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专业认同及其提升策略

2016-05-30胡小海宿爱云徐玮灿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业认同旅游管理专业提升策略

胡小海 宿爱云 徐玮灿

摘要:专业认同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随着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规模不断扩大,其专业认同问题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对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专业认同进行测量,发现该群体专业认同度不高,处于一般水平;在专业认同的三个维度中,专业认知水平最高,专业情感最低;男生专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专业认同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就此提出加强社会观念引导,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自身专业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策略,以提升旅游管理“专转本”学生地专业认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专业认同;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1-0087-04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旅游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加大,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学生行业就业率却一直偏低,成为制约行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难题,究其原因,学生专业认同不高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专业认同是学生对所学专业表示接受和认可,具体表现在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情感、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探索本专业,并寄予未来成为该领域佼佼者的一种心理反应。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认同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大学阶段能否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专业学习,获得良好发展,从而为走向社会后实现其专业价值和人生价值奠定基础,因此,对学生专业认同进行研究,提升其专业认同水平,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一)问卷设计

借鉴胡忠华,田丽萍等人的专业认同量表,结合前期对“专转本”学生的访谈,本研究将专业认同分为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三个维度进行测量,专业认知是对学生专业基本情况了解程度的测量,包括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与要求、专业课程、专业就业方向的了解程度等5个测量指标;专业情感是对学生专业喜好程度的测量,包括学习过程中是否感到充实与快乐,是否乐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如有机会是否选择换专业,对行业前景是否看好等5个测量指标;专业行为主要反映学生专业学习与探索的行为表现,指标包括乐于整合课堂信息加深专业认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阅读专业知识,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在本专业领域深造学习,关注业界相关微博微信等。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进行测量,设定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分别记为5,4,3,2,1分。

(二)调查实施

本研究于2015年3月、4月和8月通过网络及纸质问卷对江苏常州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153份,其中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为92.16%,样本人口社会学特征如表l。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13,表明问卷结果可信。

二、旅游管理“专转本”学生专业认同特征分析

(一)专业认同特征分析

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2。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总体专业认同均值为3.043,根据高蕾等人的专业认同水平等级划分依据(项目平均分值小于3为第一等级,认同水平低,分值在3到4之间(包含3)为第二等级,认同水平中等,分值大于等于4为第三等级,认同水平较高),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专业认同水平一般。

在专业认同的三个维度中,专业认知分值最高,平均值为3.271。大多学生基本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要求,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其中有83.66%同学对专业课程设置及结构表示了解,81.73%的同学表示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去向。究其原因,一方面在调查样本中,大四的同学占到48.08%,他们基本已经完成大学两年的专业教育,因此对专业基本情况比较了解。

专业情感在专业认同三个维度中均值最低,为2.844,低于3,处于较低水平。在有机会是否选择换专业的调查中,77.88%的学生愿意转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较低。选择旅游专业并非本意也是专业情感认同低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发现50.96%的学生是因为填报“专转本”志愿时可选的专业有限而选择了本专业。根据访谈得知,本次问卷的大四学生当年转本时只有8所二本院校可以选择,大三学生有14所二本院校可以选择,在这甚少的学校中可选的专业更少,有26.31%的学生是被调剂到本专业的,这种被迫和无奈也是造成专业情感认同低的重要因素。

专业行为均值为3.031,勉强进入中等水平,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这与大学整体学习氛围有关,也与学生专业情感认同低有关。问卷结果显示,经常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专业知识和课后主动整合课堂信息两个指标均值分别为2.827和2.981,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专转本”学生并不热衷于专业领域内的学习探索,只是习惯于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后较少整合课堂信息,也不会利用图书馆等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学习,利用现代传播方式获取专业知识与行业动态的学生相对更少,“关注业界名师或行业内知名企事业机构的微博或微信”这一测量指标均值仅为2.702。相对来说,学生更愿意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活动,其均值为3.433,而不太愿意待在学校里主动学习专业知识。

