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巩固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

2016-05-30洪绍华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

[摘要]基于管理基本职能的逻辑,巩固和加强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切实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作为一个联动的过程,系统性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从而切实保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权;管理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当前学术界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近一步深入。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尤为重要。对于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者和管理者应从管理学的视角中去创新和实践,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一、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组织等其他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和方案展开

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制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因此,计划为实现预先确定的目标提供一种理性方法。计划工作也着重于管理上的创新。[2]从管理学中对计划的定义,我们知道计划的一般内容和重要地位,所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者也需明确计划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系統性地做好计划工作。

计划的核心在于决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管理者须从已初选过后的两至三套方案中抉择出最优方案,决定行动措施。为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管理者可以结合三种基本方法:经验、实验、研究,进行综合判断。首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者要认真分析本校过去成功的管理执行经验,即在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和文件精神下,对各类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和管理上取得良好的实际成效。通过组成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分析,透析出各类方案的深层意义,然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者对各类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和特色发挥进行取舍。最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管理者在经过这三种方法的验证后,可以优中取最优,选择其中一套相对是最好的方案,也可以优化这两三套方案的优劣,有机结合成一套最优方案。当然,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决策者本身也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和魄力,才能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组织工作包括分配任务;将多项任务组建为部门;以及在组织内指定领导人和分配各种资源等

组织工作要服从计划,并且反映了一个机构如何设法来实现它的计划。高校意识形态高层管理者应对这个问题给予充分重视,着手进行改革创新,打破各部门、各院系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保守的态度和行为,加强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同时加强对各部门和各院系的主要负责人的使命感教育,号召大家为共同做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教育工作而不懈奋斗。

管理学中认为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的绩效也有着重要影响。同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各层次管理人员及教师对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教育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非常重要。在选拔和聘用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教育方面的人才时,要着重对其政治观点、政治立场等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考核,严格把握选才的第一关。并且在履历调查、面试,试用期中注意考察,以甄选出最合适的人才。因此,做好这一层次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对促进在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形成和巩固起着关键作用。最后,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时政动态,切实定期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当前,应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开展一系列培训讲座,引导各级意识形态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加强自我思想教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并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和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壮大高校学生的主流思想舆论,促进高校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积极奋斗。

三、领导既是过程又是特性

作为过程,领导是运用非强迫性影响塑造群体或组织目标,激励导向目标实现,并且协助群体和组织文化的形成的行为。作为特性,领导是一组被感知为领导的个人特征。领导者是不依赖强制力影响他人行为的人,或是被接受为领导者的人。[3]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领导是一种影响力,影响人们充满热情且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领导者的作用在于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运用其能力,协助组织成员竭尽所能地实现预期目标。领导者不是置身于组织成员后面的推动和激励,而是要时刻站在成员之前,促进和调动组织成员奋发向上,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要求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领导者要进一步提高其卓有成效的的领导力。

以管理学的视角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实提高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的领导水平。首先,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应重视提高有效地、负责任地运用权力的能力。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领导者可以委任下级工作者以分化权力责任,给予管理人员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和独立性,鼓励下级工作者只要遵循政策要求,就大胆创新形式去做好工作。领导者应保持与各级负责人的沟通联系,强化对大政方针和原则问题上的领导。对于分权后的各级组织,领导者要有智慧地搭起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对于权责意识,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应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其次,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对人员要有基本的了解,擅于对于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况下运用不同的激励对策。领导者不仅要懂得各种现代化的激励理论,更要会针对不同的人和情境灵活运用这些理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通过各类调查反馈和亲自考察,理解各类群体的切实需要及其对现实状况不满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类激励措施,满足其实际需要,从而调动各类群体的落实工作的积极性。

再次,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应改善自己的领导风格,提高自身的领导魅力和感召力,以激发各级意识形态工作者竭尽全力做好工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当前,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的领导形象是“高大上”的,总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深深敬畏感。结合意识形态工作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更需要领导者拥有一种“亲民”的领导形象和重原则、重实干、重创新的领导风格。这样的领导者会更加促进各项政策和方案得到更好的执行,和所倡导的主流思想舆论得到更广泛和坚定的拥护。

最后,良好的组织氛围会提高成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实效。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还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促进各类群体在相对自由轻松、充满愉悦感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让各级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工作者在一个平等自由交流、重执行看实效的氛围中工作;让高校教师在一个学术自由、风格多彩、重视主流的氛围中教书育人;让高校学生在一个浓厚的主流思想文化氛围中成长。总之,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不仅有利于高校意识形态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也更加促进全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

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应协同这个四方面着实开展工作,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领导者影响力的体现。此外,在实际工作当中,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领导者需注意到學校的实际情况,转换具体方法,展现学校特色,打造学校独具的品牌活动。还要重视对学生组织中的领导者的培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也更有利于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控制是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比并纠正的过程

准确的说控制工作是监督员工的工作,确定组织是否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并且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控制是管理职能环节中的最后一环,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控制工作保证计划工作的有效实施;二是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提供并反馈员工的工作表现,这样领导者在向员工授权时,可以减少顾虑,放手让员工去做;三是推进控制工作有效进行可以保证整个组织系统的平稳运行,也可以掌控工作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减少风险程度。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者为全面做好意识形态的管理教育工作更须妥善做好控制工作,从基本的控制过程来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者应分三步来做控制工作:一是确立标准。根据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目标,确立可操作性的控制工作者执行尺度的标准,这属于前瞻性工作;二是衡量实际工作效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个人考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和书面报告等形式来获得可靠信息,然后将实际工作效果与标准进行详细对比,衡量出不足的地方。三是采取果断的管理行动纠正偏差或不足。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者对于工作者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果断地采取改进工作,包括转变管理策略、调整组织结构或重新分配工作、审视修订相关标准等。通过顺畅执行这三项基本控制过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控制工作会变得清晰明朗,管理者也会更有目的性去做好这项工作。

一个运行完善的控制系统需要运用多种控制手段来抓住组织中的控制重点。一般控制重点分别放在工作过程之前、工作过程中、和工作过程之后,那相应地就有三种控制手段,即前馈控制、并行控制、反馈控制。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也须用好这三种手段,掌握住控制的重点工作。首先,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者在实施计划方案前,及时通过组织人员收集各类准确信息,然后预测方案执行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预防方案,执行好前馈控制工作,有利于计划工作的顺利推进。其次,在各类意识形态工作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者也应适时运用并行控制,到各管理部门、教师上课课堂中、学生活动中,直接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耐心倾听他们对各项工作的看法,做好记录,从中发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趁热打铁,即刻做出相应对策或工作调整,以保证各项工作向预期方向发展,对于一些较大的错误问题的出现,应做出严厉批评警告,果断制止,迅速改正。最后,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对各项工作的反馈控制。一方面,通过反馈控制提供的真实信息,管理者可以清楚知道计划工作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即在校师生的响应如何,是否积极配合拥护,是否得到有益改变等,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各项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目标和政策的实现、落实。另一方面,组织成员总是希望管理者对它们的工作给予关心评价,所以定期的反馈控制可以增强组织成员的积极性。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者应利用反馈控制这一环节,关心部门工作者、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意见,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目标的有效实现。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同样也是如此。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是个系统化的联动的管理过程,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系统性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可以切实有效地巩固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本文仅从管理职能的视角,以管理学的话语和思维对新形势下巩固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尝试进行探索和论述,至于可行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

[2](美)理查德·L·达夫特.管理学:第7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洪绍华,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