受到“读”的乐趣和读的重要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随着师生阅读量的不断积累,鼓励师生将自己读书的体会、所思所想诉诸笔端,通过写作的成功去刺激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一个写作的舞台,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机会。学校积极为师生搭建展示、发表作品的平台,既要发挥现有的《七彩虹》社报作用,同时着手建立起《校园诗刊》《校园文学》等舞台,将这“一报两刊”作为师生向外投稿的基地。此外,充分发挥好《写作》《德育报》《青少年日记》等报刊的作用,鼓励师生揣摩报刊上文章的写法,多向这些报刊投稿。也许一次小小的成功就可以让他们爱上写作。
(三)读写有机结合,实现读写的课程化
读写能力是第一学习能力,有读才有思,有思方能写。读书需要长期地坚持。读书需要有回味,有思考。“阅读”不局限于读文本的书,就像农民一样,“读”生活,“读”人生阅历,这同样也是阅读。农民有了这样一种阅读,他们就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可以说,“读”是“写”必不可少的奠基工程——“读”了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写作的内容。在“读一思一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得到提升。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仅靠教材是不行的,还必须增大阅读量,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使学生由厌读怕写转变为喜读爱写,使学生由初步能读会写转变为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我们要吸取丁有宽、张伟等名家的读写结合经验,打通读写之间的桥梁。阅读教学时,走个“来回趟”,将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迁移到写作中,指导学生做好仿写、扩写、续写、补写、改写等读写结合类作文。在指导单元习作时,借鉴和运用所学课文的写法。一是开发“写读结合课”,即以某种技法的学习而串联起几篇文章中体现这一写法的片断,对其分析、运用。二是开设好“阅读指导课”,在阅读课上,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常用的方法。要开发《阅读与写作指南》校本教材。
(四)搭建读写交流平台,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建立七彩虹文学社小记者QQ群和七彩虹文学社教师QQ群,邀请喜欢读写的师生分别加入。QQ群随时公布征稿信息,邀请小记者写稿。群内成员相互交流读写经验与困惑。约请知名报刊社的编辑担任读写指导,定期对小记者的作文提出评改意见。指导各村小建立自己的文学社,成立教师、学生两个核心写稿、投稿团队。
为了鼓励教师本人发表文章,并指导学生写稿,向报刊投稿,我校制定了《洪凝街道小学关于师生作品发表、获奖的考核细则》。《细则》规定教师、学生发表作品分别计分,总分为5分。拿出一定的“优秀”名额,奖励那些指导孩子发表文章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期末时,把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情况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中。
总之,持续改进的方面有很多。下一步要牢牢把握“读写能力是第一学习能力”这一核心价值理念,调动各方力量,把思考变为行动,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较强读写学习能力的小作家和富有才情的老师,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