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校企合作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促使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

2016-05-30崔钢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职业素养校企合作

崔钢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家大力促使大学生就业的同时却出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在人才市场招聘不到适合的大学毕业生的现象,这种结构性供需矛盾的根本解决方法是要增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使得应届毕业生能够满足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既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又促使大學毕业生能够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最终提升就业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职业素养;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0-0151-02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从500多万至700多万只用了短短八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多使得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家和社会都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采取各种方法促进就业时,却出现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招聘不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即使招聘到大学毕业生,在工作时却用不得、留不住,出现大学毕业生稍有不如意就辞职、跳槽的现象。这种情况使得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素养不高,从而拒绝聘用应届毕业生。一方面,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法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和国家创造财富;另一方面,急需人才的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结构性供需矛盾如不能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如今怎样促使大学毕业生体面就业,就业稳定,就业质量提升,成为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首要条件是怎样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促使大学生体面就业,就业稳定,就业质量提升。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现阶段职业素养还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通常认为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一般将职业素养概况分为四个方面,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通常把前三类归为隐形素养,即通用素养,后一类归为显性素养,即专业素养。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中提出“素质冰山理论”,即职业行为、职业技能是可以看得见的,属于漂浮于水面上的那部分冰山;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则是隐藏在水底下的,看不见的部分。然而这种隐性的部分通常却对显性部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常来说,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越高,获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二、目前职业素养教育在大学中开展的状况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不能完全替代职业素养教育。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就业指导课程,这些课程虽然有对职业素养教育有所涉及,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不能完全代替职业素养教育。首先,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来看是在大学时期帮助大学生对于自身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围绕未来职业目标在大学期间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和实践,但是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往往侧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满足对未来岗位硬性条件要求的学习,例如某个行业的从业资格认证、上岗证等,而对于职业素养中重要的隐性素养学习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进行就业指导多是在大学生毕业前夕,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求职的各项内容进行指导,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就业指导以解决学生就业时遇到的问题为首要任务,没有过多涉及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其次,各高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校虽然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修,但是在整体安排授课时却要为专业课程让路,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大多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致使任课教师和学生对于此类课程在学习态度上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发挥此类课程的作用。再次,国家对于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从业资格没有统一的国家级规定,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多为学校行政人员兼任,授课教师专业程度参差不齐,这也是影响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专业课程教育不能涵盖职业素养教育。首先,各个高校都比较重视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领域不断加强和实施教育改革,以便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所强调的专业教育,突出的是专业技能教育,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而非整体的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对于该专业所对应在社会中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等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则没有涉及。其次,高校任专业课程的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任课教师对于专业知识掌握充分,而对于企业工作中所需的整体职业素养体会不够深刻,特别是针对社会中特定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理解和体会不够,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3.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习、实践不足以完全满足职业素养教育要求。高校中有着丰富的社团活动,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增强了组织沟通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增加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意识,但是这些社团活动多是以个人兴趣爱好为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和未来实际工作环境有很大不同,不能够完全满足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其次,虽然各个高校都开展有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并且很多高校对于社会实习、实践都有明确的学分规定,然而由于高校连年扩招使得许多高校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习、实践,于是就采取让学生自行到社会中寻找单位进行社会实习、实践。实习、实践效果以单位的鉴定为主,高校对于实习、实践效果难以掌控,使得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多流于形式,大学生实际收获甚微。因此,这种类似的社会实习、实践,不能够让大学生体验到具体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

三、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1.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和改进专业课程设置,使专业课程设置更适合企业需求,符合社会需要。高校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对于课程设置力求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技能更新较快,在经过四至五年的大学学习后许多知识和技能到大学毕业时已经不能符合社会需要,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和改进专业课程设置,通过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来改进高校的课程设置,使大学生学习的课程更适合目前企业需求,符合社会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得大学生毕业时所获取的知识不落伍。其次,针对一些高校没有师资开设而社会急需的专业课程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讲授,企业授课人员在讲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不仅仅讲授了专业知识,也潜移默化地传授了该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以便使得大学生能够真实了解企业实际的运行项目和岗位所需职业素养,对于未来工作岗位有更深刻的认识。再次,学校根据社会实际人才的需求及时聘请校企合作的专家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使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使得大学生顺利就业。

2.通过校企合作,加强社会实习、实践活动。首先,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提供大量切实可靠的实习、实践岗位供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使得大学生获得真实的实习、實践岗位,实习、实践效果易于学校掌控。其次,企业为参与实习、实践的大学生指派企业导师,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在实习、实践中通过接受企业领导分配的任务,单独或同企业员工合作完成,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和沟通交流等能力,使得大学生能够真实学习到特定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使大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在工作中接受企业实习导师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使大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氛围,从而培养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通过实习、实践所获得的职业素养的积累对于今后大学生就业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3.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是近些年来我国为了使大学生明确就业目标,缓解就业压力引入我国。这些课程虽然在国内高校中普遍讲授,但是没有发展成为适合我国国情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很多测试、测验依然采用国外的量表,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国情,不能很好地给我国大学生提供实质意义上的参考。通过校企合作,适当地引入企业导师,在大学生的整个高等教育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企业导师的陪伴成长,使得学生能够对于未来就业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再次,在大学毕业生面临求职时可以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利用自身岗位优势给予大学生求职时的各项具体指导,从而使得大学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

通过校企合作使得企业和高校紧密结合起来,不但使得大学生能够提前融入企业,融进社会;同时也使企业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从而加快了企业发展速度。校企合作能够较好地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促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助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但是,目前高校对于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多侧重于专业素养教育轻视通用素养教育,因此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促使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刘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探索——以云南工商学院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73-74.

[2] 谢纳泽.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维路径探析[J].职业指导,2014,(2):36-37.

[3] 张勇忠.校企合作构建企业人才培训体系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11):43-45.

[4] 黄兆信,张中秋,谈丹.创业教育: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25-28.

[责任编辑 安世友]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职业素养校企合作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