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思考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6-05-30陆庆
陆庆
【摘要】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体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见的数量关系还未能在脑中建立数学模型,所以在数学学习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笔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经验,从两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力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考力;影响因素;对策
在数学教学中,总有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状态,究其原因,而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则是学生的思考力问题,未能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笔者根据教学一线看到的现象和状态,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总结,认为影响中年级段学生数学思考力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只有查清原因,从源头抓起,才能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一)生活经验、生活体验决定思考力的局限性
案例 幼儿园准备发点心给小朋友,发给12个班,每班发106份,幼儿园还要留60份作为备用,幼儿园应该准备多少份点心? 贺同学列式为:106 × 12 - 60,我问:“你为什么用-60呢? ”他只是嘟着嘴,不出声,我意识到他是不理解“备用”的含义,不知道“备用”是指幼儿园原本留有60份,还是其他什么意思?于是,我讲解:“咱们班有47名同学,如果要给每个人发一把尺,老师要买多少把尺?”他说:“47把. ” 我接着说:“但是我又担心有的同学的尺丢了,或者损坏了,还要给他们补,我还需要再准备5把尺作为备用,那老师要准备多少把尺? ” 他说:“47 + 5 = 52(把) ” ,紧接着他说:“老师,我懂了!”他很快就把题做对了. 可见,生活经验、生活体验是阻碍学生思考力的直接瓶颈.
(二)常见的数量关系,未能在脑子里建立数学模型
案例 “水泥厂有750千克水泥,运了4车,还剩15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同学列式:750 ÷ 4 - 150. 我说:“错了……”. 她急忙用笔将算式划掉,我想:该同学一向思维比较缓慢,理解得更慢,于是我又试着将题陪她读一遍,试着让其列式,但还不能完成. 我无奈只有给她举些她可能经历过的生活场景,以接近与该题的联系,帮助她理解该题的结构. 我举例:“妈妈为你买了10个橘子,吃4天后,还剩2个,你4天共吃了几个?”这时我发现她脸上稍有轻松的感觉,但还不敢回答. 我忙用笔在纸上为她画了线段图:(如右图)4天吃了几个呢?她这才慢慢地说:“吃了8个. ”“那么每天吃几个呢?”“8 ÷ 4 = 2(个)”,我说:“10个总数,用10个减剩下的,就等于4天吃去的. ”于是,我又将原题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她终于能顺利解答了.
根据这个案例,影响该同学思考的瓶颈应该有两方面:(1)对总量、分量的数量关系不理解;(2)对于已知总量和剩下的数量,求用去的部分这种生活,没能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
这些案例都是来自笔者课堂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绝对的真实性,这些案例仅反映出中年级段学生数学思考力现状的“冰山一角”,可见,中年级段学生数学思考力未能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具有普启遍性,很有研究的价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离不开“思维”的重要课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可见,思维是数学学习、数学发展的灵魂,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是迫不及待的.
(三)增强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思维品质和思维广度
生活即是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积极参加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积累生活经验,为学习新数学知识做准备.
[案例1] 丈量1千米
下午第三课后,我带领学生亲自到校外丈量1千米的距离,亲自计量时间:去时 从15:18-15:33,花了15分钟,返回时从15: 39-15:53,花了14分钟;既让学生感知了1千米的长度,又感知了小学生步行 1千米要花多长时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案例2] 增加一根小棒,凳子还摇晃吗?
在讲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书上的观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亲自把一把摇晃的凳子放在讲桌上,晃了晃,问学生:“怎么做,才能不让它摇晃?”有的学生看过例题,说:“在邻边上钉成三角形就不晃了,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呵,理由够充足的)于是,我按照学生的要求钉好后,问:“这时候,还晃吗? ”学生心想,已经加固了,也构成了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齐答:“不晃了. ”(一般的教师们都是做到这一步就了事了,可我不……)这时,我又晃了晃右边——不摇晃了,又摇了摇左边——还是摇晃的,这是怎么回事?(提出疑点,激发好奇)原来,只在右边加一根木棒.只能治住右边不摇晃,但治不住左边不摇晃,学生似乎看出了问题:需要在左边也增加一根木棒),依言而行,演示,左边不晃了,可前后还是摇晃的,怎么办?学生的兴致顿时高涨了起来,大声叫道:“前后各增加一根,才能彻底不摇晃. ”又依言而行,演示,彻底不晃了,到此问题解决.
看了这个活动,学生知道了只用一根木棒想让凳子不摇晃,是达不到目的的,哪个面摇晃就在哪个面加固,有几个方向摇晃,就需要加固几根. 通过这个事例,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四)插入趣题、赛题,培养思维意识和思维深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深度,教师要使学生从事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养成运用脑力劳动克服困难的习惯,切忌让学生认为什么都很容易,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这样做只会使他意志消沉、消失斗志,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 为达目的,教学中插入趣题、赛题不失为良策,趣题、赛题通常都是带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
[案例] 123456789 × 9 = ?
学到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材中的习题多则是四位数乘一位数,可我却给学生出示了: 123456789 × 9,让学生列竖式计算,题目新颖而不失趣味,对学生来说颇具挑战性,并且结果是一个有趣的数:111111111(9个1). 当学生亲自经历了计算的过程,他会觉得克服困难后,是快乐的.
此外,巩固知识储备,保证思维的可发展性和持续性、重视阅读和语言的训练,培养思维素养等等都是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教师只要针对学生的某方面的不足针对性的训练,相信都能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谢桂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小学数学研究;2009,(3)
[2]顾正理;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滞后的探析与对策[J].小学数学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