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思考
2016-05-30戴树金
戴树金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现在,合作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因为他们年龄相近,思维水平相差无几,更能让他们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弥补教师无法面对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而且,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习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本文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增强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作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教师在创造情境的情况下由学生发现知识和扩展知识的过程,它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集体观念的建立、合作意识的培养、师生关系的改善、师生教学相长的实现亦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弘扬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策略.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得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之中.
笔者在今年刚接手执教的是一个比较活泼的班级,但是该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太理想. 执教前,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学生对于数学是否感兴趣以及是否喜欢合作学习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表1
调查表2
虽然,该班对于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偏多,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合作学习的,所以开展合作学习还是有基础的,因此笔者想通过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笔者做了一定的准备,如设计了合作学习的组员记录单和组长记录单,还专门制作了组长的胸卡,要求组长在合作学习时佩带,一方面可以增强组长的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能加强组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从而进一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一开始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以后几次,笔者渐渐发现:合作学习时,学困生或坐在一旁听,或转来转去、东张西望、无所事事,而交上来的合作学习的组长和组员记录单中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少,而且常常还交不齐,从作业情况看两极分化加剧了. 一天,我让十来个没有完成记录单的学生(都是学困生)解释一下没有完成的原因,一名学生支支吾吾了半天,居然说:“老师,我不喜欢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我没什么帮助,我不知道怎么填表. ”其余的学困生也附和道:“我们也不喜欢合作学习!”笔者大吃一惊,为什么原来大部分学生喜欢合作学习,现在却有这么多学困生不喜欢合作学习了呢?
二、分析和反思
1. 从多次对学困生的访谈中,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 学困生对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
学困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具体做些什么,每一次合作学习时,总是无从入手,为合作而合作. 轮到自己当组长时,也不知道怎样来分工,记录合作学习的记录单时也不知道怎么填写,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学习效果低.
② 学困生缺少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
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模仿例题练. 当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时,学困生感到迷茫,不能很快地适应,同时也缺少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学困生往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讨论或坐享其成、人云亦云,并没有深入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③ 学困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环境不佳
程度较好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频频发言,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学困生则成为听众和看客,常常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坐在那里静听,直接从程度好的学生处获得信息;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名学生,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学困生没机会代表小组发言;有时,为了小组得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数学教学中还少.
④ 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作怪
学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担心在全班人面前回答错了的话,会被大家笑话,出于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怕承担责任的想法,宁可当一个看客,保持沉默.
⑤ 学困生的依赖心理阻碍
学困生依赖心理强,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习惯于等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直接告之答案. 因而,当其他同学沉浸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时,他们仍陷于困顿状态,是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当其他同学的智慧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激发时,这些学困生却连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也没能掌握.
2. 增强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① 帮助学困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尤其是适合学困生参与. 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当学困生当组长时,教师可以事先指导其如何进行小组分工.
② 教会学困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
没有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只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的小嘴的废话中消磨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不会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就会失去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所以教师要教会学困生:学会“说话”,表述要流畅、清楚,说话和气,谦虚诚恳;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听清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对于自己疑惑处别人所作的解释;学会互勉、互助、互爱,从而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学会质疑,要勇于且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会求异,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发散思维的过程,要让学困生经常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还能从其他方面说明问题吗?
③ 创设有利于学困生优先发展的环境
合作学习容易导致个别学生的依赖、懒惰行为,也容易导致优等生的主宰地位. 教师要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同时要让每个学困生都觉得“我是小组的一员,我也很重要”,“我也能为小组出力”,“小组的伙伴需要我”,让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责任感自然而然地焕发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合作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教师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挖掘每个学困生的潜能,根据个性特长,给每个学困生分配合适的任务及角色,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激发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困生创造平等参与、甚至是优先的机会,拓宽生生之间合作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使学困生能从群体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 ④ 关注“学困生”的发展,鼓励“自由补充发言”、倡导“辩论”,改变评价方式
在原有单一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的基础上推行“自由补充发言”、鼓励“辩论”. 在小组合作之后,教师可以建议一个小组只汇报一个观点,然后由其他小组“自由补充发言”,让研究成果成为集体成果,即使汇报有误,也可以在同伴提示下进行补充说明,让汇报时心情更加放松. 同时,倡导组内、组间的“辩论”,来促使学困生逐渐适应他人的质疑,减少个人心理压力.
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可改变单纯的“输—赢”关系,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和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学困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⑤ 开展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 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依赖心理强,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将如同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这样的合作学习必定是虚无实效的. 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当一面. 教学中,当提出一个合作学习的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形成“统一”意见后,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学困生在想什么、做什么,如何实现学困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性发展,增强学困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愿每个学困生都能发自内心地说:“老师,我喜欢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我帮助很大!”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管廷禄,等.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