(二)专业认同差异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同性别、年级、户籍的学生在专业认同上是否存在差异,运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学生专业认同差异显著(P=0.021<0.05),男性同学专业认同均值大于女性同学。从专业认同的各维度看,男性学生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均值大于女性学生,专业行为均值小于女性学生。“专转本”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能够转本成功的学生大多是专科学校中较为用功,对自身要求较高的学生。在这一群体中,男性性格特征相对更为理性,在选择专业过程中,更多的因为自己对旅游的喜好,而女性同学选择专业时则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而其专业情感整体低于男性同学。女性同学的性格特征更倾向于稳定、有耐心,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容易持久关注某项学习内容,因而在专业学习行为表现上要优于男性同学。

不同年级学生专业认同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其P值为0.004。专业认同各维度中,专业认知与专业情感差异显著,专业行为差异不显著。从均值来看,大四学生专业认同显著高于大三学生,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也都高大三学生,专业行为相差不大。说明学校专业课程教育和教师的引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由于调查时大四学生正处于临近毕业找工作时期,往往会对专业学习与探索行为有所忽略,因此在专业行为上与大三学生差异不大。此外,高校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整体氛围也有可能是造成差异不显著的原因之一。不同户籍“专转本”学生专业认同差异不显著,说明农村和城镇的成长生活经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没有显著影响。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样本学生专科专业分属于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四大类,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专科所学专业对专业认同的影响,P值为0.034,小于0.05,说明学生专科专业对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有显著影响,通过S-N-K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财经大类学生专业认同与其它专业学生差异显著,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大类间差异不显著。财经类专业是当前社会公认的热门专业,学生转本后面对相对冷门的旅游专业,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专业认同水平。

三、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专业认同提升策略

(一)改变社会传统观念,加强媒体宣传引导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需多方协助,共同努力。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导游、饭店服务为代表的服务工作被认为是服侍别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不高,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又必须从一线的服务岗位开始做起,在调查访谈中我们也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毕业后从事酒店服务等工作表示难以接受,认为旅游管理专业还没有转本之前所学专业好,进而影响了其专业认同。因此,政府、学校及媒体应加强全社会宣传引导,改变传统观念对服务业从业者看低或歧视的状况,为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专业认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提升旅游业的正面形象也是增强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方面。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认同管理

研究发现“专转本”大四学生的专业认同整体高于大三学生,可以认为专业培养过程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专业教育课程,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认同教育与管理。在“专转本”学生入学初期,应通过专业概论等类似的专业介绍课程,详细介绍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专业基本信息,形成学生对专业的初步认知;在培养过程中,应强化任课教师的专业认同教育功能,通过授课过程中的知识与信息传递,形成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深度了解;在人才培养后期,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学生专业领域内的职业发展信心。在专业认同教育管理中,还应充分利用优秀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校友示范对于学生专业认同和成长成才的榜样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由于“专转本”学生特殊的入学渠道,在心理和情感上很容易对与其有着相似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优秀校友产生认同。

(三)加强专业自身建设,充分利用移情效应

移情效应是指人们习惯于将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去的一种心理倾向,也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效应。移情效应往往表现为人情效应、物情效应和事情效应。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专业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地位,提高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学生感受到旅游专业的优势度,利用事情效应提高学生专业认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还应不断提升专业教学硬件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优越环境,提升其专业自豪感,利用物情效应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对老师、优秀校友和行业成功人士的认可与崇拜能够提升学生专业发展信心,充分利用这种人情效应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

(四)强化提升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专转本”学生本科学习时间短,现有旅游管理“专转本”本科教育大多以理论为主,学生对旅游企业管理与操作实践了解较少,一些跨专业的“专转本”学生以前没有学过旅游相关课程,对旅游企业知之更少,因此,在旅游管理“专转本”两年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注重学生管理实践与一线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习效率与效益。通过成熟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深度了解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具备从事行业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从而提高其专业认同。

责任编辑 张栋梁

猜你喜欢

专业认同旅游管理专业提升策略
高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关系的研究
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护生专业认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