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2016-05-30顾兴群
顾兴群
随着中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转化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获取教育信息的过程.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觉获得,视觉方面的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许多优势.
一、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图片内容,学生可以直观生动的感知,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并且反馈效果好.
在多媒体教学中,它避免了板演的局限性,并且生动形象,学生参与面广.
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直接选择正确答案. 并能马上得到答案. 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
用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事先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这个过程. 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对于以往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大多数教师是一道题接一道题的练习课堂乏味,没有层次,大多数学生跟不上. 而采用信息技术后,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 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 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驶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 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就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这样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 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三、利用动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动变化的东西,新鲜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动”的特长,变静的“说”为动的“演”,启迪学生思维.
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 利用多媒体,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利用软件功能随意拖动点A,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再如,对于圆周率的概念的教学,利用CAI,可以对圆周进行展开,同时跟踪测量圆周长和圆半径,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圆半径的比是一个定值. 由于实验中圆可以随意变化,学生很容易接受圆周率的存在.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小时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 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 如:“角的度量”中,直接把一个稍大的透明塑料量角器放在投影仪上量角,从屏幕上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同样,学生是否已掌握了度量的方法,也只要让他们把自己操作的过程通过投影来展示、交流及反馈.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 《数学课程标准》就指出,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 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